声明丨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请知悉。
11月14日,神舟20号的宇航员成功返回了地球。
可是,令人感到不解的是,他们为何是乘坐神21回来,而不是神20呢?
原来,早前神舟20号的舷窗玻璃被空间碎片划出了裂痕,出于保护宇航员的需要所以就没有用神舟20号。
有人可能想不明白,只是轻微裂痕而已,更何况返回舱有三层玻璃,为何就不能用了?
但如果看了美国这起航天事故就会明白,这轻微裂痕的背后其实隐藏着巨大风险。

01 脱落泡沫撞击飞船
哥伦比亚航天事故是航天史上的灾难性事件,当时里面乘坐有7位美国宇航员,事故发生时他们却被瞬间汽化,就连一块尸骨都没能留下,惨烈程度令人不寒而栗。
哥伦比亚号原计划发射时间是2001年,但在发射之前这艘航天飞机就已经出现许多故障,所以一直等到2003年1月,哥伦比亚才终于重启发射。

在最开始的点火以及初步推进时还算顺利,哥伦比亚号慢慢消失在现场美国民众的视野中,然而82秒后意外就出现了,一块塑料泡沫从哥伦比亚号脱落。
当时哥伦比亚号的时速高达800公里每小时,在这样的速度下即便是泡沫也能给飞船造成损坏,果不其然,泡沫随后与飞船发生撞击,在飞船上面留下了凹陷的痕迹。

但当时地面指挥中心并没有给出反应,也没有采取任何措施,毕竟之前曾发生类似的情况,飞船后来也顺利返航了,所以他们就没有把凹陷放在心上,依旧让哥伦比亚号继续执行任务。
飞船之后顺利进入太空,并在太空执行了17天任务,任务结束后,宇航员开始按照计划操作飞船返回地球,但也就是在这个过程中,意外发生了。

02 7厘米凹陷却带来灾难性后果
在哥伦比亚返航途中,飞船加速到24.3马赫,这速度都要赶上美国最快的导弹了。
此时飞船与空气的摩擦温度高达2800度,这样的温度足以让钢铁化为一滩熔岩。
飞船返航最大的难题就是如何面对高温高压带来的挑战,在这方面哥伦比亚号主要依赖于飞船上安装的上万块隔热瓦。

然而宇航员们不知道,塑料泡沫已经把其中的一小部分隔热瓦给撞脱落了,这也就造成飞船受热不均衡,由此引发飞船不同方向上的受力情况不一致。
最终哥伦比亚号出现了不受控制的情况,剧烈的抖动让宇航员们意识到事情的紧迫性,可还没等地面中心想出解决办法,飞船就发出一道亮光瞬间解体了。

七位宇航员全部汽化,后来人们只找到少量飞船残骸,其中最大的一块只有1.2米。
这起事件主要原因就是美国不重视微小撞击造成的后果,虽然从表面上看,塑料泡沫只造成了7厘米的凹陷,这和庞大的航天飞机比起来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但可别忘了那可是太空,飞船的速度和空气摩擦所带来的高温是难以想象的,任何一处微小的撞击都可能带来毁灭性的灾难。

03 任何细节都不能忽视
哥伦比亚号还只是其中的一个例子,美国的挑战者号以及苏联的联盟-11号飞船都曾给过相同的教训,他们都是不注重细节才引发的严重灾难,所以太空任务必须要做到精益求精才能确保万无一失。
我们再回过头来看看神舟20号,虽然只是微小的裂痕,但这层玻璃可是用来承受高温的,而里面那两层玻璃则被设计用来承受高压。

所以外层玻璃出现裂痕的危险性不言而喻,如果贸然乘坐神舟20号返航,那就有可能发生哥伦比亚号那样的惨剧,这是我们不愿意看到的。
幸好中国对此早有应对方案,毕竟中国航天早已今非昔比,我们的火箭建造速度非常之快,这不,神舟20号还没下来,神舟21号在今年10月底就上去了。

所以有了神舟21号,神舟20号的三位宇航员就可以换乘了,他们也得以顺利返回地球,至于神舟21号的三位宇航员,他们之后或许会乘坐修复后的神舟20返航,也有可能乘坐神舟22号。
中国人向来做事严谨,虽然神舟20号的轻微裂痕不一定会引发事故,但我们必须绝对保证宇航员的安全,哪怕只有1%的风险,我们也不能去冒这个险。
参考资料:1、新闻晨报:“哥伦比亚”号事故原因调查:NASA文化毁了它2、环球时报:神舟二十号航天员乘组成功返回

更新时间:2025-11-25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