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对华战略失衡,世界格局加速重塑。8月权威数据显示,中国制造业总值再创新高,全球军事实力排名剧变。美国白宫核心圈的声音正在动摇:单靠美国,已经无法压制中国。全球关注的焦点,从未如此聚集。大国博弈,谁主沉浮?
曾长期主导美国亚太战略的“印太沙皇”坎贝尔,联手白宫前对华事务主任杜如松在《纽约时报》刊文,罕见承认美国单挑中国已无胜算。这一表态,并非偶然。回顾过去30年美国对华政策,从克林顿时期的战略接触到奥巴马时代的“重返亚太”,再到特朗普政府的全面遏制,坎贝尔始终站在最前线。
如今,这位深谙中美博弈的专家,却选择在全球主流媒体公开示警。文章指出,当前美国硬实力已无法支撑单兵作战,必须依托盟友体系才能与中国抗衡。值得注意的是,坎贝尔的观点并非孤立。自2024年以来,美国国内智库、国会、五角大楼等多个权威渠道反复发出警告:美国单边主义政策已让全球领导力加速流失,而中国则在多个关键领域实现“超车”。
坎贝尔
中国经济体量的攀升尤为显眼。2025年8月,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最新数据披露,按购买力平价计算,中国GDP已超美国近30%。不仅如此,中国制造业总产值达到美国的两倍,成为全球唯一门类齐全的工业体。美国著名经济学家保罗·克鲁格曼公开表示,美国去工业化趋势加剧,产业链回流难以撼动中国制造优势。
中国在高科技与军工领域的突破,令美方战略焦虑愈发明显。2025年8月,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数据显示,中国活跃专利申请量连续四年居全球第一,高被引论文数首次超过美国。新一代高超音速武器、无人机、量子通信等技术,均实现全球领先。中国造船业更是震惊世界,年造船吨位为美国的230倍,成为全球最大海军舰队的坚实后盾。
军事实力的变化同样不可小觑。美国知名防务智库“国际战略研究中心”(CSIS)报告显示,中国现役主战舰艇数量已超美军,形成全球最大规模的海军力量。美国《防务新闻》8月特刊提到,中国在亚太海域的信息化作战能力、无人装备投送、导弹打击范围等多项指标跃居世界前列。美国海军作战部长公开承认,如果中美爆发海上冲突,美军将面临极大挑战。
美方高层的焦虑,早已溢于言表。美国国防部2025年度“中国军力报告”直言,中国军事科技创新能力正以“无法忽视的速度”提升。五角大楼多次要求国会追加亚太军费,试图遏制中国在西太平洋的扩张步伐,但收效甚微。特朗普政府时期,曾希望通过关税措施和“脱钩”战略打压中国,但实际结果却是美国高科技产业链出现断裂,全球供应链更多转向中国。
美国原本寄望于以盟友体系制衡中国,但现实却远不如人意。自2021年以来,特朗普政府对外政策趋于强硬,频繁“甩锅”盟友、施压贸易条件,导致日本、欧洲、印度、澳大利亚等国与美关系出现裂痕。2025年8月,德国《明镜周刊》披露,欧盟多国对美国“美优先”政策不满,转而加强与中国的经贸合作。
印度在中美博弈中的立场亦趋微妙。中国与印度在2025年初高层互动频繁,双方在经贸、科技等领域达成多项合作协议。印度媒体《经济时报》报道称,美国对印施压未果,反而促使印度与中国走近,削弱了美方在亚洲的联盟基础。
美国国内智库“兰德公司”7月报告警告,特朗普政府对盟友的打压已动摇美国全球领导力。文章分析,过去三年,美国在亚太地区的部署计划被频繁打乱,传统盟友信心下滑,导致美国构建“印太版北约”的设想难以落地。坎贝尔与杜如松在《纽约时报》中的批评,正是这一困境的集中体现。
最新数据显示,中国在全球制造业、科技创新、军事投入等领域已实现多点突破。2025年8月,波士顿咨询公司(BCG)发布报告称,中国制造业产值达到5.2万亿美元,不仅是美国的两倍,更占据全球制造业市场份额的三成以上。中国工业体系门类最全、上下游配套最完善,拥有全球最大的工业产能储备。美方学者普遍承认,美国工业空心化趋势短期难以逆转。
科技创新方面,2025年8月,《自然》杂志统计数据显示,中国高被引论文数量位居全球首位,人工智能、半导体、通信等领域的研发投入连续多年保持两位数增长。在量子计算、人工智能基础模型等前沿领域,中国企业和科研机构屡获突破,国际影响力持续扩大。
军事领域的变化更加直观。2025年,中国新下水的055型万吨级驱逐舰数量已达16艘,成为全球唯一拥有大规模万吨舰队国家。中国新一代隐身战斗机、超远程反舰导弹等装备持续服役,西太平洋防区形成多层次、纵深防御体系。美国《全球火力》军力榜单显示,2025年中国海军现役主战舰艇总数为370艘,远超美国的292艘。
美国虽然依然保持在人均财富、金融霸权、基础科研等领域的优势,但产业链、制造业和部分高新技术领域的主导地位已被中国大幅赶超。美方希望依赖盟友体系“借鸡下蛋”,但相关战略短期内难以见效,长期则面临“自我削弱”的风险。
美国高层的焦虑,在全球媒体和舆论场持续发酵。2025年8月,《经济学人》杂志封面文章直言,美国已进入“结构性焦虑期”——传统优势逐步削弱,中国崛起已成全球共识。美国国务院多次表态,未来十年将是决定中美力量对比走向的关键期。
美国国务院
中国则在强调自身崛起是“追求国家安全、经济可持续和民族复兴”的必然选择。2025年“九三阅兵”期间,中国集中展示新型装备和国防科技成果。全球媒体普遍解读为中国自信战略宣示。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多次重申,中国无意主导或称霸世界,更无意建立以对抗为目的的盟友体系。中国的目标,是成为全球治理体系中的重要引领者,为世界和平与发展提供中国方案。
美国专家普遍认为,中美之间的实力对比已发生根本性变化。单靠美国自身,已难以在制造业、科技、军事等领域全面领先。美国若不彻底调整对华战略,与盟友形成真正有效的协作,未来全球格局将出现“东升西降”的实质性转变。
参考资料:坎贝尔不死心:美国头回碰上,单打独斗赢不了中国
2025-09-08 09:09·观察者网
更新时间:2025-09-11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