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这5年折腾的不轻,恢复直航后,有一件事很重要

本文仅在今日头条发布,谢绝转载。

10月底,中国和印度将开始恢复“直航”航班,自2020年以来已中断了5年之久。

这5年,印度折腾的不轻,直航恢复后有一件事很重要,对待中企的态度会不会改?

印度被网友称为“外企坟场”其实时间不长。2019年之前,中企对印度投资一度非常热。

10几亿的人口、廉价劳动力资源,大量未开发的市场,这些优势曾经让很多企业充满期待。

2016年初,当时还没有巨额债务压力的万达,提出承建印度北部哈里亚纳邦的工业区。

总投资100亿美元。

同年,中车在印度的铁路工厂正式投产,在印度10多年的三一重工也宣布,未来10年再投入10亿美元。

三一重工在印度的工厂

在2019之前,除了电力、钢铁、能源等制造业和基础设施领域,进入印度的中企名单上还有小米、VIVO、OPPO、上汽、海尔、华为、 特变电工、复星、腾讯、阿里巴巴等等。

印度市场也的确超乎想象。

小米手机2014年进入印度,3名员工起步,仅2年时间,在印度市场份额就冲进了前三,销售额超过10亿美元。

截至目前,中国手机在印度市场仍然占据大部分份额。

中国企业在印度的投资、经营环境,在2020开始发生了剧烈的变化。

当年4月22日,印度对《外汇管理法》中有关“外国直接投资”的条款进行了修改。

其中有一条很关键:限制来自陆地邻国的直接投资。

中国企业对印度的投资,则由先前的自动审批,变成了政府预选审批。

2020年6月,明确禁止电信运营商采购中国企业的通讯设备、对手机里的中国应用程序也发布禁令。

前后涉及到300多款APP。

从高速公路、大型设备的采购竞标,到已经中标且开始建设的项目,基本都被印度取消或者中止。

应得的各种税收优惠就更不用说了。

印度的这波操作的影响有多大?下面这张图是2021年中国对印直接投资额:-3.3亿美元。

2021年12月22日,印度的税务部门就以“偷税漏税、虚假交易、财务欺诈”为名,开展了对OPPO、VIVO、小米等企业的突击检查。

其中小米遭遇最坎坷,今年6月,印度执法部门正式通知,冻结小米48亿元资金。

这件事也让所有人对印度营商环境有了直观感受。

中国商务部定期发布投资指南,在2024年印度指南中明确提到:印度对中国企业投资“存有戒心”。“总体上看,印度营商环境具有较大的复杂性、不确定性和风险性”。

指南希望企业“量力而行”,实际上是在提醒,能不去就别去了。

即使对自己不利,印度也没停止折腾。

自2020年后,停止签发商务、工作签证,导致中国企业的很多技术人员、高管,无法及时返回印度。

一些企业被迫关闭或者缩小规模。

印度虽然搞了这么多的动作,摆出一副和中国企业“老死不相往来”的架势,但实际情况却并不是这样。

根据中国海关总署的数据,2019-2023年,印度从中国进口的货物,不仅没有下降,反而一直在增长。

2024年,中国与印度双边货物进出口为1384.78亿美元。

其中,中国出口到印度的商品价值为1204.81亿美元,创下了2019年以来的历史新高。

巨大的逆差说明,印度完全离不开中国。

经过这5年的折腾,印度终于种豆得豆。

2025财年,其外国直接投资(FDI)总额看起来依然强劲,达到了810亿美元,但净流入暴降96.5%,至3.53亿美元。

而上一财年的净流入,是100亿美元,与2021年3月FDI净流入的439亿美元,更是不值一提。

这也意味着投资者把大量的钱从印度转了出去。

印度态度的转变,与目前国际大环境变化有关,也与它在原材料、零部件上的短板有关。

随着中国收紧稀土出口管制,印度现在也非常清楚,现在谈印度制造太早,也必须和中国合作。

那么,随着直航恢复,关系转暖,中国企业会不会选择重新回到印度市场?

短期内非常难。

上面这张图是印度2000-2020年吸引外资的一个情况,大家从这张图可以看到,中国在印度的投资其实一直很小。

即使2015后国内对印度市场看好,在印度整个外国投资大盘里,占比也很低。

下面这张图是中国企业在印度投资的情况,自2015-2019年,在印度投资存量,始终在30亿美元左右。

2023年直接投资余额约为32亿美元,比2015年的37.7亿美元还低。

也就是说,印度市场看起来热闹,但来自中国的直接投资额度,反映了印度市场对中国企业的真实态度。

看好市场和掏钱投资是两码事。

手机是印度非常在乎的一个行业。

2025年上半年,印度生产了2390万部iPhone手机,同比增长53%,占到了全球苹果手机产量的16-17%。

到2025年,这一比例有可能提升到25%。

这一度让很多人以为,印度制造起来了。在苹果全球供应链中正在取代中国。

其实也想多了。

根据苹果公司2023财年的供应商名单,187家主要供应商,157家在中国大陆有工厂。

高附加值的零部件中,除了美国、日本、韩国的供应商,其余都来自于中国。

印度只是最后拧螺丝的人。

中国的果链企业如立讯精密、歌尔股份、闻泰科技等,如果不在印度建工厂,以印度的协同效率以及显示屏、摄像头等关键零部件供应能力,不太可能进入果链的核心。

中国企业之前在印度的投资,实际上是非常努力的。

比如,三一重工印度公司,实现了从总经理到一线员工的100%本土化,帮助印度培养了2000多名挖掘机、起重机操作员。

OPPO、VIVO等手机工厂,聘用当地工人总数超过20万人。

2023年,曾有消息说,比亚迪准备在印度投资10亿美元建厂,现在看来,也搁置了。

对于中国企业来说,印度投资现在不仅有情感障碍,也有法律上的障碍。

今年7月份,印度一家智库提议,能不能再无需审批的情况下,让中国企业持有印度公司24%的股份?

背后其实是一个现实问题,所有想投资印度公司的中国企业,都需要获得许可。

这些政策不调整,中国企业谈都不会谈。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0-24

标签:财经   直航   印度   中国企业   中国   美元   小米   市场   直接投资   手机   重工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