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刘阿姨退休后,每天最大的乐趣就是带小孙女去小区的广场玩耍。遇上天气好,总要拎几包湿纸巾防身——擦小手、抹嘴角、甚至用来简单清洁玩具。纸巾用得安心,生活才有保障,这是很多家庭的共识。
然而,就在前几天,新闻里一则“央视曝光:市面上一部分‘毒纸巾’比马桶还脏”的报道,让她顿时心惊。不仅含有有害化学物质,还可能致癌?
她忍不住反思,自己曾给家人用的那些纸巾究竟安全吗?如果身边的纸巾真的像报道说得那样“藏污纳垢”,会不会危及一家人的健康?

或许你和刘阿姨一样也在用,但你未必了解背后的真相。这些看似普通的纸制品,真的安全吗?央视曝光后,如何科学选择、正确使用纸巾,避免每天都在“拿健康开玩笑”?
许多人觉得,纸巾细腻洁白,看起来无害,随手擦擦桌面、嘴巴再正常不过。然而,权威检测报告却揭示了不为人知的健康隐患。
2023年央视3·15晚会抽检数据显示,市售纸巾中有多款被检出荧光增白剂、甲醛、细菌超标,甚至有的细菌含量高达1.6×10⁴cfu/g,而同等条件下的马桶圈细菌数约为9300cfu/cm²。
你没看错,纸巾的细菌量甚至可能是公厕马桶圈的近两倍!
荧光增白剂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潜在致癌物”,长期接触,可通过皮肤进入体内,诱发过敏反应、免疫抑制,严重时甚至有基因突变风险。
国家卫生标准要求,合格纸巾不能检出任何荧光增白剂。部分无良厂家为追求“雪白卖相”,却违规添加。

此外,甲醛,这是一种公认的强致癌物,在家庭装修材料中早已“臭名昭著”,谁能想到,劣质纸巾中也能检测到甲醛。
高浓度甲醛可刺激呼吸道,导致头晕、咳嗽,长期吸入诱发鼻咽癌。有实验发现,长期使用含甲醛的纸巾,皮肤过敏比正常人高出34.2%,尤其婴幼儿、敏感人群更加危险。
不少家庭像刘阿姨一样,觉得纸巾方便卫生,就当成了“万能清洁工具”,但长期反复接触不合格纸巾,身体可能悄悄“报警”:
皮肤问题:有害成分可引起过敏、瘙痒、红斑,特别是面部、手部等皮肤薄弱区域。一项中国皮肤科临床调查指出,长期接触劣质纸巾,皮肤过敏概率提升27.5%。
免疫功能下降:特殊化学添加剂有抑制免疫的潜力,尤其是年幼儿童和老人。数据显示,家庭长期使用含荧光剂纸巾,儿童季节性呼吸道感染率升高12.9%。

呼吸道危害:不合格纸巾容易掉粉,吸入微粒可刺激粘膜。轻则咽喉不适、打喷嚏,重则导致过敏性鼻炎,甚至哮喘反复。
隐性致癌风险:携带甲醛、荧光增白剂等成分的纸巾,长期密集接触皮肤,理论上增加诱发皮肤癌、血液病等疾病的概率。虽然致癌风险不是“一用就得”,但慢性隐患不可小视。
细菌交叉感染:数据表明,每1克不合格纸巾中的可致病菌数量是手机屏的3倍。如口唇溃疡、皮炎反复发作,都可能与纸巾卫生习惯有关。
此“脏”、潜藏健康威胁的纸巾,日常到底怎么选、怎么用,才最安全?
认准正规品牌,拒绝低价无证产品。购买时查看包装上的生产日期、合格证号、厂址等信息。权威检测认证标识(如QS、GB15979)必不可少。

尽量选原浆纸(无添加荧光剂)。原生木浆纸巾颜色略暗、柔韧性强,而“特别白亮”的往往有荧光剂风险。
避免反复使用同一纸巾、勿当餐巾纸用。擦嘴、包食物最好选食品级餐巾纸。普通纸巾未必达到食用安全标准。
干湿分用,湿纸巾慎选成分。湿纸巾如含酒精、香精要警惕。正规湿巾应明示成分表,避免含甲醛等防腐剂。
定期清理家中存放的旧纸巾。受潮腐败后的纸巾更易滋生细菌、霉菌。存放期限建议不超过半年,尤其南方湿热季节。
本文为健康知识科普,结合权威资料和个人观点撰写,部分情节为方便表达和阅读理解进行了适当虚构与润色,内容仅供参考,不能替代医生诊断。如感不适,请及时就医。收藏以备不时之需,转发给你关心的人!
参考资料: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一次性使用卫生用品卫生标准GB15979》
《央视3·15晚会曝光问题卫生纸调查报告》
世界卫生组织《甲醛暴露与健康风险评估指南》
中国疾控中心《日常用品微生物污染控制手册》
《北京协和医院生活环境与慢性疾病专项研究》
《荧光增白剂生物危害及检测技术进展》
更新时间:2025-11-19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