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相又美了!33岁陈若琳近照曝光,现身观众席,评论区满是夸赞

最近的全运会跳水赛场,一个身影悄然出现在观众席,瞬间点燃了现场的镜头和网络。

是陈若琳。

照片里的她,穿着简单的白色T恤,头发随意地披散在脑后,脸上带着淡淡的妆容。

就是这么一个随性的状态,却让评论区瞬间“炸”了锅,满屏都是惊叹:“怎么越来越美了!”、“这状态也太好了吧!”

的确,镜头下的陈若琳,面部线条柔和,眼神清亮,整个人透着一种松弛下来的从容和温柔。

这和人们记忆里,那个站在十米台上,眼神锐利、不苟言笑,浑身散发着“生人勿近”的冠军“杀气”的女孩,判若两人。

2016年24岁的陈若琳因伤退役,带着五枚奥运金牌的无上荣光,她本可以有无数条更轻松的路。

但她选择了最难的一条——回到泳池边,拿起教鞭。

她面对的,是一群和她当年一样,对冠军充满渴望,也同样叛逆、脆弱的孩子,其中最受瞩目的,就是全红婵。

所有人都以为,一个“冠军”教另一个“天才”,会是一个轻松的“王炸”组合。

但现实的残酷,很快给了陈若琳一记重击。

当运动员时,她只需要管好自己。

她的世界很简单:训练、比赛、拿冠军。

她对自己狠,每天的训练量是队里出了名的“卷王”,体重更是常年控制在严苛的数字,不敢多吃一口饭。

这种极致的自律,是她成功的密码。可当了教练,她发现这套密码失灵了。

她面对的不再是冷冰冰的数字和动作,而是一个个鲜活、敏感的个体。

她把对自己的那套“狠”劲儿用在队员身上,却发现效果适得其反。

队员练不到位,她比谁都急,气得在场边跳脚;队员因为发育期控制不住体重,她心急如焚,甚至会忍不住说重话。

她不懂,为什么自己能做到的,队员却做不到?

那段时间,是她最拧巴、最痛苦的时期。

镜头捕捉到的她,总是眉头紧锁,眼神里充满了运动员时期的那种严厉和压迫感,只是对象从自己变成了队员。

她像一个困在笼子里的猛兽,一身的经验和力量,却不知道该如何正确地传递出去。

她陷入了巨大的自我怀疑:我是一个成功的运动员,但会是一个失败的教练吗?

她开始学着去“看见”那个曾经的自己。

她想起自己小时候,因为想家、因为训练苦,也曾在被窝里偷偷哭泣;想起自己面对瓶颈时,也曾有过无助和迷茫。

她忽然意识到,眼前的这些孩子,正在经历她曾经经历过的一切。

她们需要的,不仅仅是一个严厉的、下达指令的教练,更是一个能理解她们、能引导她们、能在她们快要撑不下去时,给她们一个拥抱的“姐姐”。

于是那个浑身是刺的陈若琳,开始慢慢收起自己的锋芒。

她学着去沟通,而不是命令。

她不再只是吼“你怎么又做不到”,而是蹲下来,耐心地分析动作,一遍遍地做示范。

她开始关心队员的生活,陪她们聊天,了解她们的烦恼。

当全红婵因为比赛失利而痛哭时,我们会看到,是陈若琳第一时间冲上去,紧紧地抱着她,轻轻拍着她的背,像一个保护者。

这个转变,比她当年练习任何一个高难度动作都要艰难。

因为它需要卸下自己所有的骄傲和铠甲,去共情,去理解,去成为那个自己曾经也渴望过的、温柔而坚定的依靠。

所以当我们今天再看到观众席上的陈若琳,看到她脸上那种由内而外散发出的柔和与恬静时,我们才真正读懂了她“面相”变化背后的故事。

那不再是属于运动员的、征服世界的“杀气”,而是一种属于引路人的、包容世界的“温柔”。

她用自己的转身告诉我们,真正的强大,不是永远站在最高处,而是有能力走下来,牵起别人的手,陪着他们,一起走向那个高处。

那张曾写满胜负欲的脸,如今之所以变得如此美丽,是因为它终于写上了“理解”与“爱”。

信息来源: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1-05

标签:体育   观众席   近照   面相   队员   运动员   冠军   教练   温柔   镜头   动作   杀气   世界   柔和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