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点右上方的“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还能及时阅读最新内容,感谢您的支持。
1984年,上海滩的梧桐叶簌簌飘落,裹挟着时代的叹息。
贺子珍,这位曾与红军并肩跋涉的传奇女性,永远闭上了眼睛。
此时的李敏,正深陷母亲离世的哀恸之中,她的公公便代替全家,朝组织申请了两条请求。
中央领导在深思熟虑后,朱笔落下“同意”二字,那么这期间究竟有着怎样的故事呢?
说到贺子珍,人们通常都会想到她和毛主席那段革命年代的爱情佳话。
两人的婚姻始于1928年,当时毛主席率领秋收起义的部队来到井冈山,开始了新的革命阶段。
而贺子珍也在井冈山,早已投身革命,正好在党内担任县委干部一职。
在共同的革命斗争中,两人相识相知,逐渐产生了深厚感情。
于是在1928年,他们于井冈山的茅坪象山庵结为连理,开始了近十年的革命伴侣生涯。
期间,贺子珍陪伴毛主席度过了中国革命最艰难的岁月,其中包括井冈山的峥嵘岁月,长达2万五千里的长征等等。
尽管这段感情最终还是以分手落下帷幕,但二人在血与火的革命斗争中结下的战友情谊,却不会因此消散。
而除了“毛主席的妻子”这一身份外,贺子珍更是一名身经百战的女战士。
自1926年加入党的队伍之后,她就一直在为中国革命积极奔走,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在井冈山的硝烟中,她和战士们同吃同住,一同御敌。
作为从永新山水间走出的巾帼英雄,贺子珍可以说是能文能武。
她能一边在油灯下整理文案,处理机要,一边在战斗中英勇无畏,救护伤员,甚至亲自操起武器,与敌人展开殊死搏斗。
黄洋界保卫战,她顶着炮火为前线运送弹药;反“围剿”战斗中,她冒着生命危险营救战友。
贺子珍的勇敢和坚毅,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和发展,贡献了不可或缺的力量。
长征路上,贺子珍同样也是红军队伍中一面飘扬的旗帜。
她穿梭在战火中抢治伤员,自己却差点被炸弹炸伤,几次在生死之间徘徊。
但就是这样一位深受爱戴的革命英雄,晚年也难逃病痛的折磨。
1947年,贺子珍在王稼祥夫妇的帮助下,带着女儿李敏和毛岸青一同从苏联回国。
并在组织的安排下,定居于东北,于哈尔滨总工会任职。
此时的贺子珍虽然在苏联生活了十年,但她的干练作风却一点儿也没有变。
上岗之后,没有半刻歇息,并且为了更好开展工作,还会经常下基层访问。
凭借着这股儿拼劲,她的工作成绩也得到了上下的一致认可。
但好景不长,随着年纪增大,贺子珍的身体越来越差。
早年,在革命时期,她因战斗负伤,体内一直残留着弹片。
导致贺子珍经常头痛难忍,身体也逐渐恶化。
并且在苏联的时候,由于战争的影响,形势十分混乱,导致贺子珍被被误关进精神病院。
里面生活条件极其恶劣,贺子珍的精神和身体也因此受到极大折磨。
所以在1949年之时,贺子珍便前往了上海休养,并借住在哥哥贺敏学的家中。
后来又在陈毅的安排下,住进了湖南路262号,这一待便是30年。
期间,她长期被多种疾病所困扰,像是中风导致的偏瘫、糖尿病等等。
这些疾病相互作用,引发了复杂的并发症,导致她长期卧床,生活无法自理。
不过幸运的是,她的家人常常会陪伴在其身边,给予贺子珍无微不至的关怀和支持。
这也是贺子珍在艰难岁月中感受到温暖和力量的原因。
尤其是外孙女孔东梅出生后,一直和贺子珍生活在一起,成为了她晚年生活的重要寄托。
贺子珍非常疼爱这个外孙女,经常给她买好吃的、好玩的,在陪伴孔东梅成长的过程中,她自己也得到了心灵的慰藉。
直到1984年,贺子珍的病情突然恶化。
哥哥贺敏学、女儿李敏和女婿孔令华得知后,立刻赶往上海陪伴她。
但最终贺子珍还是没能抵挡住病魔的侵袭,于4月19日在上海华东医院逝世。
1984年,在贺子珍去世后,身为女儿的李敏处于极度悲痛当中,久久不能释怀。
所以她的后事基本上是由李敏公公孔从洲和舅舅贺敏学从旁协助。
结合贺子珍生前遗愿和家人想法,孔从洲朝中央提出了两条请求。
一是希望能将贺子珍骨灰放置在八宝山革命公墓。
这里是中国革命先辈的安息之地,象征着对革命先烈的最高敬意。
而贺子珍作为中国革命的重要参与者,她的骨灰要能安放于此,也是对她一生奋斗的肯定。
二是希望能将贺子珍逝世的消息刊登在报纸上。
作为当时重要的信息传播渠道,贺子珍的家人们希望能通过这样的方式,让更多人了解贺子珍的事迹,表达对其的哀悼之情。
按理来说,这两点请求合情合理,并没有什么问题。
可问题就出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中央正在倡导节俭,反对浪费。
这一精神不仅体现在国家的经济建设和社会管理中,也体现在对革命先辈的葬礼安排上。
所以在贺子珍逝世后,上海市委最初是建议好后事办的简单些,不开追悼会。
可站在贺家人的角度上,他们认为贺子珍作为革命先烈,理应得到隆重的葬礼。
最终,经过中央的慎重考虑,同意了孔令洲提出的这两点请求。
此外邓公还亲自批示,表示中央领导人都要对送上花圈,以此表达对贺子珍的哀悼和敬意。
这一安排既体现了中央对贺子珍贡献的高度肯定,也符合当时倡导的节俭精神,避免了过度铺张。
贺子珍的一生,从江西永新的书香女子,到井冈山第一位女红军。
她为革命冲锋陷阵,长征途中舍生忘死,一生为革命奉献,晚年孤独却坚强。
后人不会忘记贺子珍所做贡献,她的名字,将永远镌刻在中国革命的丰碑上。
参考文献:
揭秘:贺子珍的葬礼规格如何,人民网,2015-05-22
贺子珍:一朵绚烂的“井冈之花”,江西日报,2022-08-25
毛泽东说,这是对他最好的一个女人,环球人物杂志,2017-03-20
纪念贺子珍同志逝世30周年-“井冈山之花”贺子珍:革命中成长战争中成熟想,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2014年04月18日
更新时间:2025-05-13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