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
编辑|小娄
赚着中国人的钱,还要侮辱中国人!
瑞士钟表巨头斯沃琪最近的操作,完美诠释了什么叫“吃饭砸锅”。
一张充满争议的宣传照,点燃了中国网民的怒火,也把自己推向了悬崖边。
就在几天前,斯沃琪在其全球官网上发布了一组新品宣传图片。
这张宣传图片,引起了轩然大波。
照片中,一位男性模特,做出了一个在东亚文化圈中极具冒犯性的动作:双手故意向上提拉眼角,形成夸张的“眯眯眼”造型。
这个动作,早已被公认为是西方世界历史上长期存在的、针对东亚人种的刻板印象和歧视符号。
其起源最早可以追溯到19世纪的“黄祸论”,并被大量用于丑化华人及东亚人形象。
对于熟悉这段历史的中国消费者而言,这个动作所传递的恶意和傲慢,无疑令人气愤。
照片一出,中国社交媒体上立刻炸开了锅。
有人觉得,斯沃琪就是故意的。
毕竟,斯沃琪作为一个在中国市场深耕多年、对中国消费者口味理应了如指掌的国际品牌,怎么可能不知道这个动作的敏感性?
要知道,过去几年,“眯眯眼”问题在广告、电影等领域已多次引发轩然大波,教训不可谓不深刻。
所以这一次,斯沃琪这种带有明显歧视意味的宣传照,无疑就是在挑衅。
事情发生之后,权威媒体也迅速关注并报道了此事。
面对汹涌的舆情,斯沃琪的反应更是令大家愤怒。
虽说火速删除了官网上的争议照片,但随后发布了一则声明,却毫无诚意。
不仅避重就轻,而且根本不承认自己做错,更不愿意道歉。
声明中仅表示“移除相关内容”,对为何会使用这种明显带有歧视色彩的造型、对中国人民的歉意是否真诚、后续如何避免等问题语焉不详,甚至没有明确承认行为的不当之处。
这种敷衍的态度,无异于火上浇油。
对于品牌来说,如果惹恼了消费者,必然是要栽跟头的。
这一次,中国消费者的愤怒转化为了实实在在的行动力。
在事件曝光后的48小时内,斯沃琪在中国市场就吃到了苦果。
首先是品牌形象崩塌,信任瓦解:“吃饭砸锅”、“赚我们的钱还侮辱我们”成为社交媒体上的主流声音。
大量消费者在斯沃琪官方账号下留言抗议,宣布“永久拉黑”、“不会再买一块斯沃琪手表”。
多年积累的品牌好感度,在顷刻间土崩瓦解。
除此之外,各大电商也是迅速与其割席。
据报道,国内多家主流电商平台如天猫、京东等的部分第三方店铺,出于舆情压力和对消费者情绪的响应,迅速下架或暂停了部分斯沃琪表款的销售。
资本市场更是反应迅速,事件发酵后,斯沃琪所属的Swatch Group集团股价应声下跌,反映出投资者对品牌在中国市场前景的担忧。
线下的销售流水,也受到了巨大影响。
不到两天时间,一场由品牌自身傲慢引发的风波,就让其在中国市场付出了沉痛的信任代价和商业代价。
这代价,比任何危机公关的费用都要昂贵得多。
斯沃琪此番操作最令人费解之处在于:它明明比谁都清楚中国市场对其有多重要!
近年来,中国市场一直是Swatch Group集团最重要的增长引擎和利润来源之一。
公开财报显示,2023年,大中华区市场为Swatch Group贡献了超过30%的全球销售额!这个比例意味着,集团每卖出三块表,就有一块来自大中华区市场。
中国市场的重要性,怎么强调都不为过。
值得一提的是,即使在2024年全球消费疲软、集团整体销售有所下滑的背景下,中国市场虽然也受到影响,但占比依然高达近三成。
集团高层在年中展望时,还特别强调要“加紧调整中国市场的情况,预计下半年回暖”,将其视为扭转颓势的关键。
中国消费者用真金白银支撑起了斯沃琪庞大的商业帝国。
然而,这个吃着“中国饭”的品牌,却在其最重要的“饭碗”里,做出了公然伤害中国消费者感情、挑战中国消费者尊严的行为。
这种“端起碗吃饭,放下碗骂娘”的恶心行径,只能用“利令智昏”来解释。
也同时暴露出,西方品牌骨子里的傲慢。
它忘记了最基本的商业逻辑:尊重消费者,是赢得市场的前提,没有尊重,再大的市场也会倾覆。
斯沃琪的翻车,绝非孤例。
它不过是西方某些品牌对华傲慢与偏见的又一次集中爆发。
回望过去几年,类似的事情并不少。
比如,杜嘉班纳。
2018年,其宣传片中模特用筷子吃披萨时伴随的怪异旁白和语调,被指恶意丑化中国文化,其设计师更是在社交媒体上口出狂言。
面对这种歧视和不尊重,国人的反击也是十分奏效的。
舆论之下,杜嘉班纳精心筹备的上海大秀流产,众多中国明星代言人解约,品牌在中国市场遭遇灭顶之灾,至今未能恢复元气。
还有范思哲、蔻驰、纪梵希等品牌在2019年时,因在产品设计或官网上将中国香港、澳门、台湾列为国家而触碰中国底线,引发全民声讨。
虽迅速道歉下架,但品牌形象严重受损,在华销售长期低迷,打折促销也难挽颓势。
而这些案例都在反复印证一个残酷的事实:那就是某些西方品牌享受着中国发展的巨大红利,内心却深植着优越感和对中国的刻板偏见,甚至将此作为“艺术表达”或“品牌调性”的一部分。
一边要赚钱,一边还要羞辱中国人。
不只是想站着把钱赚了,甚至是想让中国消费者跪着把钱递给他们。
它们屡屡试探、屡屡犯错,根源在于犯错成本不够高,总以为一阵风波过后,中国消费者还会“健忘”地回归。
要根治这种“辱华”顽疾,光靠品牌不痛不痒的道歉声明是远远不够的。
最有效、最能让它们长记性的药方,只有一个:让它们切实感受到“疼”!
当抵制成为消费者的共识和行动,当市场份额断崖式下跌,当真金白银的损失远超预期收益时,傲慢的资本才会低下高傲的头颅。
杜嘉班纳、范思哲等品牌的惨淡现状就是最好的警示。
因此,面对斯沃琪们,中国消费者需要展现更一致的立场和更长久的记忆。
每一次理性的抵制,都是在用手中的选择权,给那些傲慢的品牌上一课:尊重,是进入中国市场的门票;轻侮,必将付出惨重代价。
绝不能是“这边喊抵制,那边忙抢购”,让品牌觉得风波总会过去,底线可以践踏。
斯沃琪的“翻车”事件,是一面镜子,照见了某些外企的傲慢与短视;更是一记警钟,敲给所有在中国市场掘金的企业听。
中国,从来都不是可以任由轻视、随意糊弄的市场。
中国市场海纳百川,欢迎所有守法经营、真诚合作的企业。
但这里,绝不容忍任何形式的傲慢、偏见与伤害。
“吃饭砸锅”者,最终砸掉的,只会是自己安身立命的饭碗。
对于任何企业而言,要想在中国行稳致远,尊重,是永远不能跨越的底线,也是唯一正确的选择。
斯沃琪的惨痛代价,希望是所有后来者的前车之鉴。
[免责声明]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
信息来源:
【1】《瑞士表翻车搞糟了,辱华广告全网炸,高管来华被冷脸。》
【2】《文化尊严不容冒犯:Swatch闹剧敲响外企傲慢警钟!》
更新时间:2025-08-25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