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去呈坎的时候,还是油菜花开的春日,但直到今天我还迷失在古老的巷陌里,我的记忆一直在那座隐匿于时光深处的古老村落中,怎么绕也绕不出来。
说起来我对皖南古村落并不陌生,曾不止一次去过宏村、西递,赏过许多依山傍水、粉墙黛瓦、飞檐翘角的徽式老宅,喜欢住在村中的民宿里,静静欣赏、细细品味皖南古民居的独特韵味;然而没成想,我竟在黄山脚下的这个山村里迷了路。
来呈坎之前,我也看到了一些避雷帖的提示,说呈坎古村的布局犹如八卦图,村子里有99条巷子如迷宫般纵横交织,如果没有本地人指引,很容易迷失在里面;可我却有些不屑,认为只是噱头而已。
但是,当我一走进呈坎就意识到了,我严重低估了这座隐藏在徽州山水秘境中的千年八卦古村。呈坎很大,整个村落依山傍河而建,村落的街巷错综复杂,民宅鳞次栉比,古老的建筑、斑驳的墙壁、蜿蜒的青石板路都透着神秘的气息。
呈坎有三个进出景区的门,一般游人都是从呈坎南门进入,景区里的指示牌也是从南往北的方向引导,而我是从离宝纶阁较近的北门进入的,虽然我也一直小心翼翼地按照游客指示牌行走,最后才发现自己一直傻乎乎地在村子里转圈圈。
不过好在,穿行在呈坎深邃的小巷里,各种古老的民居和祠堂让我目不暇接,门上、檐下、牌坊、亭塔的木雕石刻精美绝伦,栩栩如生的飞禽走兽、花鸟鱼虫,令人叹为观止。每一步都充满了新奇和惊喜,每一个转角都能发现不一样的风景。
特别是距离北门不远的明代宝纶阁,也就是罗东舒祠,不愧为“江南第一祠”。罗东舒是宋末元初著名学者,徽州呈坎罗氏先祖,这座宗祠始建于明嘉靖十九年,四进四院,规模宏大,营造精细,砖木结构,其建筑融“古、雅、美、伟”于一体,是江南地区现存规模最大,规格最高,集石雕,木雕,彩绘于一体的明代家庙建筑。
尤其是“罗东舒祠”享堂内那4根高大的木头柱子,是难得一见的名贵金丝楠木,它们在这个古村里已经静静矗立了数百年,真没想到,安徽古村里竟藏着如此价值连城的稀世珍宝,令人惊叹,难怪有人称之为"民间故宫"。
从宝纶阁出来,又进了燕翼堂,过了钟英楼,我是想往西门的晒秋广场和永兴湖走的,但一直漫步在八卦布局的迷宫巷陌间,陶醉在粉墙黛瓦马头墙的古朴韵味;我觉得相比人声鼎沸的宏村,呈坎更具静谧清幽的古韵,它就像一幅被时光遗忘的水墨画,静静地展现在皖南的山水之间,描绘着水墨徽州最质朴、最诗意的画卷。
这是一个原汁原味的古村落,始建于东汉三国时期,有着1800多年的历史,早在宋朝就被著名理学家朱熹赞誉为“呈坎双贤里,江南第一村”。呈坎至今仍有140余处明清古宅,是国内仅存完好的明代古村落。整个村落依据八卦风水理论精心布局,三街九十九巷错综复杂而又紧密相连,一条古老的龙溪穿村而过,宛如一条S型的分界线,将村落巧妙地划分为两个部分,构成了一幅生动的太极八卦图。
我挺喜欢村子的标语,“游呈坎,一生无坎”。听当地人说,呈坎二字,呈是凸,坎是凹,由罗氏先人命名,不仅有"一生无坎"的平安寓意,更是告诫后代子孙,深居“坎”中,居安思危。
心随意往,择门而进,转来转去,我才忽然发现自己迷路了,最后只好打电话向景区的导游求助,好不容易才来到了呈坎古村灵魂般水景的永兴湖。
这里的景色实在太美,每个季节都是捕捉光影的绝佳时机,春天油菜花金黄,夏日粉荷碧叶交织,秋季晒场五谷缤纷,寒冬残荷芦苇素雅,与皖南独特的小桥流水、白墙黛瓦一同映入湖水,如倾如诉,如诗如画,真不愧为上榜《国家地理》最美古村落。
呈坎古村落真的是一个让我记忆深刻的地方,青石板路蜿蜒如迷宫,转角偶遇百年老宅,斑驳砖墙诉说着故事,连刘海粟先生都曾由衷地赞叹:“去黄山,不可不访呈坎”,女作家毕淑敏总结得更到位:“中国最该去的地方就是呈坎”,在这里就算迷路也值得!
【三姐姐温馨贴士】:
一、交通指南:
高铁至“黄山北站”,打车15公里大约25分钟就到达“呈坎游客中心”;另外黄山的屯溪汽车客运总站有直达呈坎的巴士。
二、景区入口:
南门:离八卦门最近,门口有超大停车场。
西门:去晒秋广场、荷塘最近。
北门:如果想看古建筑、罗东舒祠和宝纶阁,建议从北门进。
三、必打卡景点:
永兴湖、环秀桥、晒秋广场、八卦拱门、燕誉堂、罗东舒祠等;建议这景区入口要一张小地图,跟随地图指示游览,避免迷路。
四、游玩时间:
建议下午游览景区,傍晚可以看鱼灯表演,如果时间允许,最好在村里的民宿住上一晚,第二天早晨趁游人少时慢慢拍照,离开时别忘了跨一下村口的“平安坎”,讨个好彩头。景区的通票3日内有效,可多次进出景区。
【作者简介】三姐姐: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专栏作家、旅行家。
【版权声明】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商用。
更新时间:2025-07-30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