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靖是抗战大后方,120多万人民共纾国难,为抗战输送了6万余名兵员,1万余名有志男儿为国捐躯。1938年12月29日,汪精卫公开叛国投敌。1939年元旦,中国国民党中常会通过“开除汪精卫党籍及撤销其一切职务的决定”。1939年,罗平县建成抗战阵亡将士纪念碑。
为了纪念在抗日战争中英勇牺牲的将士,表达对汉奸汪精卫、陈璧君的切齿痛恨,更为了号召更多的热血儿女共赴国难,在国共合作共同抗日的背景下,由打入国民党罗平县党部的中共党员向国民党罗平县政府提出建立“抗战阵亡将士纪念碑”的建议,县政府号召各界人士捐款,在罗平县城西北方的太液湖畔建成抗战阵亡将士纪念碑。
抗战阵亡将士纪念碑现立于罗平县革命烈士纪念园内,由纪念碑、汪精卫夫妇石雕跪像组成。纪念碑材质为青石,由碑额、碑身、碑座和基座四部分组成。碑额为圆帽形,高0.7米;碑身为长方体,高1.76米、宽0.41米,四面均直书隶书阴刻“抗战阵亡将士纪念碑”9个大字,右刻“中华民国廿八年元旦”9字,左刻“罗平县各界公立”7字;碑座为梯形台,上底宽1米、下底宽1.1米,各边均高0.3米;基座为三级台阶正方形台面,一级台阶边长2.96米、二级台阶边长3.56米、三级台阶边长4.16米,台面四周均置石质方柱,柱头为球体,通高0.57米、边长0.2米、柱距为2米,四周用铁链穿柱相围。基座占地17.31平方米。
汪精卫夫妇石雕跪像:跪像、跪石为黄细沙石质地,单体,均为赤身反绑,与跪石为一整体。汪精卫石雕跪像高1.1米,肩宽0.43米,跪石长0.54米、宽0.38米、厚0.14米,正面右横书阴刻“汪逆精卫”4字;陈璧君跪像高1.07米,肩宽0.41米,跪石长0.53米、宽0.35米、厚0.13米,正面右横书阴刻“陈逆璧君”4字。
罗平抗战阵亡将士纪念碑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和深刻的寓意。纪念碑含石碑和汪精卫夫妇的石雕跪像。纪念碑纪念的是抗战阵亡将士的英灵,汪逆夫妇石雕长跪像系仿照杭州西湖岳飞墓前奸臣铁铸跪像而建。纪念碑高高在上,直指云天,汪精卫夫妇跪雕双手反绑,跪在碑前。一褒一贬,一赞一罚,对比强烈,极具视觉冲击力和情感震撼力。纪念碑把坚决抗日的决心、鲜明的道德评判、浓烈的爱国情怀、深沉的缅怀情感、舍身报国的时代感召等众多抽象的思想情感融为一体,形成别具一格的造型艺术。
罗平抗战阵亡将士纪念碑的经历曲折,故事引人入胜。纪念碑的建成,表达了罗平人民团结抗日共御外侮的坚定决心,很好地发挥了宣传鼓舞作用。但到了1941年10月,在国共矛盾激化的背景下,国民党罗平县政府又觉得不妥,就派人将汪精卫夫妇的石雕跪像推入太液湖中,并将纪念碑推倒、沉湖。纪念碑本身立得很好,但因为倡议者的政治身份而遭受推倒、沉湖的命运,想来令人扼腕,时任国民党罗平县政府决策者的眼界、胸襟之狭小,由此可见一斑。
1986年5月,罗平县水电局清理太液湖时,将汪精卫夫妇俩的石雕跪像打捞出水,并找到纪念碑合在一起;同年9月19日,罗平县人民政府将碑和石雕像迁至县文化宫内修复。并于2003年12月重新选址,把纪念碑和汪精卫夫妇俩的石雕跪像,一起迁移竖立于液峰公园内。2010年4月,文化局对纪念碑设置金属防护栏。2012年新建一座长7米、宽5.9米的四角亭攒尖顶保护性建筑,顶部置1圆雕葫芦。四周新建长27.4米、宽21.8米、高2.4米的围栏和大门,对纪念碑进行全面保护。1986年7月15日,罗平县人民政府将罗平抗战阵亡将士纪念碑公布为第一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5月,曲靖市人民政府将其公布为第二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中共曲靖市委党史研究室供稿)
更新时间:2025-08-30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