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根廷近期的农产品出口税政策调整非常频繁和剧烈,对全球市场产生了重大影响。
9月22日,阿根廷宣布暂时取消谷物、牛肉等农产品的出口预扣税,以刺激出口、稳定本币汇率。然而,因申报出口额在两天内迅速达到70亿美元上限,政府于9月25日重新恢复征税。
阿根廷政府这一系列操作,根本目标是应对严峻的经济形势,尤其是外汇储备短缺和比索贬值压力。
事实证明这立竿见影,不仅吸引了大量订单,甚至短期内推动了比索汇率回升。
中国作为全球最大大豆买家,反应迅速且理性,精准利用了阿根廷提供的短暂窗口期。自周一阿根廷临时取消关税以来,中国买家已经订购约20船巴拿马货轮装运的阿根廷大豆,按每船6.5万吨计算,采购量约为130万吨。
但是,美国大豆凉凉了。
目前正是美国大豆收获季节,也是美国大豆销售高峰期,但是由于中美贸易摩持续,中国迄今尚未订购一船美国新豆,而往年同期采购量已经达到数百万吨。中国买家持续采购阿根廷大豆,有助于填补第四季度的供应缺口。
贸易商称,过去几个月(5月至8月)中国进口大豆数量连续创下历史同期最高纪录,而且政府储备了大量库存,所以即使没有购买美国大豆,中国大豆供应也不会短缺。
自2018年中美贸易摩擦以来,中国一直在积极减少对美国大豆的依赖,构建以巴西为核心,阿根廷、俄罗斯等为补充的多元化进口格局。此次加大对阿根廷的采购,进一步巩固了这一战略。
美国大豆能否重返中国市场,根本上取决于中美贸易关系的整体走向。除非美国取消对华加征的关税,否则其大豆很难重获价格竞争力。
全球大豆贸易正从过去的中美主导,转向南美主导、多方参与的新格局。
阿根廷通过税收杠杆短期缓解外汇压力,但政策反复可能削弱农业长期竞争力。中国借机优化采购布局,凸显其在全球农产品市场中的灵活性和议价能力。未来贸易格局将继续受政策稳定性与大国关系演变影响。
中华粮网根据市场公开消息综合整理
更新时间:2025-09-27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