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铅毒案:我们还能否守住孩子的餐桌? | 农视点

233名幼儿血铅异常,8人被刑拘!甘肃天水幼儿血铅异常事件,终于等来了真相:经侦查,幼儿园园长朱某琳、投资人李某芳同意该园后厨人员通过网络平台购买彩绘颜料,稀释后用于部分食品制作,经检验,该颜料含铅。留样检测的三色发糕、玉米卷肠包的铅含量也都超出国标限量逾2000倍!更令人愤慨的是,颜料外包装明确标注“不可食用”,而这些人的主观恶意昭然若揭,让原本守护童真的幼儿园竟成了危害幼儿健康的“毒源”。

铅是一种具有神经毒性的重金属元素,对处于生长发育关键期的幼儿危害极大。一旦血铅超标,可能影响幼儿的神经系统、造血系统等,导致智力发育迟缓、行为异常等不可逆的后果。哪一个娃娃不是父母的心肝宝贝?此次事件中这么多的幼儿血铅超标,意味着他们的未来可能已被蒙上阴影,孩子们遭受的戕害、家长们内心的煎熬,可想而知!

再看事件本身,从食材采购到餐食制作,从日常巡查到安全监督,每一个环节都本应是保障幼儿健康的防线,可为何后厨人员竟能轻易突破防线,导致全线失守?这不禁让人质疑,幼儿园相关人员的职业道德与人性何在?他们无视幼儿的生命健康,将利益和个人私欲置于首位,其道德底线之低令人发指。这种道德的沦丧,不仅仅是个人的问题,更是整个教育行业的耻辱。

当然,案件背后暴露的不仅是人性之恶,也有系统性监管的漏洞。涉事幼儿园虽于2022年取得办学资质,但其投资人李某芳同时控制着当地三家幼儿园,形成区域性经营网络。这种规模化扩张背后,教育部门是否严格审查了资质?市场监管部门是否定期抽检餐食?这次如果不是家长报案,这些有毒食品恐怕将继续投食幼儿的口中,后果难以想象!每一个环节的失职都是帮凶。

这起事件的发生,也让我们看到了我国校园食品安全相关规定在执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虽然我国针对校园食品安全制定了一系列的规定,如《学校食品安全与营养健康管理规定》,要求学校建立集中用餐陪餐制度、食品安全追溯体系等。但在这起事件中,监管部门的缺位、幼儿园的荒唐作为,让制度成了一纸空文。常态化、全方位的监管机制何在?定期检查、不定期抽查的职责何在?

此外,正所谓育儿先育己,育己先育心,一个教育从业者,倘若连最基本的职业道德感和使命感都荡然无存,那么他便失去了从事这份神圣工作的资格。加强对教育从业人员的食品安全教育和培训,提升他们的责任意识与专业素养,非常迫切!

校园食品安全防线的溃败,始于逐利者对良知的背叛,终于监管者对职责的麻木。如果问责止于刑拘、整改流于通报,“零容忍”也将成为空洞的修辞。

因此,挨打就要立正,我们必须深刻汲取教训,让每个孩子远离健康威胁,这是不可践踏的底线,也是每个人的责任。

农视点述评员 | 赵宁宁

剪辑 | 王梦迪

主编 | 杨公元

监审 | 杨 巍

部分素材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用温度融化数字,用视角剖析现实,让每一声叹息都被听见,每一份坚守都有回响。《农视点》,看懂生活褶皱里的光——这里没有宏大叙事,只有与你血脉相连、与时代共振的民生力量。

《农视点》属中央新闻网站农视网原创栏目

版权归中国农业电影电视中心所有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7-11

标签:育儿   餐桌   视点   守住   幼儿园   孩子   幼儿   食品安全   健康   颜料   防线   异常   事件   人员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