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被传销毁了的国家——阿尔巴尼亚

很长一段时间里,阿尔巴尼亚是欧洲最孤僻、最神秘的国家,没有之一。在领导人霍查的统治下,它跟几乎所有国家都闹翻了,苏联、中国、南斯拉夫……最后把自己活成了一座孤岛。霍查有个著名的理论,就是全民皆兵,挖了70多万个碉堡,准备随时跟全世界开战。你想想那个画面,人均好几个碉堡,这是什么精神状态。

几十年下来,阿尔巴尼亚穷得叮当响,是欧洲最穷的国家。老百姓没见过什么世面,对金钱的认知基本为零。

然后,九十年代初,风云突变,霍查时代结束,阿尔巴尼亚打开了国门。压抑了几十年的欲望,瞬间就喷发了。人们突然发现,外面的世界原来这么有钱。但问题是,国家没啥像样的工业,普通人除了种地,也没别的来钱道。

就在这时候,一种“神仙生意”出现了。

一些公司凭空冒出来,打着“投资基金”的旗号,告诉你,把钱给我,我保你发财。利息有多高?月息10%,20%,甚至30%以上。 这什么概念?你存一百块钱进去,三个月就能翻倍。银行跟它一比,简直就是慈善机构。

一开始大家也怀疑,这靠谱吗?但总有胆大的第一个吃螃蟹,而且,他们真的拿到了钱。于是,怀疑变成了羡慕,羡慕迅速演变成了全民狂热。

这就是后来震惊世界的“金字塔骗局”,说白了就是传销。拿后来者的钱,付给先来者利息。只要不断有新人带着钱冲进来,这个游戏就能一直玩下去。

当时,阿尔巴尼亚全国上下都疯了。人们卖掉房子,卖掉土地,卖掉家里唯一耕地的牛,把一辈子的积蓄,甚至是从国外亲戚那借来的钱,全部投了进去。 公务员、警察、军官,甚至政府高官,都成了这些“基金”的忠实客户。整个国家变成了一个巨大的赌场,每个人都红着眼,做着一夜暴富的梦。据后来的统计,全国三分之二的人口,超过200万人,都参与了这场金钱狂欢。

有意思的是,当时的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一再警告阿尔巴尼亚政府,说这是骗局,迟早要崩。但政府根本听不进去,甚至有些官员还为这些公司站台,说这是“新生的资本主义奇迹”。

奇迹?不,是海市蜃楼。

1996年底,雪崩开始了。一些小的金字塔公司开始付不出利息,然后倒闭。恐慌像瘟疫一样蔓延。人们冲到这些公司门口,发现早已人去楼空。然后,多米诺骨牌一张接一张倒下。到了1997年初,最大的几家公司,比如“Vefa”和“Gjallica”,也撑不住了。

这下,全国人民的“发财梦”彻底碎了。损失了多少钱?据估计,超过12亿美元,相当于当时阿尔巴尼亚全年GDP的一半。对很多家庭来说,这意味着一无所有。

愤怒和绝望,把这个国家推向了深渊。

人们冲上街头,一开始是抗议,要求政府还钱。但很快,事情就失控了。当人们发现政府也无能为力时,他们冲向了军火库。 对,你没听错,就是抢军火库。

霍查时代留下的那些碉堡没盼来敌人,但军火库里塞满了武器。在接下来的几个月里,全国超过55万件军火、几十亿发子弹被平民抢掠一空。 从手枪、冲锋枪到反坦克地雷,应有尽有。阿尔巴尼亚瞬间变成了一个人人持枪的“战场”。

政府系统彻底瘫痪,警察不敢上街,军队形同虚设。国家南部基本上被武装的“救国委员会”和黑帮所控制。城市里枪声不断,每天都有人死于火并。整个国家陷入了无政府状态,一场惨烈的内战一触即发。这就是为什么说,这个国家差一点就被“传销”给物理销毁了。

最后,还是联合国出面,授权意大利牵头组织了一支7000人的多国部队(代号“阿尔巴行动”)进入阿尔巴尼亚,才勉强稳住了局势。

这场动乱,死了2000多人。但它留下的伤疤,远不止于此。

好了,故事讲到这,我们把时间拉回到现在,2025年7月。

当年那场浩劫,像一场大手术,虽然保住了命,但元气大伤。它给阿尔巴尼亚留下了什么?

第一,是根深蒂固的不信任感。 人们不信任政府,不信任银行,甚至不信任彼此。这种社会信任的崩塌,重建起来极其困难。这也是为什么直到今天,阿尔巴尼亚的腐败和有组织犯罪问题依然是加入欧盟的最大障碍之一。就在上个月,布鲁塞尔又发布了新的评估报告,对阿尔巴尼亚在司法独立方面的改革点了赞,但也提了提有组织犯罪的问题,这几乎是老生常谈了。

第二,是人才的持续流失。 1997年的混乱,让整整一代人对自己的国家失去了信心。有能力的人,尤其是年轻人,拼了命地往外跑。这个趋势一直延续到今天。你现在去地拉那的大学里看看,问学生毕业后想干嘛,大部分人的答案可能都是去德国、意大利或者英国。这对一个需要建设的国家来说,是致命的。

但是,生活总要继续。这个在悬崖边上走过一遭的国家,也展现出了惊人的生命力。

最直观的变化,就是旅游业的崛起。当年内乱时没人敢来的地方,现在成了背包客的天堂。南部的萨兰达、希马拉,那一片沿海公路,风景壮丽,被称为“阿尔巴尼亚里维埃拉”,海水清澈得像玻璃。关键是,一杯咖啡不到10块钱人民币,一顿海鲜大餐人均可能也就一百多。这种性价比,在欧洲简直是“降维打击”。

还有那些曾经让人觉得压抑的碉堡。阿尔巴尼亚人发挥了奇特的创造力,把这些历史的伤疤变成了景点。 有的被改造成了民宿,有的成了画廊,有的成了蘑菇养殖场。地拉那市中心就有个叫“Bunk'Art”的博物馆,就是用一个巨大的防空洞改造的,里面展示着阿尔巴尼亚那段孤僻又疯狂的历史,特别有冲击力。

从一个被世界遗忘的角落,到一个冉冉升起的旅游新星,阿尔巴尼亚的变化是肉眼可见的。它正在努力摆脱过去的阴影,拥抱世界。申请加入欧盟,就是它最大的国家目标。虽然路还很长,但至少方向是明确的。

写到这里,我想起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当年那场传销骗局,本质上是利用了人们对现代金融的一无所知和对财富的极度渴望。三十年过去了,世界变了。现在,我们有了加密货币、NFT这些新玩意儿。

你跟地拉那的年轻人聊聊,有些人对这些东西敬而远之,会开玩笑说“我爷爷当年就信了这个”;但也有些人一头扎进去,觉得这是新时代的“弯道超车”机会。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8-01

标签:历史   阿尔巴尼亚   传销   国家   地拉那   碉堡   政府   世界   当年   军火库   公司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