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7日傍晚,39℃高温炙烤着郑州街头。金水东路一家五星级酒店门外,30米长队蜿蜒如龙。伞下顾客举着免费冰棍,眼睛紧盯前方——穿着沾满油渍工作服的酒店总经理,正麻利地打包着小龙虾和猪蹄。
“跑了10公里就为这一口,”一位年轻顾客笑着说,“梅菜扣肉、辣子鸡、牛肉丸子都买过,今天专门来试试新菜。”
【高星“下沉”】39℃下的烟火试验日营收暴涨10倍
星级酒店外摆摊,这场面在39℃高温下显得格外魔幻。然而,更魔幻的是数据:仅一个多月前,这处外摆摊首日试营业收入仅3000元,如今单日营收已稳定在3万元左右,暴涨10倍! 下午5点30分开售,不到6点,所有菜品已被抢购一空。
“绝不是饥饿营销!是厨房产能真到极限了!” 面对网友质疑,总经理雷玉明连连解释。他手上的小龙虾已按顾客的需求量从100斤紧急加量到200斤,但厨房要同时支撑358间客房的日常运转、宴会供应和外摆摊的现场制作,产能已达极限。
“我们甚至讨论过购买新设备扩大产能,”雷玉明无奈笑称,“眼下连线上接单都不敢开,线下都忙得脚不沾地。”不过,他透漏将会把场地和排队的动线设计得更合理,“已经新订了棚子,打算放上圆桌,让大家有机会能坐下来、吃个饭、聊聊天。”
为何五星酒店“屈尊”摆摊?雷玉明坦言源于酒店常规业务面临压力后,团队为拓展创收渠道而集思广益的结果。作为五星级酒店,设备运转能力尚有富余,适逢夏季,摆摊经济活跃,因此萌生了打造一个“星级摊位”的想法。
【名店自救】10元一盒的“幸福加餐”
五星酒店摆摊并非孤例。五公里外的农业路上,经营二十年的豫菜名店也在当晚首次支起帐篷。“受大环境影响,订单量明显下滑。”店长孟超直言不讳。横幅上“给幸福加个菜”的标语在夕阳下格外醒目。
10元一盒的红烧肉、6块钱的素菜、59元2斤的小龙虾……晚高峰的摊位被上班族围得水泄不通。“味道好还便宜!”熟客们边扫码边感慨,“看到老店摆摊,肯定要支持一把。”
外摆更要接地气,微利求存成为残酷现实。孟店长算了一笔账:10元一份的辣子鸡丁,2块钱一个的全肉包子,算上大厨人工,“基本不挣钱”。但第二天中午,摊位菜品依然会准时上新。因为有事可做,有客可迎,已是当下最大的欣慰。
更接地气的场景出现在英协路上的一家豫菜大排档。炸物、凉菜、烧烤在门外一字排开,店长杨香梅介绍,原本初心只是“想更有烟火气”,但这朴素愿望竟带来了意外收获——外摆营收占门店总流水三分之一,成为支撑经营的重要支柱。
【老牌出招】8元凉菜里的生存智慧
当老字号加入战局,竞争更显白热化。傍晚6点45分,花园北路一家老字号包子店前,多辆电动自行车围满自助凉菜台。“8块钱一盒随便拼,盖得上盖子就行!”一位女士熟练地往盒子里堆着面筋和豆角。十几款素凉菜不到七点就见了底,价格比堂食菜单15元起的价格便宜近半。
“餐饮难做啊!”包子店前厅经理左水玲坦言,想要养活员工,就必须拓展新的形式。但有趣的是,这家以包子闻名的老店,外摆窗口偏偏不卖招牌包子。“还是希望大家进店吃刚出锅的。”左经理的坚持,透露出老字号在传统与创新间的微妙平衡。
【烟火人间】酒店突围者的“降维”实验
大象新闻记者查阅资料了解到,根据合思《2024中国企业差旅管控分析报告》,有超过60%的企业选择削减差旅预算;而麦肯锡的最新数据也显示,中国企业过去三年差旅预算平均下滑15%-20%,五星酒店“开会顺便玩一圈”、“出差顺便住个好房间”的日子似乎正在远去。由此,一些曾经靠会议养活自己的城市型高星酒店,现在开始调整业务重心。
“给城市加道菜,也给我们自己找条路。”城市华灯初上,星级酒店的外摆区已收拾妥当,雷玉明的工作服还没换下,上面沾着小龙虾的油渍。而在城市北端,包子店的凉菜台又补满了新拌的腐竹和木耳。下一个傍晚,这里将继续上演新的市井盛宴。
这场始于生存焦虑的“降维”实验,正悄然重塑餐饮业的基因。当高端酒店后厨的香气飘向市井小巷,当老字号的秘方装进外卖塑料盒,市民触摸到的不仅是美食的温度,还有一座城市在应变中升腾的烟火气。(大象新闻记者 梦雨 赵全堂 彭勃 实习 陈婧如)
来源:大象新闻
更新时间:2025-07-10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