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火的硝烟渐渐消失,和平时代的下一代,已逐步淡化了抛头颅洒热血的历史,作为我们这一代如不完善和纠正红色的历史,那它就永久地误导了子孙后代,如果我们这代人不大力弘扬红色的历史,那就会使子孙后代忘本!我是“健康快乐群”群主飞哥,徽文化的研究者,歙县红色历史的活化石!
“二十七烈士纪念碑”整改文件(吴建飞笔名飞哥)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了红色历史的传承,“健康快乐群”每周日一次活动,特地组织了一次“不忘初心徒步红色古道”的活动。2025年5月11日周日早上七点半,活动拉开了的序幕。
著名画家汪观清先生题的字
这条红色古道叫东凹山古道,位于黄山市歙县小川乡盘苏村上汰组与歙县璜田乡蜈蚣岭村之间的东凹山上,全程7公里。之所以是红色古道,是因为自1948年皖浙支队一连指导员王必达(老马)来到苏木坦(盘苏村)建立水南根据地起,一直是水南根据地向街源、遂安发展的必经之地。苏木坦被誉为水南的“延安”,那是水南首脑机关“水南工委”的居住地,1948年5月20日水南工委负责人王必达就是从这条古道来到蜈蚣岭,在蜈蚣岭召开了歙县党史著名的“蜈蚣岭会议”,会议决定由陶文辉率领20多人,开辟街源根据地。1948年6月1日,敌保四团、保五团分三路围剿苏木坦,游击队趁着重雾也是由这条古道转移至蜈蚣岭,敌人第二次围剿苏木坦扑空无功而返。所以说,东凹山古道妥妥的一条红色古道。
东凹山上的古道
我们今天的行程是:驱车上汰,徒步东凹山古道至蜈蚣岭,饭后回家。随着七点半的钟声,中巴车在一片开心快乐的氛围中,忘了时间、空间和年龄,陶醉在无忌的歌声、掌声和笑声中,不觉得一下就来到了盘苏村的下汰组山下。几个人看见陡峭公路,提议走路到上汰,我问了一下当地人,这里走路到上汰也只有三里多路,安全第一,于是我采纳了走路。
车上的互动
九点多钟的天空湛蓝湛蓝的,毫无遮拦的初夏太阳彰显着仲夏的威风,照在绿油油的群山上,散发出勃勃生机,可照在水泥公路上却掀起阵阵热浪,此时好多人后悔没有坐车上来了,可哪有后悔药呢?我们只能咬牙徒步经过下汰来到上汰,走了近2公里的路程,这路不仅持续拔高,而且一路都被太阳赤裸裸地暴晒中,这一段是我预计之外的路,真给了大家一个下马威。以后还有7公里的路要走,还要拔高,有的人心事重重。
上汰高山村落的象征:枯树倒房破屋
不过大家心态都非常好,没有抱怨,既然走了,就要勇敢地面对。大家穿过上汰走进东凹山,近一米的古道,基本都是泥路,不时出现的碎石和不工整的阶梯,告诉大家这不是野路。古道还好都在树林中,丝丝的细风带着山谷的清凉,减轻了我们心中的闷热,偶尔喝一口甜甜的溪水也可以解解压。
古道小憩
古道经历了七十多个春秋,古道上没有了任何游击队员的足迹,那古道上小溪边叮咚的溪水依旧,仿佛不知疲倦地奏着游击队铿锵进军之歌,给我们增添了无比的动力。古道擦鸡公凸(鸡公头)一户人家而过,继续攀升,到达垭口,一路横穿直下蜈蚣岭的高椅汰村公里边。
古道上的蜈蚣岭垭口
看见裸露的公路,烈烈的太阳,耗尽所有力的我们,再也不能抬足,我叫了车,大家一起坐车到蜈蚣岭方养生农家乐。稍作休息,已是下午二点,吃过午饭,我们坐车回家,“健康快乐群”每周日一次活动圆满结束。我是飞哥,下周日再见!
更新时间:2025-05-16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