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铁上能不能吃泡面?这问题吵上热搜时,估计康师傅的老板正在办公室拍桌子——妈的,连最后一个能光明正大吃泡面的场景都要被剥夺了?想当年,绿皮火车上泡一碗康师傅,那香味能飘三节车厢,现在倒好,不仅高铁不让吃,连老百姓的购物车都快装不下泡面了。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方便面江湖早就不是你康师傅一家独大的天下了。
说出来你可能不信,现在超市货架上最能打的泡面不是康师傅,也不是统一,而是曾经被按在地上摩擦的白象。最新数据显示,白象去年卖了130亿,直接把今麦郎踹下老三宝座,逼得康师傅经销商跑路近万家。这剧情比《甄嬛传》还刺激:曾经的“泡面之王”康师傅,如今被“国货之光”白象追着打,连涨价都救不了下滑的销量;而统一还在高端化的梦里没醒,今麦郎则困在“量大管饱”的低端泥潭里爬不出来。
但你以为这只是几个品牌的恩怨情仇?太天真了!方便面江湖的巨变,本质上是一场关于“中国人还愿不愿意将就”的战争。当外卖20块管饱、预制菜10分钟出锅,谁还会委屈自己吃那碗被贴上“垃圾食品”标签的泡面?可偏偏巨头们还在5块钱的价格带上死磕,这场仗,从一开始就输在了起跑线上。
要论方便面的江湖地位,康师傅说第二,没人敢说第一。上世纪90年代,康师傅红烧牛肉面横空出世,那会儿谁要是过生日能吃上一碗泡面,比现在孩子收到Switch还高兴。2013年巅峰时期,中国人一年能吃掉462亿包泡面,平均每人每10天就来一包,康师傅一家就占了近50%的市场份额。那时候的康师傅,简直是印钞机本 machine。
可现在呢?2024年康师傅泡面销售额下滑1.3%,少卖了3个亿,更惨的是经销商跑了9660家——相当于每天有26个经销商跟康师傅说“拜拜”。为啥跑?小经销商吐槽:“卖一箱康师傅赚3块,卖一箱白象赚5块,傻子才陪你玩!”
康师傅不是没想过自救,奈何一手好牌打得稀烂。眼看低端市场不行了,它学人家搞“高端化”,又是“御品盛宴”又是“干面荟”,听着像满汉全席,拆开一看还是那包干巴巴的面条。更骚的是涨价:袋装面从2.8元涨到3元,桶装面从4.5元涨到5元。消费者可不傻:5块钱我买个肉夹馍不香吗?非要吃你这“科技与狠活”?
结果高端化没搞成,低端市场还被白象偷了家。广东便利店老板爆料:康师傅业务员现在上货跟打仗似的,非要把白象的泡面挤到货架最底层,活像被小三逼急了的正室。可老百姓用脚投票啊——你越打压,我越要买白象,毕竟谁不想支持“国货之光”呢?
要说这几年最火的泡面,非白象莫属。2021年之前,谁知道白象是啥?顶多算个“河北地方特产”。转折点出在“3·15土坑酸菜”事件:康师傅、统一被曝用脚踩酸菜,白象不仅没掺和,还被扒出“聘用上千残疾人”“汶川地震捐款”“河南水灾捐物资”。网友一看:嚯!这才是良心企业啊!瞬间把白象顶上热搜,直播间卖断货,连带着“白象方便面”的搜索量暴涨2000%。
但你以为白象光靠卖惨就能逆袭?太年轻!人家玩起线上来比谁都溜。现在白象抖音旗舰店粉丝512万,比康师傅、统一加起来还多。直播间里,主播一口一个“家人们”,把“多半袋”“真材实料”喊得震天响,再配上“国货之光”的滤镜,老太太都知道“买白象就是爱国”。反观康师傅,线上账号跟个僵尸号似的,除了发广告就是发广告,活该被年轻人抛弃。
不过白象也有自己的烦恼。最近因为“多半袋”商标跟人打官司,被网友骂“玩文字游戏”;线上流量越来越贵,不投钱就没销量,投了钱又不赚钱。有内部人士透露,白象现在毛利率不到10%,赚的钱还不够付网红坑位费。看来“泼天的富贵”接得住,守得住才是真本事。
比起康师傅的焦头烂额和白象的高歌猛进,统一和今麦郎更像是两个“背景板”。统一这些年沉迷高端化无法自拔,又是“汤达人”升级又是“满汉大餐”加量,结果2024年方便面营收才涨了2.6%,还不够塞牙缝的。消费者吐槽:“汤达人是好喝,但10块钱一碗,我为啥不叫个外卖?”
今麦郎更惨,董事长范现国2020年放话“开启康今竞争时代”,结果四年过去,市场份额从8.5%跌到6%,连老四的位置都快保不住了。今麦郎最大的问题就是“低端标签”撕不掉:一提今麦郎,大家就想到“一袋半”“量大管饱”,可现在老百姓缺的不是量,是健康!你搞“山西刀削面”“重庆小面”,人家宁愿去面馆吃现做的,谁稀罕你那脱水蔬菜包?
其实不管巨头们怎么打,方便面整个品类早就凉了。2013年卖462亿包,现在只剩300亿包出头,十年间跌了30%。为啥?因为中国人终于不用再“将就”了。
以前吃泡面是没办法:火车上没得选,加班到半夜没外卖,兜里没钱只能省。现在呢?外卖20块送到家,预制菜10分钟出锅,连便利店都有现做的便当。谁还愿意吃那碗高油高盐、调料包比面还重的泡面?更别说“方便面致癌”“面桶有毒”的谣言满天飞,虽然专家辟谣了八百遍,但妈妈们看到泡面还是会皱眉:“那玩意儿不健康,别给孩子吃!”
巨头们也不是没努力过。康师傅搞“非油炸”,统一推“冻干面”,白象喊“真骨汤”,但消费者根本不买账。你想想,当大家宁愿花50块点份沙拉,也不愿意花5块买包泡面时,问题就不是“健不健康”,而是“吃泡面跌份儿”。在这个“精致穷”的时代,连吃的都要讲究“仪式感”,泡面这种“应急食品”,早就被踢出了主流餐桌。
高铁禁泡面的争论还在继续,但方便面的黄金时代早就结束了。从“奢侈品”到“垃圾食品”,从“国民记忆”到“时代眼泪”,泡面的兴衰史,其实就是中国人生活水平的进化史。
现在的方便面巨头们,还在5块钱的价格带上打得头破血流,却忘了消费者早就不吃这一套了。年轻人宁愿花20块买杯奶茶,也不愿意花5块买包泡面,不是因为他们有钱了,而是因为他们更懂得“对自己好一点”。
或许未来的某一天,泡面会彻底退出历史舞台,成为博物馆里的“老古董”。但到那时,我们会不会怀念那个蹲在火车站,一边哈着气一边嗦泡面的冬天?毕竟那碗泡面里,装的不只是调料包,还有我们回不去的青春啊。
更新时间:2025-07-28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