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首发头条平台,抄袭搬运必究!这是熊猫贝贝的第3110篇原创文章
(本文不含任何AI创作和自动生成内容)
2025年5月7日,一场因为提前预告将市场预期拉满的高级别新闻发布会,召开了。
事件情况,并不复杂:
5月7日,国新办举行新闻发布会,邀请中国人民银行、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负责人介绍“一揽子金融政策支持稳市场稳预期”有关情况。
5月6日盘后,这个消息就已经刷屏:
图片来源:见图
客观来说,市场资金和投资者群体对于这次发布会的期待值,是很高的。
这里有个门道逻辑给大家分享一下:
过去很长时间,国家的决策层出政策是各出各的,各想各的,结果是往往会在造成政策之间的冲突和打架,甚至爆出过央行和财政公开信息相互指责对方不作为的惊天大瓜。这种情况下,看似出了很多政策,看似在救市,但很多时候其实效果都打了很大折扣,甚至是各部门自嗨。
但是从去年开始,这一矛盾点在政治局会议上被重点点名,当时的说辞是,要确保政策的系统性、一致性和统一性。
最终,政策开始形成合力。这个政策趋势,就体现在“多部门联合发布”和“多部门共同出席”这样的政策表达趋势变化中。
第一次发力就是去年的930大救市,三巨头齐心协力托举资本市场,三大金融机构开始相互托举、互为补充,效果瞬间就爆发了了出来。
这一次,是去年的930大救市之后,三大金融机构托举市场的第二次协作发力。也是在全球动荡加深、国内经济龙头转型大背景下,政策层面的一次宏观摊牌。
所以说,内行看门道,外行看热闹,真正的市场资金,头部玩家,还有认知到位的投资者群体,对于这一次发布会的期待值,看点就在这里了。
这时间(卡在A股开盘前)、这规格(“一行一局一会”),很容易让人联想起去年“9·24”宏观政策轰油门的那次。
“9·24”那次,发布会开完股市表演旱地拔葱,上证指数一天暴涨4.15%。之后六个交易日更是从2863暴拉到3674,“这辈子就赚这一次”的典型适用场景。
2025年5月7日的这次发布会,与去年横空出世的9·24发布会类似,此次发布会上,“一行一局一会”也宣布了一系列金融支持政策。
会上释放的信号,不吹不黑,是真金白银,妥妥的利好的。
那么,按照924的剧本,5月7日这一天,国内的股市是不是非常值得期待了?
但是现实,永远都是和想象有偏差的,5月7日,国内股市的走势和表现,在一系列真金白银的利好信号和预期拉满的氛围之下,却显得非常的微妙,甚至可以说偏离预期了。
这样背景下的的市场表现,就很有意思和看头了。
这篇文章,将基于对5月7日这场国新办召开重磅发布会上,三部委介绍的一揽子金融政策利好信号的详细梳理,结合几个国内经济重要现实情况以及市场表现,从敬畏常识,尊重规律的角度,深入挖掘市场针对利好信号微妙表现背后的因果逻辑和利益考量,并对本次三部委最新释放的利好政策,能够给后续国内经济环境带来的影响和想象力,进行一次有深度,有态度,有依有据的专题讨论和分析研究。
阅读提示:
(抄袭搬运的灰产就不要费工夫了,本号已在全网平台进行了关联认证和内容实时查重检测。)
图片来源:头条图库
2025年5月7日,中国人民银行、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三大负责人再次聚齐,介绍“一揽子金融政策支持稳市场稳预期”。
这次国新办的发布会规格很高,国内头部官媒也在第一时间进行了信息公布:
图片来源:见图
三巨头一口气公布了十个超预期政策,又是降准又是降息又是放款。
降准:
1. 降准0.5%,提供1万亿流动性
2. 完善存款准备金制度,将汽车金融5%调降至0%
降息:
3. 7天OMO降10BP至1.4%,预计带动LPR下降10BP
4. 再贷款利率从1.75%降低25BP至1.5%,PSL从2.25%降低25BP至2%
5. 降低个人住房公积金利率从2.85降25BP至2.6%
放款:
6. 5000亿的科技创新和设备更新再贷款扩容到8000亿
7. 设立5000亿服务消费和养老再贷款
8. 增加支农支小再贷款额度3000亿元
9. 支持资本市场的货币政策工具,互换便利和回购贷款额度合并,扩容至8000亿元
10. 央行和地方增信机构,创造科技债券风险分担工具,分担违约风险
最值得一提是,行长第一次坦然承认汇金公司就是平准基金。
可能以后不会有所谓的“平准基金”了,而大家期待的平准基金的作用,将通过汇金来实现。
前台汇金执行救市,后台央行给钱。
“一行一局一会”联手出击,推出了一套罕见的金融政策组合拳,引发市场广泛关注。
这里找了几张可视化图片,帮助大家一次性看清看准本次发布会的关键信息:
图片来源:网络
图片来源:网络
发布会的情况和内容,基本就在这里了,总的看下来,最大的亮点和值得重视的信号,就是降准降息来了。
简明扼要,直击本质,事情,就是这么一个事情。
图片来源:头条图库
客观来说,这一次发布会,不仅仅是时间拿捏,还是内容上面,是给了真金白银的。
但是资本市场给出的回应,就非常微妙,有看头了:
图片来源:网络
央行公布10项政策,诚意有吗?有,而且真金白银给了不少,但市场反应却很一般,直接高开低走。
所幸尾盘还是出现了一个拉升,不过涨幅依然和市场很多预期认为的有偏差。
让很多原本以为2024年926那样的暴涨行情会重现的群体,必然收获了失望。
但其实,真金白银最为考验人性,没有资金和群体,在利益面前,去演习。
市场如此表现,其实是情理之中的,5月7日的政策公布,并无太多超预期,降准降息已经说了好久了,所以也属于计划内。
没有低于预期,也没有超预期,最多是“符合预期”。
那么,股市不涨不跌的表现,不就是非常合理了?
几个因果逻辑值得展开分析一下:
首先,从力度上来看,市场体感和理解和上一次完全不一样。
2024年“9·24”之所以影响巨大,是因为那时的政策力度大、范围广。
就拿降息来说吧,“9·24”是降息了25个BP,这次只降了10个BP,看上去更像是给喊了这么久的口号的一个交代。
其次,政策发布的背景和情况:
“9·24”那次,美联储这个世界央行首次启动降息,国内汇率压力随之解除,这才有了政策释放的空间,是时代的分水岭。
当时的发布会非常出其不意,所有大招事前几乎没有任何吹风,打了市场一个措手不及。
这次呢?更多还是以落实前期部署为主,市场已经有了预期。
如果比喻成开车,924那次可以理解成启动前的一脚地板油,而这次更像是汽车行驶过程中轻踩了几下油门。
车还在开着,但是意义就完全不一样了。这个区别,值得大家仔细体会一下。
一切都很合理,当然,这也算得上对国内投资群体一次极佳的市场教育。
5月7日开盘高点买入的,又挂树上了。
资本市场投资,跟着信息面和情绪走,遇到这种情况,是必然的结果,有些亏,不吃一次,是学不会的。
受发布会提振,上午A股大高开,之后不敢说“低走”,但也喘了口气。
后续该怎么走,恐怕值得很多人去进行一个深入的思考和理解了。
图片来源:头条图库
对于这次真金白银,利好明显的高级别发布会,实际上要看清楚背景和主线,才能谈后续的走向和影响。
5月7日早,外交部发布消息,何立峰副总理将于5月9日-12日访问瑞士,期间与美方举行会谈。
中方接受美国的谈判请求,说明“熬鹰”的时间够了,再不接受那对我们也不利,如今的时机刚刚好。
回顾2018年4月到2019年12月的第一轮中美贸易战,就经历了开战、僵持、谈判、僵持、签约的过程。
所以,新一轮贸易战也会大致经历这些阶段,不过关税最终也难以降回本轮“开战”前的水平。
对于国内经济来说,当下最大的问题,其实不是关税博弈的确定性结果能够彻底解决的,那就是抗通缩,推动温和通胀实现。
其实现在都已经形成共识了,救市离不开印钞放水,只有适度通胀才能降低社会整体的负债,包括所有普通人的负债压力,企业的负债以及地方政府的负债。
中国强力结束通缩的政策导向已非常明显,这对于股市、楼市和经济都构成利好。
但是一个关税风暴,一个美联储的鹰派货币政策执行情况,从宏观层面对国内货币和经济政策,形成了现实的遏制。
国内不可能不对紧缩压力重视和出手,经济和货币的紧缩局面改善了,企业才有盈利。
企业有盈利,居民才有收入。居民有收入,消费等内需才会真正起来。
摆脱紧缩的关键,是需求。
接下来,真正决定国内经济基本面走向的,居民需求肯定指望不上。只有靠政府需求。
这个会是央行,金融监管总局和证监会发起的,没有财政部,所以并没有说关于刺激消费的问题,比如生育补贴等。
国家这轮政策意图其实非常清晰:劝贷款+拉股市。
但是潜在,也给国内楼市提供了直接利好:降低个人住房公积金贷款利率0.25个百分点,五年期以上首套房利率由2.85%降至2.6%,其他期限的利率同步调整。
整体来看,政策意图清晰,背景情况契合,但是关键就在于两个字:“力度”。
这其实很符合中国谋求稳健的风格和路线,这一次的国新办金融发布会“既赶早也赶巧”,可以说是为4月政治局会议后一系列稳市场、稳经济的宏观政策拉开了序幕。
在外部不确定性,以及宏观货币维度的利差现实情况没有改变以前,国家小步慢跑,保留底牌的做法,是必然的。
接下来,有一个关键值得重视,那就是国内经济走出通缩的逻辑,更多不是降低消费成本,减轻企业和居民负担的货币政策,而是创造消费需求,有人带头花钱的这个消费动作和增量,也就是财政政策。
接下来,更多市场上行的期待值,其实是来源于财政部接下来要花多少钱,顶着赤字,把多少真金白银送给企业和居民,这很关键。
从货币端发力,是需求不足,再超预期的利好和政策,实际上已经有明显的边际效应衰退情况了,事实就是这样:预期管理,是不能靠喇叭喊起来的。
接下来,和经济环境直接关联的,是国家上杠杆和国家消费的带动效应。
当然,好的一方面也要看到和承认。
并不是说今天的会议没用,只不过资本市场中的头部玩家们太鸡贼。
不见兔子不撒鹰,没有足够的确定性就不下场,资本趋利避害的特征非常明显。
但是大家要看到,5月7日的会议,可能是2025年中国国内经济大反攻真正的开端。
一方面,会议最大的使命是稳住市场信心,对冲二季度经济数据可能存在的利空。同时增强货币流动性,给更多的企业缓解压力,让他们熬过这个阶段。
另一方面,选择5月初降准降息,对外证明,中国央行的宽松政策正在脱离锚定美联储的降息节奏,中国有绝对金融自由权和控制权。
当然,执行层面的红线,是可控和安全,是稳,还没到全面刺激和拉升行情的时候,不要有太多的奢望。
说的够直白清晰了吧?稳,才是最核心的主线。
图片来源:头条图库
实际上,不能只盯着股市看,对于国内经济来说,楼市和房价对经济体感和居民需求的影响,才是当下更值得重视的东西。
在中国的经济结构和环境中,提振消费的关键还得靠资产价格的上涨。
股市涨了,消费的心情就有,房价稳住了,一些可有可无的非必需消费才有空间。
不然,投资被套,资产缩水之下,哪有什么动力去谈需求?
关键问题就在这里了:资本市场中的头部玩家,一定没有这种宏观觉悟,5月7日的股市就是现实案例。
而楼市因为居民高杠杆率和收入预期无法支撑,再加上存量规模摆着,短期内只能往止跌方向去争取。
所以,接下来,国家和政府如何加杠杆,如何带头进行消费,如何真金白银向市场和居民部门放水(而不是继续居民部门撬动杠杆),就很关键了。
这是必然趋势,也是必然选择,但是当下时机不成熟。
围绕关税的“熬鹰”过程,其实还没有正式开始,美联储的货币政策,依然保持高压利差。
这其实就是资本市场用脚投票的底层逻辑所在:真正改善和扭转基本面的关键已经清晰,但是并不具备现实实施的条件和空间。
看清主线以后,该怎么办?
很简单,那就是保持耐心,坚定信念,维持敏感,然后,一个字“熬”。
有奔头,有逻辑的,其实不算熬,算理性等待。
这样的认知,适合当下所有国内的普通百姓和投资者群体。
以上,就是对5月7日最新三部门高规格的政策发布动向,以及市场表现,进行的一次专题梳理和分析讨论,和各位头条的读者朋友们,进行一个交流和分享。
图片来源:头条图库
(根据国家有关部门的最新规定,本文内容和意见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关于置业,投资等行为的明确建议,入市风险自担。)
以上正文,来自@熊猫贝贝小可爱
有问题欢迎留言,再不行就私信也行,文明交流,有问必答,谢谢各位。
更新时间:2025-05-08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