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作家曾发出警告:要小心日本,它很可能会重复当年的历史

| 地缘历史档案

编辑 | 地缘历史档案

声明:拙见在此,抛砖引玉。诚邀您点个「关注」,方便日后交流。文中观点仅为一家之言,我尤其期待听到您的不同见解甚至反对意见。真理越辩越明,感谢您赐教!


2006年9月9日,北京社科院讲堂里,气氛压得人喘不过气。

那天,大江健三郎站上讲台,看着满屋的中国学者,开口第一句话就是:“我很遗憾,日本可能要重蹈军国主义的老路。”

他知道这话在日本说不出口,他只能在中国说。坐在那儿的,不只是一个作家,而是一个见证了战争、见证了右翼抬头、见证了历史被篡改却始终不肯闭嘴的人。

而他讲完之后,大家心里都明白,日本的问题,不只是过去没清算,而是现在还在往回走。

他亲眼看过战争长什么样,也看过日本是怎么装作没发生过的

大江1935年出生在日本四国岛的一个小山村。小时候家里算是地主,过得不错,但日本战败那年,政府搞土地改革,他家一下变成贫农。

才10岁的他就明白了什么叫天翻地覆。他爸整天沉默,村里人开始互相提防,大人们不敢说战争的事,连收音机都不敢开太大声。

但母亲偷偷塞给他一本《鲁迅文集》,他说那是他第一次知道,中国人也在面对苦难,也在反抗。

他12岁那年,读了《孔乙己》和《故乡》。他后来回忆说:“我血管里流着中国文学的血。”

这种话在日本说出来会被人骂的,他不在乎。他从小不信什么“天皇神圣”,他信的是人活着要有尊严。

长大以后,他进了东京大学,主修的是法国文学。别人都去写恋爱、写青春,他去写战争、写死、写人心的扭曲。

他的第一部成名小说《饲育》,写的是战时日本人怎么对待一个黑人战俘。1958年,这部小说拿了芥川奖,但很多日本人看完后不高兴,说他“抹黑日本”。

后来他开始频繁写作,主题永远绕不开战争。他写广岛核爆的平民,写冲绳被逼自杀的百姓,写日本军人怎么一步步疯掉。

他写得太真实,太直接,日本右翼忍不了。尤其是《冲绳札记》出版后,两位退役将军直接把他告上法庭,说他“侮辱英灵”

他不躲,出庭时冷静地说:“如果你们非要让我闭嘴,那就说明我说对了。”最后法院判他胜诉。

他不是那种靠愤怒写作的人。他的文字虽不激烈,但每一段都像在敲打那段不堪回首的历史。

他一直在提醒日本,但日本一直在装没听见

1960年,他第一次来中国。那年他才25岁,刚拿奖不久。毛泽东和周恩来亲自接见他,他没说太多话,但那次访问改变了他。

他回到日本后,开始真正介入社会。他参加反对《日美安保条约》的游行,站在大学生队伍里被警察推倒。他说:“我不能接受日本继续当美国的马前卒。”

从那以后,他的作品越来越直接。他开始写日本怎么在战后装无辜,怎么把侵略说成“进军”,怎么用教科书把历史剪成漫画。

他不止一次公开批评日本政府参拜靖国神社,说那是“在给死人刷金漆”。他说得太直白,有报社封杀他,有节目录用时剪掉他发言的段落。他照写不误。

1994年,他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在领奖台上,他当着全世界的面说:“我来自一个暧昧的国家。”

领奖后,日本天皇要给他颁国家文化勋章,他拒绝了。他说得很清楚:“这个国家还没为战争道歉,我不能接受它的荣誉。”

同一年,他和几个学者成立了“九条会”,专门捍卫日本宪法第九条。那条条文规定,日本放弃战争权。

他很清楚,这条法律是战败后美军压着日本人写的、是日本仅存的和平底线。如果这条线被改掉,日本就真的完了。

他不是没看到日本的变化。2000年,他又来到北京,公开说日本正在孤立自己。他说得很直接:“一个不敢面对历史的国家,永远得不到真正的朋友。”

到了2006年,他再次访华。在中国社科院,他做了那场著名演讲《始自于绝望的希望》

他说日本年轻人已经不知道什么是南京大屠杀,也没听说过慰安妇。他说:“他们以为战争只是动画片。”

他死了,但日本的问题还在,而且比他活着时更严重

大江健三郎在2023年去世,88岁。他死前留下遗书,说得还是那句话:“如果日本不彻底清算历史,军国主义一定会卷土重来。”

2014年,日本政府正式解禁集体自卫权。这意味着,和平宪法成了一张废纸。

2023年,日本又签了引进美制战斧导弹的协议,军费目标直接翻倍,准备在2027年达到GDP的2%。

而教科书问题更糟。新版教材中,“慰安妇”“南京大屠杀”等内容被大量删减或模糊处理。

有的教科书把“侵略”改成“进入”,把“屠杀”改成“冲突”。大江曾经说:“如果你连词都不敢用,那就说明你根本没认过错。”

原本计划拍摄的《战争与人》系列被无限期搁置。反战电影越来越少,爱国题材越来越多。历史,变成了可以随意编排的情节。

就连民众态度也开始变了,民调显示,超过一半的日本人支持修改宪法、增强军力。

右翼政党的议席数不断上升,甚至有政客公开声称“应该重新审视二战的意义”。

2025年参议院选举,民粹政党“参政党”主打“日本人优先”的口号,迅速吸引了大量年轻选民。

他们不提战争,也不提责任,只说“强大”和“自尊”。可问题是,一个靠遗忘换来的自尊,只会让国家更盲目。

大江生前最担心的,不是战争再次爆发,而是日本社会彻底失忆。他曾说:“最可怕的不是军国主义卷土重来,而是没人意识到它已经来了。”

今天,日本的右翼在议会里说话越来越大声,媒体越来越温顺,年轻人越来越无感。而中国人,尤其是经历过那段历史的中国人,更不能忘记大江提醒的那句话:

“如果一个国家不敢面对自己的过去,总有一天,它会再次成为别人痛苦的来源。”

参考资料:

日本文学家大江健三郎去世,曾6次访华,系鲁迅的铁杆粉丝——原创2023-03-13 15:56·极目新闻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8-08

标签:历史   日本   可能会   当年   作家   战争   右翼   日本人   大江   冲绳   军国主义   国家   鲁迅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