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仅在今日头条独家发布,谢绝转载
黄仁勋前段时间来中国,可以说是「好话说尽」,夸中国供应链是奇迹,说对中国创新能力充满信心,还和小米的雷军有很好的互动。
我们这边也给了很正面的回应,媒体各种报道,因为H20芯片已经可以出口中国。
这背后,只要是中国和美国贸易谈判的博弈出了一定结果,我松一手卡稀土的脖子,你松一手高端芯片的出口。
而H20芯片的确对咱们国家日益生猛的人工智能产业发展,非常重要,算法层面我们在不断迭代,但算力方面需要大量的高端芯片做支撑。
结果7月31日,国家网信办约谈英伟达公司,因为我们发现,英伟达算力芯片被曝出存在严重安全问题。
具体是什么问题呢?
根据新华网的报道,有漏洞后门。
核心就两个词,一个是追踪定位,一个是远程关闭。
定位追踪的问题在哪里呢?美国可以轻易知道我们的算力中心在哪里,并且通过芯片聚集情况大致推断出中国人工智能的发展进程。
进一步说,定位,必然涉及到信息传送,位置能报,那工作状态也能报。
芯片太复杂了,内部要留后门,是有空间的
远程关闭,那麻烦就大了。
H20芯片不是消费级的芯片,主要使用都是企业、工业级使用,除了人工智能,金融实时风控、工业质检、垂类大模型训练这些关键领域,都要用。
这些业态对安全性和稳定性的要求很高,举个例子,金融机构需要用来做毫秒级别的反诈检测,你突然给我们断一下,远程让系统瘫痪,那瞬间就会有海量的欺诈信息冲破防火墙。
总归,我们买芯片,掏钱可以,但不能买来的芯片反而变成国家安全隐患。
英伟达的反应倒是快,立马申明:
英伟达的芯片不存在“后门”,也不会让任何人有远程访问或控制这些芯片的途径
不过我觉得咱们网信办也不会空穴来风,约谈英伟达那必然是已经有了相关线索或者证据。
其实类似的争论已经存在很久了,美国国会通过了各种法案,包括所谓的《芯片安全法案》,要求美国芯片企业在受出口管制的芯片中加入位置验证模块。
而咱们国家也很早就注意到类似的情况,7月21日的时候还专门发了预警,要求注意海外芯片留后门,成为「电子间谍」。
这事儿咱们怎么应对呢?
一方面,肯定就是网信办这样的机构做好第一层的把关,对相关企业进行约谈,把我们的零容忍态度传达过去。
另一方面,自然就是加强本土技术。
这周刚好上海举行了世界人工智能年度大会,如果各位大佬关注就会发现,整体透露出来的信息是积极向上的。
核心就一句话,美国虽然各种试图遏制我们的技术发展,但我们依然是全球人工智能发展的第一梯队,没有因此而掉队。
不论是年初的deepseek,还是各种机器人公司做出来的具身智能机器人,可以说是百花齐放。
而回想去年的世界人工智能大会,我们当时聚焦的重点是,如果不能获得美国技术(比如英伟达的芯片和ChatGPT),中国将如何推进国内人工智能产业的发展。
所以去年和今年的议题对比,可以说明我们已经习惯美国的科技封锁了。
不是说已经突破了,而是说已经不再寄希望于美国放开管制,承认现实,自己想办法,把重点放在了自主研发上。
属于是,你卖,那是好事,你不卖,那我就自己造。
所以今年的大会上,更多中国企业都抬出了自己的芯片,华为昇腾、寒武纪、摩尔线程都在不断的出新品、搞研发、堆技术。
其实美国的每次封锁,都会让国内相关产业有个大发展。
以前GPS定位都要用美国的,1996年台海危机的时候美国就切断了对中国的GPS信号,让我们的船只找不到方向(银河号事件),怎么办?北斗导航系统出现了。
以前空间站我们也只能用外国的,2011年美国禁止NASA和中国合作,包括国际空间站项目,怎么办?天宫就发射了。
重型燃气轮机我们之前也都只能用美国、德国、日本的,各种提条件,各种涨价,动不动就禁运,怎么办?我们突破一级静叶制造技术,自己开始造了。
类似的案例太多了。
说实话,每一次过程都是痛苦的,毕竟要重整产业链,不少企业还会因为突然的断供而倒闭,但最后我们总能熬过来,自己造出来。
芯片问题也是同样的。
不论是出口限制,还是出口了以后留后门,都是在给中国产业反复提醒:到最后还是要靠自己。
这是黄仁勋穿多少唐装都无法扭转的事实,也是中美博弈必然走向的道路。
各位大佬觉得呢?
更新时间:2025-08-03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