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31日就是端午节了,端午节最不能少的就是粽子了,粽子是端午节必吃的一种食物。
在农村很多的家里都会自己来制作粽子,自己制作的粽子分量足,安全卫生,又可以多储存几天,一家人吃个够。
农村人自己制作粽子的时候,都会去山上寻找一种叫做黄荆的植物,把它烧成灰,用灰水来浸泡糯米,然后包出来的粽子好看又好吃,还不易馊耐保存。你们那里有这样的制作方法吗?一起来了解一下是怎么制作的吧。
第一步,制作黄荆灰水
黄荆是农村随处可见的一种植物,它在路边,荒地,地边,灌木丛中,都有生长的。
到了每年端午节前,农村家里想包粽子来吃的话,就会提前几天去山上砍一些黄荆的枝条回来,先放在太阳下面晒一到两天的时间,等黄荆的叶子都卷成了筒状,这个时候就可以焚烧黄荆枝条了。
准备一个盆或者是一个不要的旧铁锅来接着灰,把黄荆的枝条烧完,待它冷却后,收集起来。
然后用筛子把里面没有烧尽的或者是木炭筛出来不要,用一个桶把这些灰倒进桶内加水,搅拌,让灰能够充分的分解。然后再用细的纱布过滤,把里面的杂质都过滤出来。没有飘浮物与沉淀物即可。
第二步,浸泡糯米
在制作粽子的时候,要选用去年收的圆粒糯米品种。
用桶来浸泡糯米,把灰水倒进桶内,慢慢倒,注意是否还有沉淀物,然后把糯米倒进桶内。
并用手搅拌一下,使其能够充分的吸收水分。糯米至少要浸泡4-8小时,直到用手一捏,糯米就碎了,才能用来包粽子。
时间到了后,把水过滤出来,这个时候,估计水也没有多少了,沥干水后就可以来包粽子了。
第三步,包粽子
在包粽子前,就要把粽叶清洗干净,并用开水烫过,起到消毒杀菌的效果。同时包起来也比较柔软。
先把箬叶裹成漏斗状,然后用勺子舀一些糯米放进漏斗里面,再在中间放上馅料,馅料有红枣,腊肉,咸蛋黄等,根据自己当地的习俗和个人的喜好来决定里面放什么东西。自己喜欢就好。再用筷子压实。
然后把粽叶翻过来包裹好,再用绳子绑好,打个活结,有的用棕叶来绑,也有的用棉线来绑都行。但是要注意不要绑太紧了。米蒸熟了要发胀的。
第四步,蒸粽子
把所有的糯米都包完了以后,就是蒸粽子了。
在农村一般烧柴火来蒸粽子,家里有大铁锅的最好了。
再砍几根黄荆的枝条,用它的棍子在铁锅上搭一个架子,然后再铺上一层黄荆叶子。再把包好的粽子放在这个黄荆枝条的架子上。
灶里烧柴火来蒸,待锅内上汽后,再蒸一个半小时的时间,从锅盖的缝里面冒出带着黄荆味道的清香,粽子就蒸好了。
揭开锅盖的时候,你会发现,原本白白的糯米,如今变成了琥珀色,解开绳子,剥开粽叶,咬上一口,带着黄荆清香味道的灰水粽子,好吃极了。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吃着粽子,聊着家常。
这样制作出来的灰水粽子,一天吃不完的,可以把它用筛子装起来,放在常温下2-3天没有问题,如果制作的粽子更多,2-3吃不完的,也可以放在冰箱内保存。
用黄荆灰水浸泡的糯米制作出来的粽子,可以提高保鲜期,不易变馊,而且吃起来带着黄荆的清香,粽子的颜色也呈琥珀色,非常的好看。#夏日生活打卡季#
更新时间:2025-05-26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