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剪个头花了 35 元,是不是被坑了?” 最近不少人在社交平台吐槽理发价,从小区门口的便民理发店到商圈连锁门店,三四十元的单次剪发费成了热议焦点。有人翻出老相册旁的缴费小票:“90 年代我爸带我剪头才 4 块钱,现在直接翻了近 10 倍,这钱也太好赚了吧!” 但真要把近三十年的成本账、消费场景掰开揉碎了算,才发现这看似 “离谱” 的涨价里,藏着普通人生活方式变迁的真实缩影。
对经历过 90 年代的人来说,理发是件 “不用提前做攻略” 的日常小事,满街的 “便民理发店” 透着浓浓的烟火气。那会儿的店面大多开在居民区的街角,不用精致招牌,门口挂块红白条相间的帆布幌子,风吹着晃悠就是 “营业信号”。50 平米左右的小屋里,能挤下 4 张刷着银漆的铁制理发椅,椅脚还沾着经年累月的碎发;墙上贴着泛黄的明星海报 —— 男明星是梳着大背头的周润发,女明星是齐耳短发的山口百惠,既是装饰也是顾客选发型的 “参考模板”。
工具更是简单到 “极致”:手动推子要靠师傅手劲控制长短,铁剃刀得用磨刀布蹭亮才敢用,梳头发全靠一把牛角梳,连消毒都只是把工具放进开水里烫几分钟。湖北钟祥的龚正英师傅今年 62 岁,她至今记得 1998 年的涨价风波:“之前剪头一直收 5 角,后来房租从每月 20 元涨到 35 元,我咬牙涨到 6 元,街坊们来剪头时还念叨‘小龚师傅怎么也涨价了’,没想到这个价一维持就是 22 年。” 而广东中山的 “林记五元理发店” 更成了当地记忆,从 1997 年开店到 2025 年,不管是小孩剃胎发、老人剪平头,还是年轻人修刘海,一律 5 元,老板林叔说:“就靠多剪几个养家,街坊信任比赚钱重要。”
那时的理发纯粹是 “功能性消费”—— 男生进店几乎都选 “平头”“板寸”,师傅手起推落,15 分钟就能搞定,还顺带刮个胡子:热毛巾敷在下巴上捂软胡茬,铁剃刀贴着皮肤轻轻刮,最后抹点雪花膏收尾;女生多是 “齐耳短发”“马尾基础剪”,很少有人提 “造型设计”,要是想烫卷发,得提前预约,师傅用塑料卷发棒裹着头发,再插电加热,全程要等 1 个多小时,收费几十到100元。更没有 “总监”“店长” 的分级,店里就 1-2 个师傅,熟客进门直接喊 “张师傅”“李姐”,剪发时聊的是 “你家孩子考试怎么样”“最近菜价涨没涨”,没有办卡推销,更没有 “要不要染个流行色” 的追问。
对当时的普通人来说,4 元理发费虽不算 “零钱”,但绝对在承受范围内。90 年代全国职工平均月薪约 500 元,双职工家庭每月收入能有千把块,4 元剪发费占月收入的 0.5%-1%,相当于现在花 30 元剪次头的比例。不少人回忆:“那会儿剪发是‘全家一起去’,我和弟弟剪头花 8 元,爸妈剪发花 8 元,一家四口 20 元不到就能清爽半个月。”
为啥现在理发随便就三四十元?不是店家 “漫天要价”,而是从房租到人工,再到服务细节,成本早已翻了几十倍,这些 “隐形开销” 最终都得摊到顾客头上:
90 年代理发店多开在老居民区的一楼,要么是自家房子,要么是居委会租的小门面,每月房租几十元到百来元,几乎可以忽略不计。但现在想找个合适的店面,成本直接 “跳级”:一线城市社区里 50 平米的理发店,每月租金最少 1.2 万元;二线城市同规模店面,租金在 8000-1 万元;就算是三线城市,租金也得 5000 元起步。要是开在商圈或写字楼附近,租金更是 “吓退人”—— 上海静安寺周边的理发店,50 平米月租能冲到 2.5 万元,还得付 3 个月押金 + 1 个月中介费。
按每天接待 20 个顾客算,光租金就得摊到 8-40 元 / 人。这还没算装修费:90 年代理发店刷个白墙、摆几张椅子就能开业,现在中档装修每平米要 1500 元,50 平米店光装修就花 7.5 万元,要是想装成 “ins 风”“工业风”,成本还得再加 30%。北京朝阳区一家理发店老板算过账:“装修花了 10 万,按 3 年回本算,每个顾客得摊 10 元装修费,再加上水电、物业费,每月固定支出就有 1.5 万元。”
90 年代理发师是 “铁饭碗”,在国营理发店上班的师傅,月薪 300-500 元就算体面,还能拿 “工龄奖”。但现在的发型师,收入早已不是 “死工资”:初级发型师月薪至少 3000 元,还得包吃住;中级发型师要懂 “脸型适配发型”,月薪能拿 6000-8000 元;高级总监不仅要会烫染、接发,还得紧跟时尚潮流,月薪能冲到 1.5 万元,要是在网红店,收入还能翻番。
更重要的是,服务链条变长了,人工成本自然涨:90 年代理发师 “一人包到底”,洗头、剪发、刮胡子全自己来;现在的理发店,进门有接待员引导,洗头有专门的助理(月薪 2500-3500 元),剪发有发型师,烫染还得有助理帮忙卷头发。一个顾客从进门到离开,平均要占用 1 小时,师傅每天顶多服务 10 人,助理也只能服务 15 人左右。杭州一家连锁理发店的托尼老师说:“我每月要剪 150 个头,才能拿到 6000 元工资,平均每个头要赚 40 元才够本,这还没算店里抽成。”
而且现在的发型师还得 “持续投入”:刚入行要去培训学校学习,学费几千到几万元;工作后要定期去上海、广州进修,学新的剪发技术、染烫配方,一次进修费就好几千;连工具都得自己买 —— 一把专业剪刀要 800 元,一套染烫工具要 500 元,这些都是 “隐性成本”。
现在理发早已不是 “一刀切” 的简单需求,而是 “从头皮到发型” 的全套服务。湖南怀化爆火的 “晓华理发店”,30 元男发包含洗剪吹全套,服务细节能让老顾客 “认准这家”:进门先问 “喝温水还是花茶”,洗头时会用指腹按摩头皮 5 分钟,还会问 “力度够不够”;剪发前师傅会拿平板展示 10 多种发型参考图,根据顾客的脸型、发质推荐 “适合的长度”;剪完后会用吹风机把碎发吹干净,还会教 “在家怎么打理发型”。
高端店的服务更 “卷”:配了 3D 头皮检测仪,能看到头皮出油、毛囊健康情况;有智能发型预览镜,扫一下脸就能看到 “剪短发后是什么效果”;连洗发椅都带按摩功能,洗头时能边洗边按摩后背;耗材也升级了 ——90 年代用大桶散装洗发水(一桶 20 元能用上 1 个月),现在单瓶专业洗发水就要 120 元,染烫剂分植物、进口等多个档次,最便宜的植物染膏也要 80 元 / 支,还得用一次性毛巾、一次性围布,这些耗材成本每月就要 3000 元。
单看数字,30 元是 90 年代 4 元的 7.5 倍,确实涨得不少,但要是对比收入和选择空间,答案就不一样了:
先算 “收入占比”:90 年代全国职工平均月薪约 500 元,4 元理发费占月收入的 0.8%;2024 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月收入约 3800 元,30 元理发费占比仅 0.79%,比 90 年代还低一点。要是在一线城市,月薪过万的年轻人,30 元理发费占比才 0.3%,相当于 “买杯奶茶的钱”。
再看 “选择空间”:现在的理发消费早已不是 “一刀切”,而是 “丰俭由人”—— 想省钱的话,小区门口的快剪店 10-15 元就能搞定,虽然没有洗头、按摩,但是 10 分钟就能剪完;追求性价比的话,像晓华理发店这样的社区店,30 元能享受到洗剪吹 + 头皮按摩;讲究品质的话,可以花 80-150 元找总监剪发,还能免费修眉、做造型。
不同人群的看法也不一样:老一辈觉得 “贵”,是因为他们习惯了 90 年代的低价,更看重 “省钱”,比如北京胡同里的张阿姨说:“我剪头发就剪短点,15 元快剪店就够了,30 元太贵了”;年轻人觉得 “还行”,是因为看重 “体验”,上海的 95 后小王说:“30 元能洗个头、按摩下,还能和师傅聊发型,比自己在家瞎剪强多了,不算贵”。
不过行业也在 “内卷”:2010 年后理发店数量井喷,光是全国连锁的理发品牌就有上百个,不少店为了抢顾客,推出 “9.9 元特价剪发”“新人首单 19.9 元”,打乱了价格体系。很多社区店明明成本涨了,却不敢涨价 ——2005 年一碗牛肉面 3 元、剪发 30 元,2025 年牛肉面涨到 15 元,剪发还是 30 元,相当于 “变相降价”。不少店家只能靠 “薄利多销” 和 “增值服务” 活下去,比如搞 “会员日”(每月 1 号剪发打 8 折),推出 “学生价 25 元”,或者 “剪发 + 染发套餐 120 元”,吸引顾客复购。
三四十元的理发费,看似是 “涨价”,本质是 “房租 + 人工 + 服务升级” 的必然结果。比起 90 年代,我们花差不多比例的收入,换来了更舒适的环境(不用挤在满是碎发的小屋里)、更专业的技术(师傅懂脸型、懂时尚)、更贴心的服务(洗头按摩、发型推荐),还有更多元的选择(快剪、平价店、高端店)。
其实,理发价格的变化,藏着我们对生活的期待:小时候跟着爸妈去理发店,师傅剪完用梳子敲敲头发说 “好了”,我们只关心 “能不能快点去买零食”;现在剪发前会和托尼老师聊半天 “要不要留刘海”“能不能显脸小”,我们在意的不只是 “剪短”,更是 “好不好看”“适不适合自己”。
与其纠结 “30 元贵不贵”,不如找个 “不推销办卡、懂审美” 的托尼老师 —— 毕竟对打工人来说,一头清爽、好看的发型,能让自己心情好一整天,这可比省几十块钱更重要。
#理发价格三十年变迁# #托尼老师的成本账# #90 年代民生记忆# #消费升级那些事# #理发到底贵不贵#
#理发一次收费三四十元,贵吗?##我要上头条##上头条 聊热点#
#晒晒我的主页背景#
更新时间:2025-11-27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