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病夏治黄金期!大暑必看“三伏贴”攻略


大暑,夏季最后一个节气,标志着一年中最炎热潮湿时段的开始。

“冬病夏治”三伏贴是中医最具特色外治法中的一种,根据《黄帝内经》中“春夏养阳”的原则,在三伏天趁伏天阳气最旺盛、人体经络疏松之时,通过药物敷贴手段以达到调节人体脏腑功能,增强抵御疾病能力的作用。

还可配合内服中药制剂,温里散寒,扶正固本,平衡阴阳,调和气血,增强体质,提高抵抗能力,防治冬季常见病、多发病,以达到疾病少发或不发的目的。凡是具有阳气虚弱特点的病人以及亚健康人群都适合“冬病夏治三伏贴”疗法。

“冬病”是啥?为啥要“夏治”?

所谓「冬病」是指某些好发于冬季,或在冬季加重的慢性疾病,这类疾病有两个特点:反复发作(年年找你玩)+冬重夏轻(冬天狂刷存在感,夏天装乖巧)。

夏治的中医原理有两个:

一为「攻邪学说」,夏日阳旺,为驱赶体内寒邪的绝佳时期。夏天阳气旺炸天,正是把体内积攒的寒邪湿毒“扫地出门”的绝佳机会!“寒者热之”,用热驱寒,中医绝配!

二为「储阳学说」,春夏为阳,是储蓄体内阳气的佳期。夏天自然界阳气鼎盛,人体阳气也火力全开!趁这时机“充值阳气”(中医调理),能把亏虚的阳气补得足足的!《黄帝内经》说了:“春夏养阳,秋冬养阴”!


三伏贴穴位贴敷适应病种及范围

消化系统:慢性胃肠炎、溃疡病、慢性腹泻、便秘等;

呼吸系统:慢支炎、肺气肿、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体虚感冒咳嗽等;

内分泌系统:消渴、更年期综合征、亚健康人群(辨证为气虚夹湿)、肥胖、其它内分泌系统疾病;

小儿病类:小儿哮喘、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小儿厌食、小儿慢性腹泻、小儿过敏性疾病等;

妇科病类:月经不调、卵巢早衰、痛经、慢性盆腔炎(盆腔炎性后遗症)、更年期综合征及体弱多病、调理保养者等;

肾脏病类:慢性肾脏病(脾肾阳虚型)等;

风湿病类:风湿类疾病、关节炎、关节冷痛等;

耳鼻咽喉病类:变应性鼻炎(常年性、季节性),慢性鼻炎、慢性鼻窦炎(虚证)、慢性咽喉炎、慢性喉源性咳嗽反复发作;

阳虚、气虚、痰湿体质人群:脾胃虚寒体质、畏寒怕冷、体虚易感冒者、背心凉、冻疮、皮疹、冷热空气过敏、阳气虚弱体质较差者。


2025年穴位贴敷时间安排

一伏(初伏) 7月20日至7月29日

二伏(中伏) 7月30日至8月8日

三伏(末伏) 8月9日至8月18日

加强伏 8月19日至8月28日

一般每伏都需贴敷一次,穴位由医生指导选取。在入伏前可增加预敷贴,伏后可增加加强贴,以增进效果。


三伏贴怎么贴?

在冬病夏治诸多方法中,三伏贴有操作简便、安全有效、不良反应少、老少皆宜等优点,受到越来越多群众的青睐。

三伏贴是将刺激性较强的辛温走窜的药物,白芥子、细辛、甘遂等碾磨用生姜汁调成膏状,制成小药饼,直接贴于特定穴位上,利用药物对皮肤穴位的自然刺激,达到类似灸疗的效果。

一般成人贴敷2-4小时,儿童1-2小时左右,以皮肤感觉温热或皮肤微微发红为度。


关于三伏贴的3个常见疑问

贴一次就有效吗?

中医调理讲究“循序渐进”,三伏贴建议连贴3年为一个周期。第一年打基础,第二年巩固,第三年深化,效果会逐年显现。

贴完皮肤发红发痒,是过敏了吗?

局部轻微发红、发热、发痒,是药物刺激穴位、气血运行加快的正常反应,一般几小时后会消退,别抓挠即可。若起水泡,及时咨询医生。

所有人都能贴吗?

孕妇、皮肤溃烂者、发热病人、对贴敷药物过敏者不适合;2岁以下宝宝皮肤娇嫩,建议先咨询医生。


综合自中国中医药报、绵阳市中医医院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7-24

标签:养生   伏贴   大暑   黄金   攻略   阳气   穴位   小儿   皮肤   疾病   黄帝内经   体质   中医   药物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