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科普丨9月健康提示

九月,夏秋交替,天气转凉但病原体依旧活跃。新学期开学后学生集中返校,中秋、国庆双节临近又将迎来出行高峰,人群流动和聚集增加,给传染病传播创造了有利条件。乌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特别提醒大家重点关注以下疾病和健康问题,为您和家人的健康保驾护航!


一、呼吸道传染病

秋季昼夜温差大,加上开学后校园人群密集、流动性强,流感、新冠、麻疹、结核病等病原体可通过飞沫接触传播,稍不注意就可能“中招”,呼吸道传染病传播风险上升。



预防要点:阻断传播链,疫苗来帮忙!


·重点人群(老人、儿童、慢性病患者等)建议根据需求接种流感、新冠等疫苗,高风险人群可遵医嘱使用预防性药物。


·日常防护“七件套”:

✅ 科学戴口罩(人群密集或通风差时);

✅ 每日通风2次,每次30分钟,保持空气流通;

✅ 咳嗽/打喷嚏时用纸巾或肘臂遮挡,避免飞沫扩散;

✅ 勤洗手(用肥皂或洗手液,遵循“七步洗手法”);

✅ 减少前往人群拥挤场所,避免扎堆;

✅ 出现发热、咳嗽等症状及时就医,不带病上学/上班;

✅ 均衡饮食、规律作息,增强免疫力。


二、肠道传染病

夏末秋初气温仍较高,细菌、病毒易在食物中滋生。托幼机构、学校等集体单位需特别警惕手足口病、诺如病毒、急性胃肠炎等肠道传染病,这类疾病易通过污染的手、食物、水源传播,可能引发聚集性疫情。



预防要点:把好“入口关”,饮食卫生是关键!


·牢记“三不”原则:

❌ 不喝生水,不吃生冷、未煮熟的食物;

❌ 不食用变质、来源不明的食物,剩饭剩菜必须彻底加热;

❌ 加工食材时不混用生熟砧板、刀具,避免交叉污染。


·日常习惯“两坚持”:

✅ 饭前便后、处理食材后严格洗手;

✅ 减少在卫生条件差的场所聚餐,降低感染风险。


三、蚊媒传染病

虽已入秋,但9月平均气温仍高、雨日较多,蚊虫依旧活跃。加上中秋、国庆双节临近,出省出境旅游增多,登革热、基孔肯雅热、乙脑等蚊媒传染病输入风险持续攀升,需重点防范。



预防要点:防蚊灭蚊“双管齐下”,出行前先查“风险地图”!


1.环境防蚊:从源头减少蚊虫滋生

·及时清理家中/周边积水(如花盆托盘、水缸、下水道等),消除蚊虫孳生地;

·安装纱窗、蚊帐,使用电蚊拍、驱蚊液(含避蚊胺、派卡瑞丁等成分),穿长袖衣裤减少叮咬。


2.出行防护:提前“做功课”,避免去高风险地区

·出行前通过官方公众号查询目的地疫情,避免前往蚊媒传染病高发地区;

·旅途中随身携带驱蚊用品,住宿选择有防蚊设施的场所,尽量避免在草丛、树荫等蚊虫密集处长时间停留。


四、人畜共患病

布鲁氏菌病、炭疽病等人畜共患病可通过接触感染动物(如牛羊等)及其制品传播,若接触或食用来源不明的肉类,可能增加感染风险。



预防要点:远离“风险动物”,拒绝“来路不明”的肉!


1.“三不”原则要记牢:

❌ 不购买、不食用未经检疫的肉类、乳制品(尤其是来源不明的牛羊肉);

❌ 不自行宰杀、接触病畜或死畜(如发现动物异常死亡,及时报告相关部门);

❌ 从事养殖、屠宰、兽医等职业的人员,工作时务必做好防护(戴手套、口罩、穿工作服),避免直接接触动物分泌物、血液。


2.出现症状早报告:若接触动物后出现发热、乏力、关节痛等症状,及时就医并主动告知医生职业史和接触史,帮助快速诊断。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9-04

标签:养生   健康   提示   传染病   蚊虫   人群   风险   动物   要点   食物   密集   病原体   肠道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