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信心正在积聚,资金悄然布局,4000点这座山峰已进入视野,而通往它的道路正由政策、资金和基本面共同铺就。
2025年国庆假期结束后,A股市场再度站在关键节点。私募排排网最新调研数据显示,超六成私募机构计划重仓乃至满仓过节,传递出对节后市场的积极预期。
与此同时,多家公募基金发布的四季度策略也一致看好市场赚钱效应持续演绎。
今年以来,随着政策组合拳持续发力、市场情绪逐步回暖,上证指数在突破十年新高后,4000点这一关键整数关口已成为市场关注的下一目标。
01 市场情绪与机构布局
国庆中秋“双节”假期临近时,市场再度面临那个经典议题:持股还是持币过节?机构们用仓位做出了选择。
私募排排网调研显示,65.38%的受访私募将维持七成以上仓位过节,17.31%的私募选择中等偏重仓位,而轻仓的私募仅占5.77%。
这一数据背后,是机构对节后市场的强劲信心。调查进一步显示,七成私募对节后A股走势持乐观态度,认为市场在节前蓄势后有望逐步回暖。
从历史数据看,节后市场上涨确实是大概率事件。统计显示,节后首日上涨概率高达70%,节后5日上涨概率更是达到80%。
这一规律背后是假期效应后的资金回流和市场信心的重新积聚。
从风格判断上看,多数私募预计节后市场风格将更趋均衡。62.50%的私募认为科技成长股与价值蓝筹股有望轮番表现,23.08%的私募继续看好成长风格占优。
02 4000点目标的现实性与挑战
上证指数站上4000点,这一目标究竟现实吗?从当前点位看,节前上证综指收于3820点,距4000点仅180点之遥。
若外部条件具备,市场一旦启动上行,节奏可能会非常快。
汇丰研究已将上证指数年底目标由3700点上调至4000点,认为A股仍有5%至7%的潜在升幅。该机构明确指出,充裕的境内流动性正持续推动此次中国股市升浪。
中国政法大学教授刘纪鹏更是公开表示,年底之前沪指应当能够跃上4000点,并且守住4000点。
董少鹏则更为乐观,他认为:“只要市场的供需平衡,投入的资金和持有股票的资金稳定增长,市场突破4000点是非常正常的,今年很有希望站上5100点。”
然而4000点之路也面临挑战。当前两市日均成交额约1.4-1.5万亿元,远低于2024年底的1.8-2万亿元,增量资金不足可能制约突破。
同时,3400-3700点区间存在历史套牢盘,需要持续放量消化压力。
03 三大关键逻辑
流动性充裕与资金面改善
“存款搬家”成为四季度A股市场最重要的流动性驱动力。鹏华基金指出,活跃资金加仓、机构由债入股是近期主要的增量,存款搬家还在起步阶段,但后市具备较大潜力。
金融数据显示,2025年7月住户存款减少1.1万亿元,而非银存款增加2.14万亿元。这一变化清晰显示了居民资产配置正在发生历史性转变。
与此同时,险资权益投资比例上限已提升至35%,为市场提供了增量流动性支持。平安基金认为,今年增量资金供给有所提速,两融资金贡献了重要增量。
海外资金也可能成为重要助力。美联储降息预期升温,海外金融资本可能大规模流入中国,为A股提供额外流动性支持。
安联基金指出,美国降息落地后,A股盈利预期有望在四季度或2026年修复。
政策呵护与市场环境优化
政策层面持续释放暖意,成为市场信心的坚实基石。长城久恒灵活基金经理储雯玉指出,A股市场的这轮亮眼表现主要源于政策托底、科技突破、资金驱动三重因素。
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与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协同发力,有效稳定了经济预期。
同时,证监会引导长期资金入市、优化并购重组机制并鼓励上市公司回购,这些举措直接稳定了市场情绪。
公募机构普遍认为新一轮稳增长政策窗口或将在四季度开启。安联基金指出,在政府补贴等措施支撑下实现三个季度强劲增长后,预计中国经济增速将于第三季度起趋于平稳。
四季度有政策出台的预期,若监管层加大对于货币或财政的宽松力度,有望稳定和推升投资者的风险偏好。
盈利改善与基本面修复
企业盈利改善是市场能否持续上涨的最终决定因素。从当前情况看,盈利修复正在路上。鹏华基金分析道,不同行业板块盈利周期分化显著。
景气高位的主要是出口链、有色、非银,加速上行的主要是科技、创新药链、部分涨价品种,底部拐点的大多为中游周期品、传统制造。
平安基金表示,全年视角下,“政策-经济-盈利”的传导仍在推进中,经济周期复苏叠加产业升级驱动的分子端改善可期。
股票资产的定价驱动也有望逐步从分母端驱动转向分子端驱动,基本面定价权有望回归。
科技板块的业绩兑现尤为关键。鹏华基金认为,对比历史,科技行情整体还未到过热阶段,科技行情有产业基本面变化的支撑。
四季度需关注科技板块内部局部拥挤度过高的问题,从平衡组合收益与波动的角度,在交易层面可以关注涨幅相对滞后且基本面有积极变化的方向。
04 节后投资主线
基于上述三大逻辑,节后市场主线已逐渐清晰:
· 科技成长方向仍是主流选择。近六成私募机构看好AI、半导体、人形机器人、智能驾驶、创新药等科技板块。平安基金建议,重点聚焦AI产业链、人形机器人、创新药、固态电池与储能等产业景气持续验证的科技成长方向。
· 资源与非银金融板块。全球资源博弈与国内政策红利共同导演了资源股行情。非银金融的走强则源于低估值与政策预期的共振。如华泰证券、中信建投等低估值标的已获资金悄然布局。
· “反内卷”与低估值修复。路博迈基金指出,内需相关领域也将出现机会,配合对消费政策的积极预期,可能轮动到低位的消费和地产。随着政策部门有望在四季度进一步采取措施提振经济增长,市场可能由偏成长风格转向偏价值风格。
从估值角度看,A股股权风险溢价仍处于历史中枢上方,配置性价比依然较高。多位基金经理对四季度A股和港股市场行情给予乐观判断,预期市场延续震荡抬升格局,行情有望在政策呵护中逐级上移。
市场永远不会一帆风顺,但正如兴业证券张忆东所言:“多维度共振下,2025年A股牛市将进入主升浪阶段”。
在政策持续发力、流动性保持充裕、盈利逐步改善的三大逻辑支撑下,节后A股不仅有继续上涨的潜力,年内站上4000点也并非遥不可及。
如果枫叶的分享对您有帮助,记得点赞➕关注哦……
您的点赞是枫叶持续分享的动力
更新时间:2025-10-08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