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逼30个盟友围堵中国?加拿大突然踩刹车:或取消对华加税

在美国主导的一场“经济围堵战”中,一个关键盟友突然踩下了急刹车。

据英国《金融时报》披露,美国总统特朗普近日在G7财长视频会议上,敦促包括加拿大在内的30个国家对中国企业加征高达100%的惩罚性关税,目标是“惩罚中国购买俄罗斯能源”。

就在各国还在犹豫观望时,加拿大却意外转向,公开表示“正在重新考虑”对中国电动车的加税措施。

特朗普“拉帮结派”,想把30国绑上加税战车

特朗普的算盘其实并不复杂。他希望通过“多国统一战线”的方式,把中俄贸易绑在一起“整体施压”,一边打压中国制造业,一边限制俄罗斯能源出口。

根据《金融时报》披露的内部文件,美国在9月的G7财长视频会议上,提出一项激进提案:对所有购买俄罗斯石油的中国企业,征收100%的进口关税。

这个提议并不只针对G7,还扩展到其他23个“主要贸易伙伴”,总数达到30国。

文件中列出的国家包括加拿大、德国、日本、法国、澳大利亚、韩国、印度、墨西哥等,这些国家与中国的贸易额合计占全球对华出口的近六成。如果真按照美方设想推进,这将是比2018年贸易战更大规模的全球性关税联盟。

美方给出的“官方理由”是:以经济手段迫使俄罗斯重返乌克兰和谈。但通话记录显示,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对这一设想并不抱太大希望,反而担心牵扯中国会激化局势。

而特朗普团队内部的文件则更直白,提出要“通过系统性贸易施压,限制中国在高科技和能源领域的全球影响力”。

这套策略延续了2018年对华加征关税的老路,只是这次,特朗普想“拉上更多国家一起干”。但问题是,盟友们并不都愿意照做。

德国汽车行业对中国市场的依赖度高达28%,大众和宝马的CEO联名致信政府,警告如果加税成真,将导致“供应链重组成本至少增加40%”。

日本对华出口的半导体材料若受限,预计每年将损失180亿美元。英国金融服务领域对华年收益达90亿英镑,伦敦金融城的银行开始向财政部施压,希望“不要被华盛顿的选举节奏绑架”。

这时候,加拿大的突然转向,就显得格外耐人寻味。

加拿大“踩刹车”:从紧跟美国到扭头回看现实

其实就在8月,加拿大财政部还宣布对中国电动汽车征收100%附加税,理由是“保护本土工业”。这本是对美国立场的一次“积极呼应”。

但刚过了不到一个月,加拿大农业部长在电视采访中话风突变,表示政府“正在认真考虑取消部分对华关税”,并透露“总理办公室已下达重新评估指令”。

消息一出,加拿大国内舆论立刻炸锅。原来,电动车只是表面,背后真正的痛点是油菜籽。

中国是加拿大油菜籽的最大买家。中方“非正式暂停采购”的消息已在贸易圈流传数日。根据加拿大谷物委员会的紧急报告,这可能影响高达50亿加元的出口额。

尤其是对阿尔伯塔、萨斯喀彻温和马尼托巴三大农业省来说,这不仅是经济问题,更是选票问题。4700名农场主联名致信政府,要求“以市场换市场,不要以选票换生计”。

更关键的是,中国和澳大利亚的油菜籽采购协议谈判已进入最后阶段。如果澳洲替代成功,加拿大的市场份额可能永久性流失。

站在渥太华的角度,加税带来的政治收益越来越小,而经济代价却越来越大。与此同时,美加墨协定也在承压。

美方如果继续推进“对华统一关税”,可能影响三国之间的贸易流动性。加拿大外交圈开始重提2018年沙特外交危机时“平衡外交”的做法,强调“在原则与利益之间寻找空间”。

这场“急刹车”,背后既有农民的怒吼,也有市场的反应,更有对特朗普政策的现实冷却。

利益才是硬道理,“关税联盟”裂缝初现

加拿大的政策反转只是冰山一角,背后其实是对“美国主导多边经济联盟”可信度的集体质疑。

德国的汽车产业不愿为政治表态买单。法国政府一边在议会支持“人权关切”,另一边却迟迟不敢取消与中国的200亿美元空客订单,怕直接冲击本国航空就业。

澳大利亚也在权衡资源出口和安全合作的平衡点,铁矿石和煤炭出口每年对华依赖度超过40%,一旦加税,经济代价远超政治收益。

中国的反制也不是空喊。针对各国的优势产业,中方精准出台反制清单,涉及农产品、能源、汽车零部件等多个领域。更重要的是,中国正在加快市场替代布局,2025年上半年“一带一路”国家的贸易额同比增长18%,成功转移部分高风险出口结构。

在规则层面,中国通过WTO连续赢得对美关税诉讼,增强了自身国际法理优势,加深了部分国家对“美式关税合法性”的疑虑。

而所谓的“盟友统一战线”,早已裂痕明显。欧盟委员会主席公开表示,“欧盟将坚持自身独立贸易政策,不受第三方干扰”。

法国、德国、意大利在七国集团内部对对华政策分歧严重,爱丽舍宫泄露的会议纪要显示,三国在是否加入“关税联盟”问题上毫无共识。

更有意思的是,东南亚国家也不愿被拖入这场博弈。新加坡总理在一次联合声明中明确表示,“我们拒绝选边站队,贸易政策应以互利为基础,而非地缘政治”。

当越来越多国家开始从“站队”转向“算账”,所谓的“围堵阵线”,就变得脆弱而短命。

特朗普想通过30国加税搞“一次性围堵”,结果还没开打,加拿大就先跳车了。这不是一次孤立事件,而是现实主义在全球政策中重新占据上风的缩影。

当各国开始用“自己钱包的厚薄”来评估地缘政治的代价时,关税战就不再是口号,而是账本。加拿大的转向,也许只是一个开始。

世界贸易组织总干事说得很清楚,“关税战没有赢家,只有共同损失”。而这场关于围堵与反围堵的博弈,最终决定权,不在喊口号的人手里,而在每个国家如何权衡自己利益的那只算盘上。

参考信息:加拿大农业部长还嘴硬:取消对华关税,不能坑其他行业啊2025-09-10 10:24·观察者网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9-17

标签:财经   加拿大   盟友   中国   关税   国家   俄罗斯   贸易   德国   美国   政策   油菜籽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