咖啡霸主高端人设崩塌,星巴克定位越界推送,用户走哪推哪引众怒

哈喽,大家好,小玖今天要聊的这事,估计不少朋友都有过类似糟心体验。

出门在外手机狂弹推送,想甩都甩不掉,而这次把“精准营销”玩成“跟踪骚扰”的,居然是咖啡界的老牌巨头星巴克。

后台偷盯定位?精准营销和骚扰就差“授权边界”这一步

事情是这样的:一位博主最近分享,自己没打开星巴克APP,手机却一路被推送轰炸。

走到三里屯,弹三里屯店的“一豆两喝”;转到国贸,立马切换成国贸店的促销,全程像被“盯梢”一样。

博主直接质疑:隐私政策说的是主动打开小程序才能用定位,这后台偷偷抓实时位置,难道不是“追杀式推销”?

而星巴克客服的回应更让人无语:“暂不知情,已反馈公关”,这模棱两可的态度,直接让网友炸了锅。

小玖特意去翻了下星巴克小程序的隐私政策,确实写着“可使用定位信息展示促销活动”,但关键前提是“用户主动打开场景”。

这就好比你走进一家店,店员问你要不要了解活动,和你没进店,店员却跟着你整条街跑,硬塞传单,本质完全不一样。

现在手机里的APP,定位权限大多分三类:“使用时允许”“始终允许”“禁止”,大多数人给星巴克授权时,选的都是“使用时允许”。

意思是我打开小程序下单、查门店时,你可以用我的定位,而不是我关了APP,你还在后台偷偷“盯梢”。

小玖觉得,隐私授权的核心是“用户说了算”,品牌不能钻政策的文字空子,把“被动授权”当成“无限使用权”。

更让人不舒服的是,这种后台定位推送完全没个节制。

你换地铁、去吃饭、过写字楼,它都能精准“找上门”。

这哪里是服务,分明是用技术手段给用户画了一张“骚扰地图”。

现在大家对隐私保护的意识早就今非昔比了,尤其是年轻人,宁愿放弃那点优惠,也不想自己的行踪被偷偷记录、反复打扰。

星巴克这波操作,不仅没拉来新客,反而让不少老粉觉得“被冒犯”。


急着救业绩?饮鸩止渴的营销只会凉了人心

其实星巴克这么“急功近利”,小玖一点都不意外,背后全是它在中国市场的焦虑。

1999年刚进入中国时,星巴克可是“高端咖啡”的代名词,商场追着免租金请它入驻,喝一杯星巴克都算一种身份象征。

但这两年,本土咖啡品牌直接把市场卷成了“红海”:瑞幸靠快取店铺满写字楼,库迪用9.9元价格战拉低门槛,幸运咖更是下沉到县城开了几千家店。

这些本土品牌不搞“第三空间”那套,只拼效率和性价比,下单30秒取餐、租金成本减半,正好戳中了现在年轻人“快节奏、高性价比”的需求。

而星巴克呢?三年来一直在“降价与否”“下沉与否”“数字化与否”之间纠结,等它反应过来,退路早就被本土品牌封死了。

2024年的数据很直观:中国门店占了全球20%,贡献的收入却只有9%,利润更是只有7%,客单价跌了5%,同店销售额还三连负它是真的急了。

但急也不能乱出招啊!小玖认为,品牌竞争拼的从来不是“谁的推送更密集”,而是“谁更懂尊重用户”。

星巴克想靠高频推送挽回业绩,纯属饮鸩止渴:短期内可能有人因为优惠下单,但长期来看,这种骚扰式营销只会消耗品牌积累多年的好感。

以前大家去星巴克,图的是舒适的氛围和放心的体验,现在提起它,却成了“数字跟踪狂”,这种形象一旦固化,再想挽回就难了。


说到底,技术本身没问题,定位服务能帮我们快速找到门店、了解活动,但技术的使用必须有边界,这个边界就是“用户的意愿”。

星巴克与其花心思在后台偷偷盯梢、密集轰炸,不如好好想想怎么平衡品牌定位和市场需求。

要么守住高端体验,要么放下身段拼性价比,而不是用侵犯隐私的方式“逼”用户消费。


小玖最后想说,现在的消费者早就不是“给点优惠就妥协”的群体了,尊重和体验才是留住人心的关键。

星巴克要是还醒不过来,再多的推送,也留不住慢慢流失的用户。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1-25

标签:美食   众怒   霸主   咖啡   用户   品牌   后台   国贸   精准   隐私   边界   饮鸩止渴   本土   人心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