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临天门山的圣莲山制高点,风自八方来,挟着云雾的潮润漫过衣襟。群峰如凝固的浪涛,近看是莲花塔,远看就是天地间铺展成一朵永不凋谢的莲花峰,山体如莲花绽放”“云雾穿梭于峰峦之间” 主峰莲子峰居中而立,浑圆如莲芯,被十二座环伺的 “莲瓣峰” 簇拥,恰似众星捧月,又若千手护心,感受到天地造物的庄严。 这便是 “京西小五岳” 的真容。山体以亿万年的褶皱为笔,将 “雄、险、奥、绝、秀” 写进每一道肌理。
云雾是山的诗行,在峰峦间穿梭变幻。忽而化作游龙,绕着陡峭的悬崖翻卷,露出岩壁上 的斑驳题刻;忽而凝成轻纱,覆在层叠的苍松之上,让整座山恍若浮于云海的仙岛。更为惊喜的是一幅天然画屏惊艳在眼前 ,犹如巨斧劈开,最薄处仅1.5米,这就是恐龙时代燕山运动的裂缝地质奇观令你惊叹,那些经受过冰川切割、流水侵蚀的石英砂岩,棱角分明、线条流畅, 刚柔并济 、坚硬的岩石历经沧桑,却在岁月里磨出了温柔的弧度,恰如世人在世事浮沉中修得的圆融。
沿石径前行,八仙洞的苔痕引导着脚步。洞口的浮雕已被风雨侵蚀,却仍可见仙人的姿态,仿佛在守护某个古老的秘语。穿过洞穴,天街豁然开朗 —— 这是一条凌空架于山腰的观景长廊,青石板上的凹痕记录着百年间游人的足迹。凭栏而望,莲子峰近在咫尺,远处的笔架山、神鹰岩在云雾中时隐时现,像极了水墨长卷里未干的笔触。
迎客亭是山的驿站,四根红漆廊柱撑起一片阴凉。亭畔的平安松堪称奇观,树干向一侧倾斜,枝丫却如手臂舒展,针叶在阳光下泛着银辉,仿佛在向行人颔首致意,树身布满结痂的疤痕,却依然在岩缝中扎根生长,树龄三百年—— 这株被雷火灼烤过、被风雪压弯过的古松,如今竟成了山的名片,每一道虬曲的枝丫都在诉说着 “逢生” 的智慧。
圣莲山的莲花塔,历经六百年风雨,始终是京西群山间的精神坐标。这座始建于明永乐年间的佛塔,以 "圣莲宝塔" 之名,见证了圣莲山从佛教圣地到佛道交融的文化嬗变。
暮色降临,云雾渐次退潮,山体的轮廓在霞光中愈发清晰。深深的感到,圣莲山的 “灵魂” 不是单一的风景,而是山水与人文的互文之中,地质运动的鬼斧神工,为信仰搭建了舞台;古人的凿刻与修缮,又让自然有了精神的注脚。这一山一石,就是天地写给人间的偈语 —— 唯有敬畏自然,方能读懂永恒。
更新时间:2025-05-06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