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役后的飞天将军聂海胜:离开航天舱门,他把人生过成另一种硬核

聂海胜三次上太空,在天上待了一百多天,曾带着大家的期望一次次打开航天舱门。

他从开战斗机的飞行员,变成了航天英雄,“能坚持、肯上进”早成了他的标签。

现在他脱下航天服,58岁的“八一勋章”获得者,日子并没闲下来。

不用再扛太空的艰苦,他却在新路上不停步。

这位总想着“冲”的将军,会怎么把人生过得照样硬核?

放牛娃的飞天梦

2025年11月,湖北枣阳的乡亲们说起聂海胜,还是会提起他小时候放牛的模样。

1964年,聂海胜生在杨垱镇的小山村,家里姊妹多,饭都不够吃,他刚上小学就学着放牛、割猪草补贴家用。

改变他人生的是一次偶然——10岁那年,他在山坡上放牛,一架战斗机低空掠过,轰鸣声震得耳朵发麻。

他盯着飞机尾巴看了半天,直到变成一个小黑点,那天晚上他跟妈说:“我以后也要开飞机。”

为了这个念头,他读书格外拼,高中住校,从学校到家30多公里,他舍不得花8毛钱车费,常光着脚走回去,脚底板磨出茧子也不吭声。

1983年空军招飞,全校就他过了所有体检,拿到录取通知书那天,他抱着班主任哭了——终于能摸飞机了。

在长春飞行学院,他是最能吃苦的学员,别人练模拟机2小时,他能泡4小时,毕业时成了第一个放单飞的人。

1996年国家招首批航天员,他想都没想就报了名,身边人劝他:“飞行员多稳,航天太危险。”

他只说:“能上太空,比啥都值。”1998年,他正式成为14名航天员之一,离小时候的梦又近了一步。

2003年神舟五号,他是备份航天员,看着杨利伟升空,他在地面攥紧了拳头。

2年后的2005年10月12日,他和费俊龙坐神舟六号上天,在轨5天,完成了多人多天飞行。

返回舱落地时,他第一句话是:“太空的星星,比地上亮多了。”

这之后,他又两度飞天,2013年神舟十号,他带着王亚平他们完成天宫一号对接,还配合做了太空授课。

2021年神舟十二号,他成了天和核心舱首批住户,在轨待了3个月,成为我国首位在轨超100天的航天员。

三次飞天,累计在轨110天,他的航天服上,刻满了中国航天的脚印。

2022年,58岁的聂海胜正式退役,很多人以为他会安享晚年,可没想到,离开航天舱的他,把日子过成了另一种“硬核”。

飞天英雄变“家庭煮夫”

退役后的聂海胜,最先补的是“家庭课”,以前常年训练、出差,家里大小事全靠妻子聂捷琳。

现在他每天雷打不动早起,陪妻子去菜市场,挑她爱吃的青菜,还会跟摊主讨价还价:“这黄瓜再便宜点呗,我老伴儿就爱你家的。”

去年国庆回枣阳老家,他没惊动任何人,早上揣着零钱去巷口的面馆,跟老板说:“来碗牛杂面,多放辣。”

老板抬头认出他,手都抖了:“聂司令,您咋自己来了?”

他笑着说:“在家就叫我老聂,啥司令不司令的。”一碗面吃得满头汗,他说这味道比太空里的航天食品香多了。

邻居们说,现在小区里常能看到他的身影,有时候拎着菜篮子散步,有时候帮老伴儿取快递,碰到孩子放学,还会站在路边看一会儿。

有次采访,他说:“以前欠家里的太多,现在能多陪一天是一天。”

把航天梦传给下一代

不过聂海胜没真的闲下来,他说航天人刻在骨子里的使命,退了役也改不了。

现在他最常做的事,就是去学校和科技馆,给孩子们讲太空的故事。

2023年4月28日,第十个中国航天日那天,他去了中国航天科工集团二院。

台下坐着600多个职工和孩子,他没讲大道理,就说自己训练的事:“你们知道航天员怎么练抗眩晕吗?

坐在转椅上,每分钟转30圈,一转就是15分钟,下来站都站不稳,吐完了接着练。”

有个小男孩举手问:“聂爷爷,在太空能看到我家吗?”

他笑着说:“能看到中国的轮廓,看到长江黄河 ,但想找到你家,得有千里眼才行。

不过等你们长大了,技术更先进了,说不定能在太空视频连线家里。”

他还拿出太空舱里的睡袋模型,让孩子们传着看,告诉他们:“在太空睡觉要绑起来,不然一翻身就飘走了。”

2023年11月19日,他回了母校枣阳一中,那天是学校百年校庆。

站在曾经的教学楼前,他想起自己当年光着脚上学的样子,眼圈有点红。

对着全校师生,他说:“我当年成绩不是最好的,但我认准一个目标就不撒手。

你们现在条件比我好,更要敢做梦、敢拼。”

这两年,他去了十多所学校,从小学到大学都有,每次演讲他都不带稿子,想到哪儿说到哪儿,讲太空里的趣事,讲训练的苦,讲中国航天的不容易。

有老师说,聂老师一讲完,孩子们报航天兴趣班的都多了。

他听了特开心:“我就是想在他们心里种颗种子,说不定以后航天队伍里,就有今天台下的孩子。”

航天事业的“老顾问”

退役后,聂海胜还是航天系统的常客,每天早上他都会看航天新闻,神舟飞船发射的时候,他肯定守在电视机前,比自己上天还紧张。

他现在还担任航天领域的顾问,经常去酒泉、文昌发射中心。

有次新航天员训练,他专门去现场,给他们讲舱内操作的细节:“紧急情况下,一秒钟都不能慌,每个按钮的位置都要刻在脑子里。”

有人问他:“您都退役了,还这么上心干嘛?”他说:“我这辈子都跟航天绑在一起了,国家需要,我随时能上。”

2024年5月,神舟二十一号发射前,他去了酒泉。

跟即将上天的航天员们同吃同住了3天,把自己三次飞天的经验都掏了出来:“太空里容易失眠,睡前别想太多事。

出舱的时候,手套一定要戴紧,检查三遍都不为过。”航天员们都喊他“聂老师”,说有他在,心里特别踏实。

他还参与了航天员训练教材的编写,把自己的实操经验加进去。

以前教材里有些理论性的东西,他建议补充上实际操作中的小技巧,比如怎么快速适应太空失重,怎么在舱内高效工作。

科研人员说,这些都是千金不换的经验。

结语

从放牛娃到航天英雄,再到现在的“科普达人”“家庭煮夫”,聂海胜用一辈子证明。

真正的硬核人生,不是站在多高的舞台,而是不管在哪个岗位,都能把日子过出自己的精彩。

这样的聂海胜,值得我们所有人点赞。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1-26

标签:科技   飞天   舱门   航天   将军   人生   聂海胜   航天员   太空   神舟   枣阳   酒泉   放牛娃   家里   司令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