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地时间5月3日,一年一度的伯克希尔·哈撒韦股东大会在美国奥马哈召开。今年恰逢巴菲特收购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60周年,94岁的“股神”巴菲特携两位副董事长格雷格·阿贝尔(Greg Abel)和阿吉特·贾恩(Ajit Jain)一同亮相。
在长达四个半小时的提问环节,巴菲特围绕美国关税、人工智能等市场热点话题,进行了详细解答或回应。问答的最后,巴菲特表示自己计划在今年年底辞任伯克希尔首席执行官,并由负责非保险业务的副董事长格雷格·阿贝尔接任。他表示,自己“仍会留下来”并提供帮助,但“最终决定权”将由阿贝尔掌握。
接下来,让我们一起回顾此次股东大会中巴菲特的部分精彩回答。
公共热点:贸易、政策与技术
贸易不应成为武器
在被问及对美国近期关税政策的看法时,巴菲特鲜明地指出了这些政策在贸易逆差上的动因。他认为,保护主义政策是一个严重的错误,各个国家做自己擅长的事情,才能推动整个世界的繁荣。
我一直认为,贸易平衡是件好事。越平衡,对世界越好。像可可种植在加纳、咖啡在哥伦比亚等等,都有各自的比较优势。美国其实也是这样走过来的:我们起初几乎就是个纯农业国家,250年前,我们出口的主要是烟草和棉花,一步步才变成工业国家的。
而我不想看到的,是我们靠积累越来越大的贸易逆差,把我们自己推向一个背上越来越多债务的局面。
重点是,别把贸易当成武器来使用。世界其他地方越繁荣,我们自己会越安全,我们的孩子们也会更有保障。
财政赤字不可持续
在被问及美元贬值可能引发的潜在风险时,巴菲特直言不讳地指出,“财政政策是我在美国最担心的问题”。他认为财政赤字“不可能永远持续下去”,包括美国在内,各国应该努力树立起长期而言拥有坚挺货币的形象。
我们真正担心的问题是,美国货币是否保持长期稳定性。如果一个政府倾向于让自己的货币不断贬值,那是没有任何制度能够长期抗衡的。你可以选出独裁者、代议制政府,甚至任何体制,但不论在哪种制度下,都会存在让货币变得更弱的“本能冲动”。
这也是为什么我在年报里非常简短地提到:让我担心的,其实是美国的财政政策。因为它就是这样运作的。整个制度的激励机制,推动着做出各种各样的事情,而这些事情都可能通过货币体系造成问题。
而且,这种问题绝不仅仅出现在美国,全世界很多国家都一样。有些地方货币失控的频率已经成了家常便饭。政府的天然走向,就是让货币在时间中“缩水”。这种倾向,所带来的后果非常严重。
但在制度设计中,很难建立起真正有效的制衡机制,来阻止这种事发生。我们并没有什么伟大的制度来防止货币贬值。
对于居高不下的财政赤字,巴菲特还从历史的层面进一步予以了强调:
一旦财政问题真的失控,局面可能彻底瓦解。美国历史上其实已经好几次差点滑到这个边缘。虽然我们还没经历恶性通胀,但现在的通胀也不容小觑。一旦滑入失控状态,会迅速自我加剧,形成恶性循环。
我们的国家一直都有各种问题,但这个问题是我们自找的。美国有着全球最强的收入体系、资本产出能力、人才培养机制,是前所未有的伟大系统。但如果你要选一种方式来搞砸它,那就是搞砸我们的货币体系。
历史上,很多国家就是这么毁掉自己的。理论上,出错的人应当承担后果;可现实往往是,他们不但没付代价,反而可能还得了好处。现在我们还有回旋余地,但必须尽快解决这个问题。等不起太久了。
但巴菲特并非一个悲观主义者。在谈到美国整体的发展历程时,他以一以贯之的乐观主义精神告诉在场的投资者,自己依然相信美国能克服这些问题。
我们总是在变化的过程中。在这个国家,我们总是会发现各种各样的批评,但我生命中最幸运的一天是我出生的那一天,因为我出生在美国。
我们经历了严重的经济衰退,经历了世界大战,经历了我出生时从未梦想过的原子弹的发展,所以我不会因为我们似乎没有解决所有出现的问题而气馁。
不会押注AI
人工智能已成为当前最火热的科技革新,不少人将其视为“第四次科技革命”的先声。在谈到人工智能对投资业务的影响时,负责保险业务的副董事长贾恩坦承,“它将是一个改变游戏规则的工具”。
它会重塑我们评估风险、定价风险、销售保险、乃至理赔的方式。但话说回来,我也看到很多公司在AI上砸了大把的钱,只是因为它是时髦的新概念。
伯克希尔一向不是最快出手、也不是第一个上车的。我们的风格是“先观察,看清楚之后再行动”。只有当机会明朗,我们对失败概率、收益风险比有清晰认知时,才会真正大举投入。
目前我们的各家保险子公司的确在尝试AI,看看哪些地方能用得上。但从集团层面来说,我们还没有进行那种大手笔、战略性的投入。只要机会真来了,我们不会迟疑。
相比之下,巴菲特对于人工智能的态度则要保守一些。他说,“如果你让我选,是要AI专家、超级大模型,还是要阿吉特·贾恩做决策,我随时选阿吉特。不是开玩笑。”他进一步表示,自己“不会把所有的东西围绕着AI进行投资和发展”,他会让贾恩来选择和决定。
投资哲学:现金为王与长期主义
投资不必追求频率
作为投资界的传奇,每年的伯克希尔股东大会都是巴菲特传递其投资哲学的舞台。今年充满波动和不确定性的大环境,令不少投资者充满疑虑。在被问及现金配置的方式时,巴菲特着重强调了“等待机会”的重要性。他指出,投资并没有按部就班的节奏,在大环境的不确定性面前,更应为可能到来的机会做好准备——包括现金。
我们现在的现金储备,其实是出于很实际的考量。比如,不久前我们差一点就花了100亿美元去买一家公司。如果有合适的机会,别说100亿,1000亿我们也能花出去。这些决策其实不难,只要满足几个条件就行:我们看得懂,价格合理,而且我们不必太担心风险。
问题就在于,投资机会从来不是按部就班地出现的,过去不会,将来也不会。身为主动投资者,我们必须接受一个事实:节奏注定不规律。但也正是这种“不追求频率,只等待好球”的节奏,让我们走出了与众不同的投资之路。
如果你现在告诉我:我每年必须投资500亿美元,直到我们账上的现金从3350亿降到只剩500亿,那将是世界上最愚蠢的决策。真正超值的机会,往往出现得非常偶然。从长期趋势看,市场大概率是往上的。我们迟早会被一连串机会砸中,到时候你会庆幸自己手里有现金可以接住它们。当然,如果明天就来,那当然最好玩了。但很可能不会,非常非常不可能。但要是拉长到五年呢?概率就会慢慢变高。
但当机遇真的到来时,巴菲特也建议投资者尽快出手,付诸行动。他告诉那些因环境变化而显得过分犹豫的投资者,“今天的一些资产不是永恒的都会留在那里的。”
股市波动不值得恐慌
过去一段时间,美股接连遭遇大幅下跌,不少投资者的资产因此缩水。巴菲特将短期波动置于长期的股市发展史中,指出过去一段时间内在美股市场发生的变化不应被描述为巨震,“这不是一个戏剧性的熊市”。
我出生的时候,道琼斯指数从240点,到1930年的时候变成30点。现在从24000点到41240点或41000多点,这些结果对我们来讲不是巨大的改变,我是从小就看着这些数字长大的。
如果说今天股票跌下去15%的话,必须知道这并不是多大的投资上的损失,整个世界也不会因为如此就发生了巨大的改变。
总是会发生一些令人惊讶的事情,这是股票市场的常态。你会因为这些短期的变化开始恐惧,但你必须处理一些比较固定的事情。
有鉴于此,巴菲特告诉那些处于恐慌情绪中的投资者,“如果你的股票下跌15%与否对你有影响,你需要有一种不同的投资理念。世界不会去适应你,你必须适应这个世界。”
假设伯克希尔的股价暴跌,我会认为这是非常好的机会,我不会担心。不是说我没有情绪,只是我不会对股价特别有情绪化的反应。此时我们需要用脑子和智慧,而非情绪来做决定。
人生建议:保持好奇,保持乐观
60年间,巴菲特从一个意气风发的青年才俊变成了白发苍苍的耄耋老人。在这最后一次以首席执行官身份出席的股东大会上,除了时事看法和投资见解,巴菲特还分享了许多给年轻人的人生建议。
如何克服人生的低谷
毫无疑问,巴菲特的人生是成功的,但大多数人的一生却要遭遇也许不止一次的低谷。在被问及如何克服人生低谷期时,巴菲特用轻松的口吻说,“我可以给你保证,就是发生低潮,你也不会死掉。”他告诉提问者,要从全生命周期、甚至全历史周期的高度来审视眼前的困境:
我们现在出生在一个好时代,同时您再看一下历史,如果您是一百年前或五百年前或一千年前出生的话,您现在在朝代交替之下已经非常幸运了。
我的意思是说,我们通过二十几代的引导,我感觉到现在生命已经成为被带领到最好的时机。我可以告诉大家在二十年前,任何的事情可以在您的一己之力不见得一定变得更好。
我可以告诉你坏的事情总会发生的,这是不可避免的。但我会关注在您的生命中发生的好的事情上面。我们经过了一些比较困难的境地,还是可以掌握美好的人生。
你非常健康,而且今天从这么远的地方长途跋涉来到这个会,有机会跟这么多聪明的人、有趣的人进行学习和比较。所以我觉得你现在相对于几千、几百年前来讲已经非常幸运,这就是我们可以提供给你的。
好奇心是最好的老师
巴菲特还谈及了自己的父亲。“那个时候我父亲在投资行业之中,我真的非常幸运,因为我的老爸是做投资生意的,所以每个周六等他,看他怎么样做生意。”
在巴菲特的人生故事里,父亲并不是一个主动教他做生意的角色。真正的驱动力是他自己的好奇心。他谈到自己有一次花了约1万个小时去读一本书,持久的钻研带给他的是受益匪浅的启迪。
所以,我觉得好奇心是最重要的,找到跟你有同理心的老师是非常有用的。我这一辈子遇到了几个老师,在高中、大学都有。我自己上过三个不同的学校,又上过大学,在华盛顿上的高中,在每一个地方都可以找到两三个特别优秀的可以让我真正追随的老师。
我自己觉得跟他们在一起是非常享受的,有的时候还不是很注意其他的课程,但是很幸运找到了这些老师,他们真的非常适合我。
在你的大脑细胞中,你的记忆会闪烁明亮的光芒,但是每个人不一样,我爸爸以前告诉我每个人是不同的,你现在也许觉得不太好,但是会找到自己想要的那条路。
做自己认同的事情,与优秀者为伍
对事物的好奇,会进一步衍生出对其价值的认同,以及对未竟事业的渴望。巴菲特认为,一个人要尽量与志同道合的人一起相处,要和你渴望的人、敬爱的人成为你的朋友。巴菲特与芒格的友谊,就是一大范例。
不要忘记帮助你的人,要更进一步帮助他们,以好的行为表现出来感谢他们。如果你很幸运能够有一个好的环境,你的周围都是一些很幸运的人,当然就要珍惜这些环境。
能够看到长期的发展倾向。市场上有很多成功的人,不是每个人都可以做到这样的事情,如果要成功,最快乐的成功方法就是要找到这样的人。
巴菲特说,找到一种充实和快乐的方式有助于人们长寿。“我认为一个快乐的人比那些做自己并不真正认同之事的人活得更久。”
怎么样算快乐呢?在会议的最后,巴菲特正式宣布了他即将告别的消息。所有人起立鼓掌,经久不息。而他只是举了举手中的饮料,平静地说,“你们喝口可乐,冷静下来好吗?谢谢你们。”
他94岁了,最爱喝的还是一罐樱桃可乐。
用这门多元思辨读书课
读懂“金钱”
李玫瑾教授曾经说过:“每个人终身都要和金钱打交道,孩子的财商启蒙越早越好。”
在多元思辨读书课,就有一套适合孩子阅读的财商思辨课。在课程研究中,粲然老师与课研团队始终坚持“让孩子在故事里看见金钱的模样,他未来才能在生活中看清自己的方向。"
粲然老师与课研团队在多元思辨读书课中锤炼出了一套财商启蒙进阶体系,构建孩子从「认识金钱」到「驾驭财富」的认知桥梁,真正让财商教育脱离说教,成为一场充满趣味的成长探险。
✅ 用故事破除金钱焦虑:不灌输“省钱=美德”,而是通过狐狸吉安、小狗钱钱等角色,让孩子在共情中自然建立理性认知;
✅ 用思辨替代填鸭式教学:不直接给 "正确答案",而是通过书中的知识联系生活实际,让孩子在思考中形成独立判断;
✅ 用阶梯式课程匹配成长:从二年级认识劳动价值,到三年级学习童话里的财富思维模型,再到四年级理解商业社会,每一步都踩在孩子的认知节奏上。
正如巴菲特所言:“习惯的链条在重到断裂之前,总是轻到难以察觉。”财商启蒙的最佳时机,就在孩子翻开第一本书籍的瞬间,第一次
更新时间:2025-05-24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