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手记|在二战旧址感受“正义必胜”

新华社柏林8月17日电 记者手记|在二战旧址感受“正义必胜”

新华社记者黄燕

1945年8月15日,日本接受《波茨坦公告》,宣布无条件投降。时隔80年,记者近日前往波茨坦会议旧址——位于德国勃兰登堡州首府波茨坦的采西林霍夫宫,重温那段历史。

1945年7月26日,中国、美国、英国在德国柏林西南的波茨坦发表《中美英三国促令日本投降之波茨坦公告》(简称《波茨坦公告》)。这份公告与1943年12月公布的《开罗宣言》等国际法文件一道,确立了处理战后日本问题的基本方针和原则,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成果和构建战后亚太国际秩序的法律基石。

这是7月17日在德国勃兰登堡州波茨坦拍摄的波茨坦会议旧址采西林霍夫宫一角。新华社记者 黄燕 摄

今年第一次来到采西林霍夫宫时,记者遇到了71岁的退休军官温弗里德·克勒。出于个人爱好,克勒在波茨坦当导游,团里游客的年纪多与他相仿。虽然采西林霍夫宫于2024年底起闭馆维修,无法入内参观,但游客们仍然安静地站在户外,认真听克勒细致的讲解。

7月17日,当年波茨坦会议召开的日子,记者第二次来到采西林霍夫宫。这一次,纪念馆门前空地上的施工围栏已缩至一角,新路面已重新铺就。在采西林霍夫宫外围,记者与在此散步的附近居民卡特琳·莱纳特聊了起来。

6月7日,在德国勃兰登堡州波茨坦,游客在波茨坦会议旧址采西林霍夫宫外围参观。采西林霍夫宫于2024年底起闭馆维修,暂停对外开放。新华社记者 黄燕 摄

莱纳特是一名中学历史老师,她告诉记者,希望自己的学生明白“战争从来不是出路”“我们必须以文明的外交方式处理彼此关系”。

记者向莱纳特讲述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历程,她十分感慨中国人民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作出的巨大牺牲。她邀请记者到家里做客,我们从中国的历史聊到当代的发展,莱纳特对中国越来越感兴趣。

6月7日,游客在德国勃兰登堡州波茨坦的波茨坦会议旧址采西林霍夫宫参观入口处,阅读闭门通知。采西林霍夫宫于2024年底起闭馆维修,暂停对外开放。新华社记者 黄燕 摄

今年还是清算德国法西斯罪行的纽伦堡审判80周年。探访波茨坦会议旧址约一周后,记者一行来到德国南部巴伐利亚州纽伦堡市,采访埃朗根—纽伦堡大学法学教授克里斯托夫·扎费林。

现年54岁的扎费林是刑法、刑事诉讼法、国际刑法和国际公法讲席教授,对纽伦堡审判的历史与法理有深刻研究。他说,1945年至1946年进行的纽伦堡审判,是首次针对德国主要战犯的国际刑事审判。

纽伦堡曾被希特勒定为“帝国党代会城市”。1935年,臭名昭著的种族法令在这里颁布,标志着对犹太人种族灭绝的开始。

这是7月27日在德国纽伦堡市拍摄的纽伦堡审判大楼外景。新华社记者 黄燕 摄

可以说,在德国没有哪座城市像纽伦堡一样,既见证了纳粹的狂热,也见证了对它的清算。

扎费林的办公室与著名的纽伦堡审判大厅600号在一栋楼内。因工作关系,他每周都会去纽伦堡审判大厅600号。

“我正走在一个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地方。就是在这里,国际法开启了新篇章,一个寄托着对安全与和平未来希望的篇章。”扎费林说,“如果我是1945年幸存的德国人,我会感到欣慰与释然:战争终于结束了!那些摧毁我的家园和欧洲的人,终于被绳之以法。”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8-18

标签:历史   旧址   手记   正义   记者   波茨坦   纽伦堡   西林   会议   德国   游客   中国   公告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