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夫罗夫感慨:俄罗斯第一回独斗整个西方,史无前例,决不能退缩

前言

俄外长拉夫罗夫的一句"俄罗斯正史无前例地单挑整个西方",瞬间在网上炸开了锅。

可话音刚落,朝鲜网友第一个不答应了——上万特种兵白派了吗?几千万发炮弹白送了吗?

这位混了几十年外交圈的老狐狸,为啥要在铁哥们面前装"孤独"?拉夫罗夫这话背后,到底藏着什么小九九?

战斗民族头一回真的"单挑"了

说起来还真是头一遭。

翻翻历史书,俄罗斯从来没有真正孤军作战过

当年拿破仑兵临城下,差点攻下莫斯科,可俄国人身后站着整个反法同盟——英国的军舰、普鲁士的骑兵、奥地利的大炮。

结果拿破仑不但没攻下莫斯科,反倒自己被活捉了。

两次世界大战更别提了。

一战时,俄国和英法结成了三国协约,德国腹背受敌,疲于应付两线作战。

二战虽然苏联伤亡惨重,几千万人倒在了战场上,但美国的租借法案源源不断往苏联运送武器装备。

英国的情报、美国的物资、苏联的人力,三家合力才干掉了纳粹德国

可这回不一样了。

表面上看,俄军在乌克兰打得热火朝天,实际上面对的是整个北约32国联盟

美国的"海马斯"火箭炮、英国的"风暴阴影"导弹、德国的"豹2"坦克,还有法国的"凯撒"自行火炮。

这哪是和乌克兰打仗,分明是在和整个西方军事机器较劲。

最让人头疼的是,欧美刚签了个"卖身契"。

特朗普逼着冯德莱恩点头:欧洲要买7500亿美元的美国天然气,美国对欧洲货却狠收15%的关税。

冯德莱恩签完字还补一刀:"以后基本别想买俄气了!"

这招太绝了,直接断了俄罗斯最大的财路。

战前欧洲买俄气每年能给克里姆林宫送去500多亿欧元,现在这块肥肉被美国LNG硬生生抢走了。

难怪拉夫罗夫会说"历史上头一遭"

这次俄罗斯确实是真的孤单了。

每天烧4亿美元还说"不差钱"?

账算得明白的人都知道,俄罗斯快撑不住了。

每年1400亿美元的战争开销,这个数字听着就让人头皮发麻。

占俄罗斯财政收入的45%,GDP的7%,这比例连二战时的纳粹德国看了都得喊声"服"。

前线40万大军要吃要喝要发饷,一个阵亡士兵的抚恤金就是几百万卢布

无人机导弹打出去就是上百万美元听个响,七七八八加起来,就是个无底洞。

军工厂倒是三班倒地开工,可造出来的坦克炮弹又不会下金蛋。

老百姓的日子更不好过。

鸡蛋价格一年翻了一倍,超市货架越来越空,有点本事的IT精英、医生教授早就跑国外了。

留下个劳动力"空壳子",经济想不滑坡都难。

普京手里还剩两张牌能打。

一张是"影子舰队":几百艘破油轮挂着黑旗,在公海上玩"魔术戏法"。

把俄罗斯原油倒几手,伪装成"马来西亚混合油"卖给印度中国,躲开西方60美元的价格帽。

可这生意做得憋屈:油价比市场价低20%,运费保险还死贵。

赚的那点钱也就勉强续命。

另一张牌是核大棒

普京隔三差五搞核演习,吓唬西方别逼太狠。

可这招用多了也掉价——北约的导弹都贴到边境了,俄罗斯除了抗议还能干啥?

真按发射钮?那等于拉着全人类跳崖。

所以拉夫罗夫才会说"绝对不能表现软弱"。

现在这种强敌环伺的情况下,稍微一软弱,整个就趴下去了。

可心里苦,只有克里姆林宫自己知道。

朝鲜拼命援助,为啥还被"无视"?

朝鲜听了这话,第一个跳出来不答应。

咱们可是实实在在出了血本的!

上万名特种兵跨过鸭绿江,在库尔斯克州和乌军拼刺刀,死伤惨烈。

还有几千万发炮弹、火箭弹,源源不断往俄军阵地运。

西方智库都承认,俄军近一半的炮弹供应都来自朝鲜

金正恩更是豪情万丈地说:"朝鲜人民的骄子将盟国领土视作祖国领土!"

用鲜血证明两国同盟关系牢不可破。

可拉夫罗夫一句"孤军奋战",直接把朝鲜的付出给无视了。

这让平壤方面情何以堪?

朝鲜《劳动新闻》都忍不住发声了:"朝俄血盟关系不容任何形式的贬低"

话里话外透着不满。

其实拉夫罗夫也知道朝鲜的付出。

在青年教育论坛上,他自己就说俄罗斯有两大"最亲近的盟友":西方的白俄罗斯,东方的朝鲜。

还特别感谢朝鲜帮助俄罗斯解放了库尔斯克州。

前后两次表态,完全是自相矛盾。

问题是,其他"盟友"确实不给力。

中国是"战略合作伙伴",中俄贸易额1.2万亿美元,占俄对外贸易40%以上,算是真正的经济生命线。

可中方一直强调"中俄关系不针对第三方",避免直接卷入军事冲突。

中国外交部副代表耿爽说得更直白:"如果中国真的向俄罗斯提供军事补给,战场局势就不会是现在这个样子了。"

白俄罗斯呢?借个道给俄军用用还行,真让它出兵?

卢卡申科脑袋摇得像拨浪鼓——波兰和立陶宛的刀架在脖子上,他哪敢动!

伊朗倒是偷偷塞无人机导弹,可一到派兵就装聋作哑。

国内鹰派鸽派斗得不可开交,哈梅内伊都86岁高龄了,政局太不稳定。

印度更绝,嘴上喊"兄弟情谊",手却捂紧钱袋子,生怕得罪了欧美市场。

说白了,这些"盟友"全是"气氛组"——摇旗呐喊行,真玩命?门儿都没有

普京的"悲情牌"还能打多久

拉夫罗夫这番话,表面是给国内打鸡血,实际上透着深深的无奈。

俄乌冲突眼看要打满4年,虽然俄罗斯体量比乌克兰大,但西方的介入彻底改变了战场态势

这几年对俄罗斯来说,确实是难熬的时光。

特朗普上台后威胁要加码制裁,俄方之后还要面对新的挑战

在这种背景下,把俄罗斯塑造成"孤独战士"的形象,确实有利于凝聚国内人心。

毕竟俄罗斯确实站在与西方对抗的第一线,顶住了不小的压力。

可这话听在朝方耳朵里,就有些不是滋味了。

朝鲜不仅高调结为军事同盟,还实实在在出了力,包括朝鲜军人的血战伤亡

此时听到俄方"孤军奋战"的说法,朝方一些人可能真会感到寒心。

这番表态其实还有个潜台词:抱怨其他盟友不给力。

集体安全组织那些国家,普遍与俄乌冲突保持距离。

哈萨克斯坦总统托卡耶夫甚至当着普京的面,表示不承认卢甘斯克和顿涅茨克的独立

连"最亲近盟友"之一的白俄罗斯,都没有深度介入俄乌冲突。

站在俄方角度,自己明明有这么多盟友,却得不到更多支持,莫斯科难免感到不满。

所以拉夫罗夫的"孤军奋战"说,既是一种"抱怨",也是一种隐晦的"敲打"。

潜意识里,莫斯科还是希望更多国家能旗帜鲜明地站在俄罗斯背后

但从现在的情况看,俄方想等到这样的事情发生,不太现实。

西方媒体对拉夫罗夫表态的解读也各不相同。

CNN称这是"绝望的求助信号",BBC分析认为是"对盟友施压的策略性表态"。

德国媒体则解读为"承认孤立现实的无奈表白"。

不管怎么解读,有一点很清楚:俄罗斯确实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战略困境

这种"悲情英雄"的叙事虽然能短期凝聚民心,但长期来看,真正的出路还是要靠务实的外交调整。

如果因为一句"孤军奋战",伤了朝鲜这样真正盟友的心,对俄罗斯来说,结果显然是得不偿失

结语

拉夫罗夫这番"孤独"表态,既是地缘政治现实的真实写照,也是大国在困境中的心理防御机制。

这种"悲情叙事"虽能短期凝聚民心,但长期而言,真正的出路还在于务实的外交调整和战略平衡。

面对史无前例的孤立困境,俄罗斯会选择继续硬撑到底,还是寻求更灵活的外交突破?你怎么看?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8-03

标签:历史   俄罗斯   史无前例   感慨   朝鲜   盟友   美国   莫斯科   白俄罗斯   俄军   孤军奋战   库尔斯克   乌克兰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