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潍坊寿光】“菜盐文化”评论|一园藏天地 蔬香贯古今 百味溯源头 盐韵承千载

寿光融媒讯(首席记者 郑小菲)在潍坊寿光,从《齐民要术》的农桑智慧到菜博会的科技盛宴,从夙沙氏煮海为盐的传说到卤水制盐技艺的传承,蔬菜的鲜嫩蕴藏着农耕文明的深邃,海盐的晶莹中凝结着熬波煮海的坚守。寿光这座城市,以蔬菜和盐为笔墨,在时光的长卷上写下了传统与现代交融的独特篇章。

蔬菜文化的传承,是一场从古籍到田间的生动实践。寿光市充分发挥资源优势,积极推进农耕文化的保护、传承与创新,创新举办《书“蔬”同源》展览等活动,并吸引了众多国内名家参与。作为“中国蔬菜之乡”,寿光从未将传统束之高阁。“农学思想与《齐民要术》专业委员会”的成立、农圣文化国际研讨会的持续举办,让贾思勰的农学智慧走出泛黄的书页,成为现代农业的养分。《书“蔬”同源》展览汇聚名家,让蔬菜从餐桌食材升华为文化符号;“寿光蔬菜生产习俗”入选省级非遗,更是让“精耕细作”的传统转化为无土栽培、生态种植的创新灵感。而连续举办二十六届的菜博会,堪称这场实践的集大成者——从单一的种植展示到全产业链的融合呈现,从国内交流到国际对话,千万人次的参与、千亿元的贸易额,印证了蔬菜文化的生命力不仅在于“守古”,更在于“出新”。这里既是农民学习技术的课堂,也是游客触摸农耕文明的窗口,“中国蔬菜之乡”的招牌,在创新突破中愈发鲜亮。

海盐文化的坚守,是一曲从远古到当下的匠心长歌。“中国海盐之都”的美誉背后,是寿光对千年技艺的执着守护。夙沙氏故里的确认、“寿光卤水制盐技艺”列入国家级非遗、“寿光海盐”成为国家地理标志……每一步都在为海盐文化锚定历史坐标。在羊口渔盐文化节,游客既能看到古法盐灶的复原展示,也能了解现代盐业的科技突破,这种“活态传承”让海盐文化不再是博物馆里的标本,而是可感、可触、可延续的生活记忆,让“中国海盐之都”的称号在坚守中愈发厚重。

从菜到盐,寿光的文化密码在于“双轮驱动”的智慧。蔬菜与海盐看似分属不同领域,却在这座城市里同频共振。菜博会的科技感与渔盐文化节的历史感相互映衬,农圣学术研讨与盐都品牌建设彼此赋能,共同勾勒出“产业为骨、文化为魂”的发展图景。当农民在菜博会上学习新技术时,或许会想起《齐民要术》中“顺天时,量地利,则用力少而成功多”的古训;当客商为“寿光海盐”的品质驻足时,或许会联想到夙沙氏“煮海为盐”的开创精神。这种传统与现代的交织、产业与文化的融合,让寿光超越了“单一产业之乡”的定位,成为农耕文明与海洋文明“对话”的独特样本。

文化的生命力不在于“故纸堆里的沉睡”,而在于“泥土中的生长”。蔬菜从田间走向世界,携带的是农耕文明的基因;海盐从盐田走向市场,承载的是千年匠心的重量。当菜香飘向四海,当盐韵传遍九州,寿光不仅续写着《齐民要术》的新篇章,更谱写着属于新时代的“产业文化共生”答卷。这里的每一棵蔬菜、每一粒海盐,都是传统与现代对话的见证,是一座城市用文化赋能产业的生动注脚。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8-06

标签:美食   寿光   潍坊   古今   天地   文化   海盐   蔬菜   农耕   中国   传统   产业   技艺   匠心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