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编辑 来科点谱
«——【·前言·】——»
特朗普这变卦速度真是没谁了,之前和中方刚就中美关税达成一致,大家都以为局势稳了,结果没过多久他就又开始琢磨着要改主意,这态度转变之快,让人猝不及防。
美媒问懂王,三个月后会不会把关税加到145%,他回答得特别含糊,只说不会涨到那么多,但还是要大幅上调,这话听着像没说一样,到底涨多少、怎么涨,一点具体消息都没有。
都到现在了,美国对中国那些不合理的关税还没取消,要知道从达成中美合约到现在,还不到48小时,特朗普对中国的态度就来了个一百八十度大转弯,这翻脸比翻书还快,实在让人捉摸不透。
先说说这场挺有戏剧性的“日内瓦七小时谈判拉锯战”,当时场面一度让人以为中美关系是不是突然要转暖了,两边代表居然能坐下来,就关税问题谈出点眉目来,气氛不但没崩还差点要搞个联合声明出来!
很多人当时真有点恍惚了:这是不是“破冰”的前奏,难不成那场打了几年的“中美贸易战”终于要走到头了,连当年特朗普那句“贸易战没有赢家”的老话,也开始有人重新拿出来琢磨,这话或许真没错。
市场的反应也说明了点什么——美股期货当场小幅反弹,说明资本市场对“中美缓和”的预期有多敏感,在现在美国经济压力这么大的背景下,任何一点“和气”的信号,都会像火星点干柴,立马烧起来。
本来大家还以为这波气氛可以持续个几天,炒炒“利好”,热热场子,结果刚暖个手美国那边就立刻泼了盆冷水,华盛顿方面突然说了:别高兴太早!
如果接下来的三个月谈不出一个长期、系统性的关税协议,那可别说降税了,连现有的税率都有可能“回调”,还不是调低,是调高!
虽然他们嘴上说,不会一下子回到当年高达145%那种恐怖的“关税高压线”,但明确放话:上涨是必然的,别指望留情面,这种“谈着谈着就亮刀子”的操作,实在是够生猛的。
这场景就像刚喝了一杯热可可,感觉暖洋洋的,还在回味甜味,结果下一秒被人迎面泼了一脸冰水,你要说这不是“翻脸比翻书还快”,那都没形容到位。
其实这也再次提醒我们一件事:中美之间的“缓和”往往只是表面风平浪静,骨子里还是暗潮汹涌,表面上笑一笑、握握手,转头就可能各自操起家伙准备下一轮。
5月12日,中美两国罕见地联合发布了一份声明,美国方面还表示,将把针对中国部分小额商品的进口关税,从原来的120%降到54%,这动作看起来像是放出了一个不小的“善意信号”。
中方也迅速作出回应,不仅在稀土出口方面略微松了口,还重启了暂停已久的波音飞机订单,虽然稀土首批许可证是发给欧洲和越南的,但毕竟是全球性供应链有了点动静。
声明发布后短短48小时,美国不少企业都开始积极行动,他们之前因为不确定中美贸易关系而放缓了采购,现在看到关税下降的消息后,第一时间加单补货,相关物流平台显示,出口中国的小商品货轮订单数量突然上涨。
可好景不长,华盛顿那边紧接着又给了市场一记闷棍,说什么三个月谈不拢就要“重新加码”,这前后的反差,简直像在玩“温水煮青蛙”。
其实美国内部对这些高关税也早就怨声载道,海关数据显示,所谓301关税的征收执行率一直不到65%,换句话说产业界根本就不买账。
消费者信心也在跌,很多老百姓明显感觉到:关税一来,物价跟着涨,钱包直接“瘪了”,更讽刺的是,美国明知道这些关税没啥实质性效果,还硬是在关键品类上死咬不放。
像芬太尼相关的产品,美国依然保留了高达20%的关税,这一类产品的关税占了对华全部关税总额的大约三分之二,美国财政部长还公开表示短期内不会把整体关税降到10%以下,换句话说那20%的税是铁了心要留下。
不仅关税成了问题,美国前驻华大使还在芬太尼问题上施加压力,他明确指出中国有能力控制芬太尼的出口,但没采取足够措施,如果中国继续不配合,美国将采取行动,让中方承担后果。
这种转嫁责任的说辞当然遭到中国外交部强硬反击,可见在谈合作的同时,美国人心里其实还在盘算着怎么“带刺握手”。
美国那边在谈贸易的时候,另一只手可没闲着,在5月14日,也就是刚“握完手”的当天,美国商务部突然跳出来,搞了个声明:用中国昇腾系列芯片的国家和企业,可能会违反美国的出口管制规定。
而且他们还透露,正在筹划新一轮对AI芯片和大模型技术的出口限制政策,打压的意思简直明着写在脸上。
虽然这次中美谈判没有直接讨论台湾问题,但美国财政部却悄悄给一些向台湾出售武器的公司,提供了出口方面的特别豁免政策,这意味着这些企业在对台军售上能获得更多便利。
这种“切香肠”战术,看似不痛不痒,实际上就是在悄悄蚕食中美三个联合公报里的承诺,给未来的经贸合作埋下定时炸弹。
更大的问题是,美国这波“让步”到底是真心想合作,还是一时缓解压力的权宜之计?
报告显示,面对中美之间的紧张关系,不少跨国企业选择在两国都设立供应链,虽然能保证业务稳定,但运营成本因此大幅上涨,接近20%的增长让企业负担变重。
不难看出,美方之所以愿意谈,更多是想“稳大盘”,并不是因为他们意识到贸易战多有害。
再看看他们提出的“关税豁免清单”机制,表面上是照顾特殊需求,实际上是想建立一套他们主导的话语权体系,这种套路跟中方主张的“平等协商”完全是两码事。
说到底这个90天窗口期更像是一种“谈判姿态”,本质还是在施压,别忘了美国对别的国家也玩过这种“你不答应我就加税”的套路,结果大多不了了之,换句话说这可能只是下一轮博弈前的短暂喘息。
即便如此,中国也并非全无收获,从145%一路降到30%,至少说明中方在这场拉锯战中守住了部分阵地。
数据显示,如果美国真的取消自2018年开始对中国商品加征的关税,中国的出口有望恢复到贸易战前大约80%的水平,这对中国出口企业来说是一个积极信号。
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也提醒:若中美摩擦再起,全球GDP增速可能直接受冲击,这也逼着两边必须拿出点实招,不然都得受伤。
但话说回来,美国那边的政策还得看国会脸色,尤其是那些对华强硬派,还可能通过预算审批拖后腿,所以日内瓦的进展虽然值得肯定,但真正能不能落地,还得看这些“细节魔鬼”怎么处理。
【光明网】【湖南日报】
更新时间:2025-05-17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