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红 “贝勒爷” 邵雨轩推着行李箱站在复旦校门口,配文一句 “复旦学子来也” 直接冲上热搜!紧接着她晒出印着校徽的稿纸力证 “童叟无欺”,可眼尖的网友立马揪出画面角落的小字 ——“管理学院研学课堂”,这哪是全日制入学,分明是高管付费研修班!从 4000 万粉 “疯产姐妹” 到单飞后的 390 万粉,如今又蹭上复旦热度,她到底是真心求进步,还是玩起了 “学历营销” 的套路?
这事发酵得那叫一个快,邵雨轩那条复旦视频刚发出去两小时,点赞就破了百万。视频里她穿着休闲卫衣,拖着银色行李箱,镜头从校门缓缓扫到她脸上,配着轻快的 BGM,文案里的 “复旦学子” 四个字格外扎眼。粉丝们瞬间沸腾了,评论区全是 “贝勒爷太励志了”“网红里的清流”“果然优秀的人在哪都发光”。邵雨轩大概是看到了热议,很快又发了条动态,晒出一张复旦大学管理学院的方格稿纸,手写着 “好好学习,天天向上”,配文 “没骗人,是真的来学习啦”,这波操作直接把期待值拉满。
可网友的眼睛那叫一个毒辣,没等热度降下来,就有人扒出视频画面左下角的一行小字 ——“管理学院研学课堂”。顺着这个线索一查,大家才恍然大悟:这所谓的 “入学”,根本不是全日制本科或研究生,而是复旦面向企业高管和行业精英开设的付费研修班,说白了就是短期培训课程,跟正经考上复旦完全是两码事。有知情人透露,这类研修班费用不低,动辄几万甚至十几万,主要是给职场人 “充充电”、拓展人脉用的,跟普通学生的升学根本不是一个概念。
消息一出,评论区瞬间反转。有网友毫不客气地吐槽:“这波营销玩得溜啊,故意说‘复旦学子’误导人,小字藏那么深怕人看见?” 还有人翻出类似案例:“之前有网红去名校上短期班就敢说自己是‘校友’,现在邵雨轩这操作如出一辙,都是蹭名校光环罢了。” 不过也有粉丝帮着辩解:“人家只是说去学习,没说自己是全日制啊,网友是不是太苛刻了?” 更有人觉得没必要揪着不放:“不管是研修班还是全日制,愿意花钱花时间学习总比躺平强吧?”
其实熟悉邵雨轩的人都知道,她身上最亮眼的标签从来不是 “学霸”,而是曾经火遍全网的 “疯产姐妹”。2020 年 4 月,她和闺蜜张小花组成这个账号,第一条视频就靠 “投喂闺蜜” 的日常梗吸了不少粉 —— 邵雨轩总顶着标志性的大额头,一脸无奈地给爱吃的张小花递零食,那种真实又搞笑的闺蜜互动,戳中了不少网友的笑点。真正让她们爆火的是当年 6 月那条吃桃子的视频,邵雨轩抱着桃子大口啃,汁水顺着嘴角流下来,配上她大大咧咧的性格,瞬间圈粉无数,网友还因为她的额头形状,亲切地叫她 “贝勒爷”。
从那之后,“疯产姐妹” 彻底找准了风格,转型做整蛊类内容:邵雨轩躲在门后吓张小花,故意给她吃奇怪的食物,两人在街头搞怪互动…… 每一条视频都充满了欢乐,粉丝量像坐火箭一样飙升,巅峰时期直接突破 4000 万,成了短视频领域数一数二的闺蜜博主。当时不少品牌挤破头想找她们合作,商单接到手软,可谁也没想到,2022 年 8 月,账号突然宣布停更解散,邵雨轩正式单飞,这个决定让无数粉丝直呼 “意难平”。
对于解散原因,邵雨轩后来解释说,账号更新的压力实在太大了,每周都要想出新创意,还要应对数据焦虑,久而久之,做视频再也找不到最初的快乐,所以才决定停下来。去年 5 月她还特意澄清,网上传的 “感情破裂”“利益纠纷” 都是谣言,她和张小花现在还是好朋友,只是不想再被账号捆绑,想各自过自己的生活。单飞后,邵雨轩开了个人账号,内容改成了记录日常:做饭、旅行、和朋友聚会,风格变得温和许多,但粉丝量再也没回到巅峰,目前只有 390 万,跟之前的 4000 万比,落差确实不小。
这次的 “复旦研学” 事件,难免让人联想到她单飞后的发展困境。有网友分析:“4000 万粉的账号说散就散,单飞后流量下滑明显,她可能是想靠‘名校学习’的标签提升格调,给自己的账号加点新卖点。” 还有人觉得这种操作可以理解:“网红行业更新太快,不找点新话题很容易被遗忘,她愿意去学习总比搞低俗博眼球强。” 但也有网友提出质疑:“想学习是好事,可为啥要故意模糊‘研修班’和‘正式入学’的区别?这不是误导粉丝吗?”
其实类似的争议早就有过,之前有网红考上复旦非全日制 MBA,就被骂 “花钱买文凭”,可后来发现人家是停播三个月,每天学 10 小时才考上的。说到底,大家反感的不是网红学习,而是故意蹭名校光环的 “营销套路”。如果邵雨轩一开始就说 “去复旦上研修班充电”,大概率会收获好评,可她偏用 “复旦学子” 这种容易让人误会的说法,还藏起关键小字,难免让人觉得是在 “镀金”。
但话说回来,网红想提升自己本身是件好事。这个行业竞争太激烈,今天红明天就可能被遗忘,很多人都在想办法突破瓶颈:有的深耕内容,有的拓展领域,邵雨轩选择去名校上研修班,至少说明她没打算吃老本。只是她忽略了一点,粉丝喜欢当初的 “贝勒爷”,是因为她真实不造作,而这次的 “文字游戏”,反而消解了那份真实感。
说到底,不管是网红还是普通人,学习的价值从来不会因为课程类型而改变,但真诚永远是必杀技。如果邵雨轩能放下 “名校滤镜”,踏踏实实地分享学习收获,反而更容易赢得认可。毕竟当年 4000 万粉丝喜欢的,是那个大大咧咧、不装不作的 “贝勒爷”,而不是刻意营造的 “复旦学子”。
希望邵雨轩能明白,真正的进步从来不需要靠名校标签来证明,就像网友说的:“愿意学习是好事,但真诚比镀金更重要。” 如果她能带着这份学习的心态,在内容上多下功夫,说不定能在单飞后走出新的路。毕竟,观众的眼睛是雪亮的,能留住人心的,永远是真实的努力和精彩的内容,而不是蹭来的光环。
免责声明:文章案例过程,图片都来自于网络,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果涉及案件版权或者人物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删除内容!特别说明,文本不存在捏造事实。
更新时间:2025-10-22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