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斯克最可能的5种结局:商鞅车裂?范蠡泛舟?还是伊尹换主?

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按钮,方便以后第一时间为您推送新的文章,同时也便于您进行讨论与分享,您的支持是我坚持创作的动力~

文|徐 来

编辑|徐 来

《——【·前言·】——》

马斯克突然跳进政府改革系统,一上来就动预算、砍项目、裁机构。

有人说他像商鞅,有人觉得他像范蠡,网上吵得厉害。

马斯克动了谁的蛋糕

事情从他接手“政府效率部”开始,2025年的春天,华盛顿刚通过新一轮科技拨款。

马斯克突然发声明,接任政府效率部特别顾问职务,头衔是“项目资源首席”,起初没几个人当回事。觉得这人爱折腾,不会掀什么风浪。

十天不到,效率部裁了八个编制机构,其中一个,刚拿了5000万美元能源项目预算。

另一组人还在准备人工智能监管沙盒测试,结果下午就接到人事文件:全体解散,人都傻了。

卫星公司项目申请书退回来,国防外包那边的审核清单推翻。

一份37页的AI资金路径规划,被他改成了三句话:砍开源冗余,优先集中调度,停一切“低回报路线”。

他不是建议,不是调研,直接执行,这套节奏,在官场里像刀子

有议员开会当场甩门走人,几个资深机构主管联名提交内部抗议,三天后,他发内部电报:感谢提醒,不变初衷。

马斯克不是第一次动人财路,特斯拉那会儿就跟旧能源派打过架。

这回进的是联邦预算体系,碰上的不是竞争对手,是职业系统,每一笔钱后面,都有人盯着。

效率部原来一共有1.2万个编制岗位。他三周压到8800,财政委员会开会说这影响服务质量,他回应:“美国政府不是福利工厂。

话传出来,评论区炸了,有人叫好,有人爆粗。

CNN请专家分析,说马斯克行为偏离常规治理,彭博直接挂他名字,说此人没有政治经验,却插手制度中枢。

他在邮件里改了财政报告格式,把资产负债部分压缩为三行。

报告签发那天,十几个部门主管看着数字懵了,数据没错,就是看不懂。

他不是没准备,把SpaceX那套流程,砍进了政府系统,工程师思维,链式部署,零容错,可公务员看这个,像看外星文档

五种历史路径被摆上台面

就在风头最紧那周,有人做了个帖子,标题是“马斯克的五种可能结局”。

下面一堆比喻,历史里有五个人名,放他身上像镜子一样。

第一个是商鞅。

商鞅变法,功成之后被车裂,理由很简单,得罪了太多人。

马斯克这波操作,被不少媒体直接套上“商鞅路径”,有人说他裁得太狠,执行太快,手法太硬,哪怕成了,也会有人记恨。

Reddit上有个帖子转得很快,标题就一句话:“车裂不远了”,不是玩笑,是警告。

第二个是范蠡。

范蠡辅佐越王勾践灭吴之后,带着西施走了,不恋权,不留功,马斯克可能一边整完效率部,一边退回SpaceX和xAI,这种做法,既保声誉,又避风险。

第三个是伊尹。

伊尹曾辅商汤,后转助太甲之子,政权转变前后都站稳了。

一类观点就是:马斯克这次,动财政不是终点,是起点,他要的,是政坛影响力。

有人挖出他与多个共和党新生派系的接触记录,还有一次非公开会议,他曾说:“技术人不能总被文官管着。”这句话流出,被评价为“政坛越界”。

第四个是替罪羊。

历史上太多改革者,做着做着就成了靶子,成果归领导,问题归你。

马斯克现在身上标签太多:亿万富豪、火箭老板、AI教父,任何一项政策出问题,甩锅给他顺理成章。

已经有议员提议,公开审计他在效率部期间,所有预算变动记录。

第五个,是极端暴力风险。

Reddit上有一则高赞评论,说:“他离暗杀只有两步。”虽然没有证据,这类言论被频繁转发,说明气氛在变。

这五种路径,是从公开资料,和讨论区一步步走出来的。

有现实参照,有历史影子,马斯克从没主动解释哪一种像自己,也没人敢替他说准。

现实里的冲突一条条浮出水面

光说结局没意思。要看背后动的是什么人、什么线、什么力。

第一个被动的是财政系统,他把预算结构改了。

原来每年批的是项目大类,比如交通、能源、教育,现在是按执行回报率算,谁花得快、谁回报高、谁能在六个月内交成果,谁就排前头。

这一下,几十个旧项目失去了预算保护,卫生署的“健康大数据整合”停了。

农业部的“全国肥料供应系统”暂停,国会质问效率部为啥干预农业预算。

第二个动的是军工供应链。

SpaceX原本就承接一部分军方发射任务。

他掌管效率部后,火速调整了国防研究所的资金结构,15%的高频装备技术测试经费,被挪给了超材料研究方向。

几个退休将军联名投书,质疑他“以商人逻辑干预战略装备研发流程”,意思就是,你这不是效率,是乱来。

第三个点火的是官僚系统本身。

很多人盯着他手下那份流程图,工程师逻辑,一条线走到底,问题在于,政府流程不是流水线,是权力妥协的产物。

他裁的不是人,是节点,一个项目从申请到拨款,原来过五个审批组,现在三个,被裁那两个,其实是“意见协调层”,你裁掉了,意见冲突谁来兜底?没人兜。

于是内部开始有“小反弹”,先是会议推迟,再是执行文书卡在流程不下发。

接着是审计组来了,一周内,三份内部申报被点名“格式不合规”。

没人直接下令反对,但抵抗已经开始。

第四个,动的是党派结构之外的边缘利益圈。

比如咨询公司、学术专家团体、外包服务商,这些年靠“数据支持”“政策建议”活得不错,现在效率部压缩预算,一刀砍掉了一半“政府采购研究服务”项目。

剧本会怎么走,只有时间知道

目前五种结局,没有一个能排除,全挂在他头顶上。哪边风大,就偏哪边。

商鞅路径,看的是反扑速度。

改革推动得太快,谁都可能反咬一口,财政这块已经有人递交问责提案,虽然没有通过,但递案本身就意味着立场公开。

若出现重大拨款失误、数据失控、预算漏洞,直接能把他拉下台。

一旦有实据,再想撇清就难了。

范蠡路径,看的是他自己收不收手。

如果他明年主动请辞,转回SpaceX和Neuralink,那范蠡的剧本就走通了,可现在看,他还在调新部门,还在发布调整命令。

一句“AI不该交给老派程序员”,把很多人推到了对立面,这是继续碰撞。

伊尹路径,看的是结盟动作。

现在已有共和党内部小派系,试图拉他入圈,前不久一次智库会谈,他以顾问身份出现,和三位议员私下讨论“高技术国家方向问题”。

外界猜测,他可能支持一个新的“技术派政治平台”,目前暂无实锤。

如果动这条线,伊尹换主的走势就跑不掉。

替罪羊路径,看的是责任链怎么栽。

一旦效率改革里出现明显民怨,尤其是教育、医疗、交通这些板块出状况,锅有可能扔给效率部。

到时候,“是他砍错了预算”“他不听规劝”“改革太快”这些话,就会轮番上台。

再加点选前操作,结局就会变得很现实。

最极端的是第五种——暴力事件。

目前没有任何确切证据,但网络讨论里,这种言论在增多。

Reddit高热帖评论频繁提及“人身风险”,美国政府有完整安保系统,但历史上也不缺这类先例。

公开活动越来越少,近两次发布会都转为闭门模式,效率部内部泄露的邮件中,提到“改进接触方案”“优化出入路线”,也是实锤。

马斯克还在发布X平台动态,还在搞火星直播,没见他怂,也没见他后退。

这五条线,有人说一定不会全走完。

也有人说,这人就像套上五个剧情线的NPC,你以为他往A走,他偏扭到E去,没人押得准。

不管结局是哪一个,这场事已经不只是改革。牵扯到太多钱,太多权,太多脸面。

现在的问题不是他想怎么收场,是别人想让他怎么收场

参考资料:

腾讯新闻《马斯克推动“政府效率部”改革引发高层不安》2025年6月报道

华尔街见闻《马斯克改革预算制度:三句话改了政府拨款逻辑》2025年6月分析文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7-05

标签:科技   车裂   结局   效率   预算   路径   项目   政府   系统   财政   美国政府   议员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