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进入夏天的时候,曾经写过一篇文章,说的是宁波人喜爱的小龙虾。未曾想今年吃货们的热情并不高涨,以往一位难求的东裕夜市,也没了热火朝天的架势。
买三斤送一斤、99元三斤的行销广告,同样没能留住夜宵大神们的“胃”。
小龙虾,仿佛突然间失去了光环。无论是清蒸、蒜泥、十三香,统统不香了。
有人说是消费降级,但一份小龙虾,能降多少级。最有说服力的看法来自于民间:大家吃厌了。美食选择多了,谁还会一往情深一直盯着小龙虾不放呢?更何况因后者走红的横纹肌溶解症,或多或少让公众压抑住了嘴瘾。
据餐宝典近日发布的《2024~2025中国餐饮品类闭店率》数据显示,2024~2025闭店率最高的餐饮品类是小龙虾,闭店率高达37.2%,较2023-2024年高出5个百分点。
而再细致的看,前一年的闭店率榜,小龙虾并列第一。也就是说,当食客对于小龙虾的热情减淡时,资本也在选择逃离。
一家连锁龙虾店负责人透露:“2023年暑期旺季日销2000斤很轻松,现在售出1000斤就算不错。”客流减少了近四成,营业额仅维持去年同期的七成左右。
这样的现象局限于一地,从江苏盱眙到湖北武汉,从上海到北京,小龙虾餐厅正经历一场前所未有的沉默。
再说回,东裕这块夜宵热土,也在经历一场“冷静期”。
这个位于中河街道东裕新村附近的商业地带,五彩缤纷的灯牌是其一大标志,从贸城中路自西向东行驶,闪烁的霓虹灯,让你仿佛置身于香港的旺角、台湾的士林、澳门的官也街。
和往年相比,今年闭店的商铺有点多,许多店铺挂着招租、转让和店铺升级的广告。因为人少,主干道两侧,吆喝的声音显得特别扎耳。一句帅哥美女来看看,也没能让人提起半点进店消费的兴趣。
一位朋友说,以前来东裕最怕遇见熟人,因为一碰上就要喝上几杯,现在来东裕最怕约不到人,因为大家似乎都没了时间。
这样的东裕,真是让人又爱又恨又捉摸不透。
说起东裕夜市,平时爱吃个宵夜的朋友一定不会陌生。它位于鄞州区的贸城东路,由旧厂房改造而成,特色就是台湾小吃和一些仿台湾夜市风格的店面。
目字型结构的商业区,聚集了数十家来自天南海北的美食,几乎隔一段时间,你就能见到最走红的餐饮出现。从早前的小龙虾,到之后的淄博烧烤、鹤岗小串、天水麻辣烫……
在科技路美食街、宋诏桥夜宵摊相继走入历史后,东裕夜市俨然成为新城区的夜宵一哥。网上随处可见攻略和推荐帖,是宁波夜市圈的顶流之一,不仅有网红博主前去打卡探店,还吸引不少剧组前往拍摄取景。
地道的烟火气,让挑剔的宁波人也不得不被其折服。
而在2015年之前,这里是下应镇六村村的村办工业园。车子进进出出拉的全是钢筋水泥、纺织品,跟现在完全两种样貌。由于地处新城区,随着城市化的推进,退二进三成为很多村办工业园区的新出路。
在鄞州新城区,这块地是当之无愧的黄金地段。2002年,鄞州撤县设区,建起了新城区,一年后,东裕新村整体迁建形成,这是鄞州区首个成建制拆迁农户社区,涵盖了原下应镇的里段村、外段村、林家村、六村村等六个村的村民。
这个巨大的群体,加上南边高教园区的8万左右师生和附近十几个中高端小区的近十万人群,这些人群构成的消费力,足以打动许多资本方。
2015年,一家管理公司接手了这里。经过了历时一年左右的改造,将其变身为十里街区餐饮夜市。但夜市虽然延续了原先贸城东路大排档一条街的美食传统,却没有其他拿得出手的“独门秘笈”。
放眼它的周边,5公里的半径内,群雄逐鹿。万达广场、明州里、联盛、印象城、银泰城、钱湖天地……周边不下10个大型商业广场,吃喝玩乐,各有各的主打餐饮。
市场反应冷淡,人气趋于低迷,看似小打小闹的十里街区陷入“上不上、下不下”的尴尬境地。不破不立,彼时的运营方在之后找到了一个突破口:错位竞争,采取24小时不打烊模式,尝试打造“不落幕”的商业特色街区。
不打烊的概念,让很多“赶第二场”的宁波人迷上了这里。潮流文化、涂鸦艺术、集装箱工业元素、公共创意的涌现,也让精力旺盛的年轻人,将这里视为夜玩胜地。
这是一桩多方受益的生意:地块成功转型、周边商圈形成、消费者图到了乐子、商家赚钱、村民分红增加……
2023年宁波一家媒体曾报道:十里街区的年营收超过1.5亿,日均客流在5000人次左右。这组数字,还是很亮眼的。
每天夏天,这里喝啤酒吃龙虾,每年冬天,这里吃火锅品骨头煲,老板们吹牛说:在这里,可以满足任何一个挑剔的胃。晚上九点后,来自宁波城区各个方向的出租车、网约车,将赶第二场的客人,陆陆续续送到这里。
一位食客的说法道出了很多人的心声:“这里既像大排挡,又不像大排挡,就是热闹,有氛围,感觉不压抑。”
新鲜感、亲民性和轻松感,是一个夜市成功的标志性特质,只是物质层面的吸引力实在太多了,对于健康饮食的追求,让重油重盐的夜宵,慢慢少了很多市场,加上遇上没有世界杯、欧洲杯的加持,作为消费主力的男士,也纷纷涌向了台球房和夜骑、夜跑上。
经济大环境的影响也不容忽视,很多人收入增长放缓,大家的消费更加谨慎了,像夜宵这种不是刚需的消费,会被大家最先砍掉。
更有趣的一个段子,折射出社会各个圈层的无奈:70后摆地摊养大了80后,80后996供出了90后,90后当“韭菜”撑起了直播经济,00后一边骂着“摆烂”一边偷偷努力——这才是大家最擅长的生存哲学:骂归骂,该扛的担子一寸都不会少扛。
当70后不敢喝了,80后喝不动了,90后没空喝了,00后懒得喝了,夜宵的氛围也就淡了。
更多内容请关注我的微信公众号锋所欲见
更新时间:2025-08-23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