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8日,是圆明园罹难165周年纪念日。1860年10月18日,英法联军闯入圆明园,打砸抢烧,将这座满清王朝历时百余年建起的有“万园之园”之称的皇家园林劫掠一空,大火持续烧了三天,大量珍奇古物和建筑被焚毁,损失难以计量。
火烧圆明园成为中国近代社会屈辱史的节点性事件。
因为免门票,这一天圆明园游客格外多,尤其是平日单独收费的西洋楼遗址区,更是人头攒动、摩肩接踵,十分热闹。
大概是因为石制建筑构件较多的缘故,这一区域遗留下来的古物较多。从中,我们也能看出,即便是在整个社会愚昧腐朽、贫困落后的清代,爱新觉罗家族依然过着穷奢极欲、纸醉金迷的享乐生活。只是,这一切如今都已经掩埋在历史的废墟里。
网上流传着一个故事性极强的传说,据说给英法联军带路进入圆明园的,是龚自珍的长子龚橙龚半伦。
龚自珍这个人,我们都熟,选入教科书的那首“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穿透历史时空响彻古今。
野史杂说中记载,英法联军攻入北京,作为英国公使翻译的龚半伦,积极怂恿外国侵略者去圆明园打砸抢烧,并趁机窃取财宝。双方谈判时,龚半伦还代表英方百般刁难恭亲王奕䜣,奕䜣怒斥他:“你等世受国恩,却为虎作伥,甘做汉奸!”龚半伦回击:“我等本是良民,上进之路被尔等堵死,还被贪官盘剥衣食不全,只得乞食外邦,今你骂我是汉奸,我却看你是国贼!”一席话怼得恭亲王奕䜣哑口无言。
这一番看上去针锋相对、精妙绝伦的唇枪舌战,虽然让人很过瘾,却系文人编造,并非史实。事实上,无论是清宫档案、英法官方文献,还是英法联军当事人的回忆录中,均未提及龚橙参与焚园事件。
时任英国驻华全权专使、英军指挥官的额尔金爵士的日记和作战记录中明确记载,焚毁圆明园的决策,主要源于迫使清廷屈服的战略考量,这一决策由英法高层制定,并无“汉奸引导”的记载。
而有人根据龚橙的生平考据,龚橙担任英国外交官威妥玛幕僚的时间主要是在1860年之后,且其活动范围集中于上海、香港等地,不太可能穿越时空跑回1860年10月18日的北京圆明园给英法联军带路。
历史上真实的龚半伦,虽出身书香门第、家学深厚,才华横溢,精通多国文字,却不容于时世,报国无门,最终对腐朽官场绝望。
所以,当我们今天站在圆明园荒芜的残垣断壁前,痛斥侵略者的残暴时,更应当深思,为何五千年文明的华夏,在进入现代社会的前夜却坠入黑暗无望的深渊,我们又该如何避免历史的悲剧重演。
更新时间:2025-10-21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