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市场资讯
(来源:明见局)

“董事会对市场变化反应太慢,管理层变动决策也拖泥带水”,新提名人选Sørensen直言,道出了基金会急于换血的根源。
作者|柯柏妮
当市值蒸发超1.98万亿元人民币、裁员9000人的阴霾尚未散去,丹麦制药巨头诺和诺德又抛出一枚重磅炸弹。
10月21日,公司公告显示,董事长Helge Lund(龙海歌)将携董事会副主席及5名独立董事集体离职,这场覆盖董事会超半数席位的集体出走,瞬间将这家百年药企推向舆论风口。

撕破脸,控制权博弈被摆上了台面
“这不是常规换届,是董事会与大股东的彻底摊牌”,10月21日,诺和诺德一纸公告在全球医药圈投下惊雷,董事长Helge Lund(龙海歌)携董事会副主席Henrik Poulsen及5名独立董事集体宣布,将于11月14日特别股东大会后离职,仅留任Kasim Kutay等5名董事。
这场覆盖董事会超半数席位的“大逃离”,创下这家百年药企史上最剧烈的高层震荡。
矛盾的核心直指控股股东诺和诺德基金会,龙海歌在声明中坦言,分歧聚焦于董事会更新路径。
具体来看,董事会主张“渐进式调整”,在保持战略连续性的基础上增补专业人才;而手握多数投票权的基金会则坚持“彻底重组”,要求更快完成人事迭代。当基金会的强硬立场无法撼动,现有董事会最终选择以集体离职的方式让道。
目前,大股东已火速抛出解决方案:提名前CEO Lars Rebien Sørensen 出任新董事长,任期限定2-3年,同时推选Cees de Jong等3人进入董事会。
值得注意的是,Sørensen早在今年5月就以观察员身份进入了董事会,而那一天恰好是原CEO周赋德被免职的日子。
也就是说,这场控制权博弈,实则已酝酿半年之久。

业绩崩塌倒逼大股东“夺权”
基金会的强硬姿态,或许源于对公司现状的深度焦虑。这个靠司美格鲁肽登顶“欧洲市值最高上市公司”的巨头,似乎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增长危机。
业绩方面,公司2025年Q3财报显示,司美格鲁肽销售额同比骤降18%,美国市场占有率从72%暴跌至58%。
曾经的“全球药王”被对手礼来死死咬住,今年上半年,礼来替尔泊肽销售额达147.34亿美元,与司美格鲁肽的差距不足20亿美元,市场份额已升至37%。
雪上加霜的是,公司两度下调2025年业绩预期,销售额增速从13%-21% 砍至8%-14%,营业利润增幅同步缩水。
由此,资本市场用脚投票。自2024年下半年起,诺和诺德股价持续跳水,一年内跌幅超50%,市值从5000亿美元蒸发至2370亿美元,缩水规模相当于1.98万亿元人民币。市
同时,值崩塌直接冲击高管薪酬。原CEO周赋德2024年总薪酬从952万美元降至797万美元。
更值得注意的是长期隐患。司美格鲁肽中国核心专利2026年即将到期,国内已有47家药企排队布局仿制药;美国市场中,复合药房将药价打到1.5折,连FDA都无力管控。
“董事会对市场变化反应太慢,管理层变动决策也拖泥带水”,新提名人选Sørensen直言,道出了基金会急于换血的根源。

裁员节流能否救局?
11月14日股东大会后,Sørensen领导的“过渡性董事会”将正式接棒。摆在这支新团队面前的,是三重需要破解的困局。
首先是战略执行的提速考验。基金会给Sørensen定下了明确的KPI:未来2-3年必须支撑新任CEO杜斯特达推进转型计划,同时物色长期掌舵人。
杜斯特达上任仅一个月就祭出“裁员9000人”的狠招,试图每年节省12.6亿美元开支,但这一规模达员工总数11.5%的裁员能否真正精简架构而非引发核心人才流失,仍存变数。
其次是专利到期前的“抢跑战”。距离2026年专利到期仅剩半年,诺和诺德一边加速布局自动注射笔等剂型创新,一边押注多靶点新药CagriSema,但这款寄予厚望的管线要到2027年才出III期数据。
最后是全球市场的守土之战。在美国,礼来凭借21%的减重效果持续抢占份额;在中国,减重药虽处放量期却尚未下沉至低线城市,而国产药企已在县域市场布局仿制药渠道。
从市值巅峰到内讧换血,诺和诺德的动荡恰是GLP-1战场的缩影。当昔日王者陷入控制权与生存战的双重绞杀,全球减肥药市场的格局洗牌,或许才刚刚拉开序幕。
(内容来源于网络公开信息,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请谨慎辨别。)
更新时间:2025-10-28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