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故事|80后“脂渣哥”年炸600吨肉!凌晨两三点支油锅,夫妻共守人间烟火气

凭着最真实的人间烟火气和有温度的销售,景德镇的“鸡排哥”火了!在青岛北村市场,有一对80后夫妻,用朴实和勤劳,坚守服务者角色,书写着商家和消费者双向奔赴的故事。

在青岛,脂渣不仅仅是一种酥香可口的特色小吃,更是一代人的味觉记忆。青岛北村市场一家脂渣店柜台前,总是排着长队。开店的夫妻俩用十多年的青春与汗水,将小店经营成年消耗600吨猪肉的“脂渣工坊”。一份真诚的脂渣,成为连接游子与故乡、传递佳节祝福的独特味道,也让这种“青岛伴手礼”走得越来越远。

拒绝“高效率”

中秋月圆,国庆同至。当大多数人正沉浸在佳节将到的喜悦中,计划着出游与团聚时,在青岛北村市场内,有一处地方的灯火,却比平常亮得更早,空气中的脂渣香气,也愈发浓烈。凌晨两点,整座城市还在熟睡,80后孙明杰和吕玲夫妇已经开始了他们一天中最忙碌的“备战”,作为青岛特色美食的脂渣,进入了销售最旺季,凌晨两点开干,这已是近期常态。

9月29日一早,记者来到“北村脂渣”的摊位前,看他们如何做好“青岛伴手礼”脂渣。

“现在加夜班也干不出来了,最近忙得不可开交,过节了,更不能糊弄。大家都是送亲朋,口味质量还是第一。”北村脂渣负责人孙明杰告诉记者,以往是凌晨四五点开始忙碌,但最近半个月都是凌晨两三点开始忙到晚上九点,节前高峰时期能够销售几千斤,即便工作量翻倍,孙明杰夫妇依然坚持“现炸现卖”的原则,坚持把控原料和油品。

孙明杰认真熟练地检查着送来的新鲜猪肉,每一批都要经过他严格的“体检”。“脂渣要好,原料是第一关。我们必须用新鲜的猪前腿肉和五花肉,肥瘦比例有讲究,这样炸出来的脂渣才能酥而不腻,香脆可口。”记者看到,孙明杰手上留下不少常年与油温打交道留下的印记。孙明杰是日照人,妻子是诸城人,起初是在青岛创业卖猪肉,偶然的机会去学习了炸脂渣。

“我主管生产,她主管销售。”这十几年来,孙明杰和妻子分工明确,孙明杰负责后厨炸脂渣,妻子吕玲负责给顾客称重包装,与现场的顾客热情地打招呼,记者看到,毕竟是十多年磨合下来的“夫妻流水线”,运转得十分默契,不一会就能帮顾客打包好脂渣。

“我对品质有要求,一定是要鲜肉现炸,脂渣这东西,吃的就是新鲜出炉的酥香,没法预制。”孙明杰告诉记者,每到中秋春节的时候,订单都会暴增,有顾客曾建议他们提前炸好备下存货销售,或者每锅多放肉以提高出产效率,但都被孙明杰委婉回绝了。从学习炸脂渣再到开店创业,孙明杰已经和妻子跟脂渣打了15年的交道。起初脂渣种类单一,只有两种,一种肥瘦相间,一种全瘦肉,后来根据顾客口味提升与市场需求变化,孙明杰开发了十几种脂渣产品,备受顾客欢迎。

“我们的脂渣能成为大家的选择,全是多年的老顾客信任。”在操作间,孙明杰和工人将大块精选的猪前腿肉送入切片机,动作干脆利落,油花在锅中欢快地滋滋作响,以往需要人工搅拌,如今借助机器的帮助,提高了不少效率。记者看到,两口大锅同时开炸,脂渣飘香。

“火候的把握、时间的控制,都十分关键。”孙明杰一开始特意跟着青岛脂渣圈内有名的师傅学习,后来靠自己不断摸索,“也是吃了不少苦,特别是烫伤。”孙明杰说,脂渣的油温很高,一般在200℃左右,因为需要把猪肉里面的油“炼”出来,又需要保持酥脆的口感,所以说它的温度就会比较高,尤其是最后出锅那一瞬间油温接近300℃,出锅的时候一旦没有做好防护措施,就容易烫伤,甚至迸溅到脸上。

吕玲热情地给顾客打包脂渣。

“小添头”成大厚道

“说好一斤,我们就给足分量,只多不少。”记者注意到,但凡是来到摊位上的顾客,吕玲都是先抓起一把脂渣递给顾客品尝,在称重包装时,吕玲总会习惯性地多抓一小撮,最后收银时给顾客抹零,这个小小的“添头”习惯,他们坚持了十多年。也或许正是这点滴的厚道,吸引了众多回头客,让小两口的脂渣店通过口口相传,甚至吸引了全国各地的网购订单。

随着生意越做越大,夫妻俩的作坊变成5个人忙碌。年炸600吨猪肉,不仅成就了他们自己的小康梦,也带动了其他人的就业,更有徒弟,慕名而来找孙明杰学习制作脂渣的工艺。

“我基本上每次过节都来,会带回老家给亲朋,青岛的脂渣最地道。”顾客陈女士告诉记者,她已经连续订购第四年,因为价格实惠,服务热情,她一直坚持来。

“今年炸六七百吨没问题,去年炸了五百吨猪肉。”孙明杰解释,通常情况下,4斤6两左右的猪肉能够出一斤脂渣,虽然没有严格统计过,但这个数量依据以往鲜猪肉订货的合计得出。记者粗略计算,600吨猪肉,换算下来是惊人的120万斤,节假日最少要炸3000斤到5000斤猪肉,这庞大的数字背后,是夫妻二人十多年如一日雷打不动的早起和高强度的体力付出。

“大姨放心,我保证给孩子寄过去。”孙明杰安慰老人,一名年迈的老人购买完脂渣后,将自己从家里带来的袋子递给孙明杰,请求他帮忙将这些食物和脂渣一起快递给外地的孩子,纸条上手写了一份孩子的地址。消费者曲女士告诉记者,在很多老人眼里,小两口经营的不仅是一个脂渣店,更是一个温暖驿站。不仅炸出了脂渣的金黄酥脆,也炸出了顾客的绝对信任。

“说不累都是假的,比平时提前两个小时起床,浑身都跟散了架一样。但一想到我们的脂渣能出现在大家团圆饭桌上,心里就特别得劲儿。”当记者问及两人如此辛劳是否觉得疲惫时,孙明杰对记者憨厚地笑了,在他眼中,勤劳致富是真实存在的,一切都值得。

“我们就是普通老百姓,能吃苦也是一条出路,这600吨肉,每一斤都是我们用汗水‘炸’出来的踏实感。”当记者谈及未来的规划,孙明杰没有豪言壮语。他们说,就想守着这口锅,把脂渣的味道做得更精,把品质守得更牢,留住更多顾客朋友。

(文/图 半岛全媒体首席记者 钟迎雪)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9-30

标签:美食   青岛   烟火   人间   夫妻   故事   凌晨   顾客   猪肉   记者   妻子   前腿   肥瘦   酥脆   称重   小两口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