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物流打破外资卡脖!京东全球仓落地,中企出海握主动权

文 | 锐观经纬

编辑 | 锐观经纬

中国车企出海有多难?

明明产品性价比碾压对手,却要在物流环节看外资脸色,海运被日韩欧企业垄断,运费三年涨3-4倍,售后备件要依赖跨国物流商,响应慢还常丢件,连维修数据都要被海外监管卡脖子,稍不留意就面临数千万罚款。

2025年10月15日,京东物流与小鹏汽车在迪拜启用中东最大备件仓,这个由中国企业全程主导的物流节点,为何能让中企出海格局反转,中国物流到底靠什么打破外资垄断的枷锁?

长期以来,中国制造业出海始终被物流“卡脖子”,全球汽车海运市场中,日韩和欧洲企业占据超70%的运力,中国自有专业汽车运输船仅10艘左右,车企出海只能接受“一舱难求”的被动局面,2021年全球汽车运输船租金曾暴涨103%,直接推高整车出口成本。

除了海运,海外售后更是重灾区,传统跨国物流商只做简单仓储运输,不管库存优化和本地响应,导致中国车企在海外常面临“车能卖出去,配件跟不上”的尴尬。

更棘手的是监管壁垒,2025年9月,比亚迪、小鹏等5家中国车企就因维修数据开放问题,被澳大利亚监管机构警告,每家最高可能面临4700万元罚款,本质就是外资主导的物流服务体系未能适配海外监管要求。

打破困局的关键,在于中国物流企业构建的全球一体化供应链能力,京东物流用“全球织网”给出了答案,截至2025年6月30日,其海外仓数量已超130个,覆盖全球23个国家和地区,总管理面积突破130万平方米,这些仓库不是孤立的存储节点,而是能承接端到端全链路服务的“中枢枢纽”。

小鹏汽车中东备件仓的落地就是最好的证明,这个位于迪拜杰贝阿里保税区的仓库,存储超千种汽车配件,涵盖小鹏中东主力车型的维修保障需求,从国内制造基地发货、港口集货、集装箱运输,到清关质检、入库分拣、订单履约,全流程都由京东物流一体化系统把控。

与传统跨国物流商的刚性服务不同,京东物流更像“供应链外脑”,深度参与车企的海外运营,在与小鹏合作前,京东物流已完成中东地区仓网布局,凭借密度优势快速响应选址需求,还将一线收集的客户反馈直接推送至车企总部。

服务某车企时,京东物流发现挡风玻璃运输破损率高,便主动建议将“三片一架”改为“两片一箱”,既减少投诉又降低退换成本,这种主动优化的能力,源于其在3C、家居等行业积累的成熟经验。

通过减少搬运次数、优化中转节点、构建前置仓网络,将高频消费品的物流效率逻辑复用到汽车行业,只是服务对象从消费者变成了4S店,SKU从家电变成了汽车备件。

京东物流的智能系统让海外物流从“被动应对”变成“主动掌控”,小鹏中东备件仓采用京东自研的WMS+TMS系统,实现库存可视化和绿色运营,通过与4S店订单系统打通,实时掌握终端需求,将消耗数据反哺主机厂,精准配置货物结构。

这种智能化能力已在多个合作中验证成效:与上汽通用五菱合作后,对方售后备件满足率提升8.25%,同时减少库存金额千万级。

为某知名新能源车企搭建FDC前置分拨中心网络,覆盖22-25个省份,大幅提升配送时效并降低库存占用,在吉利西安智能仓,通过智能算法优化拣选和运输路径,实现全流程精益化运营。

随着合作的深化,京东物流的“朋友圈”已覆盖汽车产业链上下游,2025年10月以来,除了小鹏,京东物流还先后与长安汽车、宁德时代等企业达成合作,服务范围从汽车零部件延伸至整车厂。这种深度绑定的背后,是中国车企对物流自主权的迫切需求。

海关总署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中国汽车出口平均单价突破2万美元,五年增长超50%,中国品牌已进入欧洲中高端市场,竞争焦点从“卖出去”转向“服务好”。

J.D.Power的研究表明,成熟汽车市场中,售后服务体验对品牌忠诚度的贡献度高达35%,远超产品性能和价格因素,而海外服务网络完善的车企,客户回购率比服务薄弱的企业高出15个百分点。

京东物流的崛起,不仅让车企受益,更推动中国物流从“企业降本”走向“社会降本”。

物流成本在整车成本中占比显著,通过智能调度和仓网优化,京东物流帮助合作企业提升效率的同时,也在践行《有效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行动方案》的要求,向2027年社会物流费用与GDP之比降至13.5%的目标迈进。

其AI智能调度系统将仓网、库存、干线、末端统一规划,计算最优路径,这种“智能协同网络”正是刘强东成立京东物流的初心。助力中国社会化物流成本从超过18%降低到6%-8%。

如今,中国物流的出海已不再是简单追随制造业,而是构建自主可控的全球供应链体系,京东物流在海外的布局,不仅解决了车企的物流痛点,更输出了中国的效率范式:数据化清关提升周转速度,AI调度实现全球统一履约标准,多层级仓网保障备件及时供应。

从汽车到3C家电,从中东到欧洲,中国物流企业正在用智能化、协同化的能力,让中企出海不再依赖外资物流,而是掌握定价权、服务标准制定权和供应链主动权。

当小鹏汽车在迪拜的备件仓高效运转,当吉利、上汽通用五菱的库存周转持续优化,当中国汽车出口量跃居世界第二,这背后正是中国物流的崛起之力。

外资垄断物流的时代正在落幕,中国企业用自主研发的智能系统、遍布全球的仓网布局和深度协同的服务能力,为制造业出海搭建起坚实桥梁。

未来,随着更多中国物流企业“走出去”,中国制造不仅能凭产品赢市场,更能靠供应链掌主动权,这才是中国经济全球化的核心竞争力。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1-11

标签:科技   主动权   外资   全球   物流   中国   备件   中东   汽车   海外   智能   库存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