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老化大调研5 看个电视直播有多难 开机+15秒广告+按键10次 电视越智能 老人越害怕

记者走访

专为老人设计的电视仍是稀缺品

11月17日,华商报大风新闻记者走访了西安几家家电店家,试图寻找专门适合老年人观看的电视机。然而,几乎所有销售人员都表示,目前市面上没有专门为老年人设计的电视机。不过,一些机型在操作上相对简便,例如设有一键直达机顶盒的快捷按钮,或可通过语音实现基本人机交互功能。

某品牌电视的销售人员表示:“目前,我们没有专门针对老年人的电视型号,但很多型号有长辈模式,该模式下字体大,操作简单,影视内容都是老人喜欢的经典电视剧、戏曲等,而且大部分资源都是免费的,不用担心老人误触消费。”

另一品牌电视的销售人员告诉记者:“现在几乎所有电视机功能都差不多,都兼容机顶盒和网络电视,关键是老人会不会用。如果老人不熟悉智能电视的网络功能,可以通过机顶盒观看节目,并确保每次关机前将电视设置为机顶盒模式。这样,下次开机时就能直接进入机顶盒界面,用机顶盒遥控器操作。”

一个品牌电视的销售人员向记者推荐了一款面向老年人的智能电视。据介绍,这款电视专门为老人设计,宣称“爸妈开机就会用”,内置长辈模式,能够根据老人的观看习惯推荐节目,操作简便,还配备一键看电视的功能。不过,该电视仍需外接机顶盒或卫星锅等设备。由于店内没有样机,记者未能现场体验。

行业标准

N个标准管不住一个“适老化”

2021年发布的《智能电视适老化设计技术要求》明确提出,智能电视应配备“简捷模式”,并在开机时主动提供选择。记者在刘阿姨家的电视上找到了这一功能,但它与“设置”一样,以图标形式隐藏在界面角落,而非开机弹窗。对于不熟悉智能设备逻辑的老人来说,想找到这些功能无异于“大海捞针”。

2022年发布的《适用于老年人的家用电器通用技术要求》进一步细化了交互标准:遥控器按键最小尺寸为12mm×12mm,操作力应不超过180g;语音交互响应时间需小于1.5秒,方言识别率应达到85%以上。

2023年,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又发布三项行业标准,对有线电视、IPTV、互联网电视的开机时间、操作路径、付费提示等提出明确要求。其中,有线电视和IPTV必须默认“开机即全屏直播”,开机时间不超过35秒,且不得设置“一键付费”。同时,两类电视的遥控器都需设置名为“看电视”的直播快捷键,一键直达全屏直播。

《互联网电视业务技术要求》则规定,互联网电视应用启动时间宜小于3秒、不得超过5秒,如启动时展示广告,其时长应计入启动时间。在付费提醒方面,订购、退订均不得使用“一键付费”,所有连续扣费业务也必须在扣费前进行明确、主动提示。

2025年8月,中国视像行业协会发布了《适老化电视人工智能技术要求》,成为首个利用AI技术全面提升电视适老化水平的团体标准,标志着智能电视产品正从传统娱乐设备,向家庭健康管理中枢与适老化服务入口转型。

但记者发现,过去行业在适老化设计方面的尝试,只是表面的调整,往往只是解决了“看得清、按得动”的表层问题,却未能从根本上改变老年人使用产品时面临的困境。

数据显示

78%老人每天看电视超4小时

超半数却“不敢随便换台”

海尔视听的一项调研显示,78%的中国老年人每天看电视超过4小时。然而,与他们的高频使用形成反差的是,超过一半的老年人因为电视和遥控器操作复杂而不敢随意切换频道。

调查还发现,71%的老年人需要依靠子女远程指导,才能完成从寻找节目到付费观看的整个流程。平均拥有20个按键的遥控器误触率高达62%,许多老年人甚至不得不在常用按键上贴胶布固定,只为确保能顺利回到熟悉的频道。

对于老年人而言,电视早已不只是娱乐设备,更像是陪伴日常生活的“有声伙伴”,甚至是了解世界的主要途径。但现实是,过半老年人被复杂的遥控器和多级菜单“挡在门外”。原本简单的“打开即看”变成了“账号登录—App跳转—多级菜单”的层层关卡。当聚合App、会员体系、二维码登录不断增加操作难度时,不少老人逐渐失去控制电视的能力,甚至产生明显的“能力羞耻感”,把不会用电视视为自己“变笨了”的标志。

65岁的杨阿姨来自河南,两个月前来到西安照顾即将上小学的外孙。白天外孙上学、女儿女婿上班,她唯一的消遣便是看电视。然而面对女儿家横跨整面墙的华为智能电视,她却完全不知道怎么操作。打开电视后映入眼帘的几乎都是付费内容;前一天刚看的节目,第二天又不知道从哪里继续播放。女儿虽然教过几次,但她每次拿到遥控器就忘了步骤。

“问多了怕女儿女婿嫌我笨,我就不好意思再开口了,也就慢慢不看电视了。”杨阿姨无奈地说。电视用不了,她只能拿起手机打发时间,但手机看久了眼睛吃不消,最后只好一个人坐在空荡荡的房间里发呆。

记者手记

行业的适老化设计更多是表面微调 没触及“痛点”

方言识别不准、突然弹出的广告、复杂的会员体系——这些对年轻人而言或许并不算什么障碍,但对老年人来说却是跨越“数字鸿沟”的一座座高墙。我们常常认为智能电视的普及代表了信息时代的进步,但殊不知,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细节,正成为老年人日常生活中的一大困扰。

老年群体的用屏痛点,几乎具有高度的共性。视力的下降使得他们难以清晰地辨识界面,听力的衰退让声音的辨识变得艰难,而认知能力的变化则让复杂的操作成了一道难以逾越的障碍。智能电视和其他智能设备的设计,虽然在功能上越来越丰富,但却忽视了这一群体的实际需求。

过去,行业在适老化设计上的尝试,常常停留在“零散补位”的层面——比如放大字体、增大按键,似乎只是从表面上做了些微调,然而这些修改并没有触及到真正的痛点。更深层次的问题,如“操作逻辑适配”和“情感需求满足”,却鲜少得到关注。大多数智能电视依旧需要繁琐的操作流程,菜单层级深、功能选择多,这些对老年人来说,无疑是一种巨大的挑战。

现代智能电视普遍采用的“广告推送”和“会员体系”,完全没有考虑到老年人群体的实际需求。老年人可能并不关心新上映的电影或推荐的电视剧,而是希望能简单地打开电视,看自己熟悉的频道,获取最基本的娱乐和信息。然而,层层叠加的广告、复杂的会员登录流程和一键通道的缺失,令他们深感无奈。方言识别不准确的不仅让老人产生挫败感,还使得他们对技术的信任度大打折扣。

这让我们不禁思考,智能电视的“智能”究竟是为谁设计的?是否每一次功能更新、每一次设计迭代,都考虑到了老年人群体的实际使用需求?显然,当前的行业进展,距离真正的适老化设计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如何让技术更好地为老年人服务,不仅仅是改善界面的清晰度、增大按键的尺寸,更应该从用户的情感需求和操作习惯出发,重新思考操作的逻辑、简化流程,让科技成为老年人生活中的有益助手,而不是无形的障碍。 华商报大风新闻记者 袁金会 袁红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1-25

标签:数码   电视直播   按键   害怕   老人   智能   广告   电视   老年人   操作   机顶盒   遥控器   功能   记者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