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切始于十年前的春天。
2016年4月27日,在人民大会堂的领奖台上,京东物流四川阆中配送站捧回了国家邮政局颁发的“最美快递员”团队奖。次日,京东创始人刘强东宣布:
将4月28日定为“配送员日”,以此致敬奔波在一线的快递兄弟。
今年4月28日,京东物流“一线员工日”迎来十周年。如今,这个“配送员日”也早已升级为覆盖仓储、运输等全岗位的“一线员工日”。
谁也没想到,这个源于荣誉的承诺,京东一坚持就是十年。在这十年中,京东物流一线员工增长超5倍,5年以上老员工近10万,其中一线员工占比80%。在这个平台上,有快递父子兵同行,有快递员在大城市买房安家,也有快递员实现安稳退休…
十年前,当同行疯狂卷价格,通过压榨快递员福利追求规模、资本价值和市占率时,京东物流以一种更朴实、真诚的方式进入快递行业并给行业带来了最深刻的变革。这也给了老鬼一个启发,所谓行业颠覆,从来不是黑科技轰炸,而是让最普通的劳动者活得有尊严。
借着这个“节日”,我们就来聊聊这件“小事”,以及京东物流是如何把这件“小事”做到“极致”的。
01
让一线员工活出尊严
在快递行业,京东物流是为数不多的为一线员工签订正式劳动合同并缴纳五险一金的民营企业。十年间,一线员工人数增长超5倍,近10万名五年以上老员工中,80%坚守在一线。这些数字背后,是无数个家庭的命运转折。
京东物流最新披露的财报,拥有超过37万名自营配送等操作人员,公司过去一年给参与仓储管理、分拣、拣配、打包、运输、配送及客服等运营的员工薪酬福利开支由2023年的553亿元增加11.2%至2024年的615亿元。
不仅是薪酬支出的逐年增加,京东物流还将“尊重一线员工”这件“小事”做到极致——签订正式合同、缴纳五险一金、奖励车辆、提供无息贷款…这些看似朴素的承诺,不仅让数万普通劳动者过上了有尊严的生活,更悄然改写着整个行业的规则与温度。
李超军,京东物流首批快递员,18年来从自行车送货到月入过万,再到在老家盖起四层小楼,为儿子置办婚房和汽车,用行动诠释“多劳多得”。当刘强东问他为何不转管理岗时,他坚定回答:“我就喜欢跑出去,和客户聊天!”这份对职业的热爱,源于京东给予的底气——稳定的收入、期权奖励甚至是“十年超级大佬”的荣誉。
京东快递员徐文义一家三代都扎根在京东,从骑着“二八大杠”送货到全家成为物流骨干,他感慨:“在京东买房买车,孩子上学,我这辈子值了。”他的故事并非孤例,京东一线员工中,父子、兄弟、夫妻并肩作战的案例比比皆是。这种“家文化”的延续,让漂泊的奋斗者找到了归属。
在京东物流的平台上,还有形形色色的奋斗故事,当95后快递员开着公司奖励的车送货,当55岁大叔骄傲地说“要在京东退休”,当女员工不再因性别被质疑体力,老鬼不禁感叹,这才是中国物流的“星辰大海”。
02
从福利到关怀,重新定义行业标准
京东物流的“小事”清单上,写满了同行有意无意忽视的投入:防寒防暑补贴、通讯补贴、司龄补贴、子女团聚津贴、无息购房贷款…这些福利不是口号,而是真金白银的兑现。
坦率讲,不管是过去的十年,还是当下的现状,飞速发展的中国快递业,都充斥着两个刺眼的标签:“流动率高”与“社保缺失”。
一方面,外包制盛行,多数企业为压缩成本,将快递员转为外包或众包,劳动合同、五险一金成为“奢侈品”;另一方面,年龄歧视隐现,行业默认快递员是“吃青春饭”的职业,40岁以上从业者寥寥无几;更让人心寒的是,社会和企业普遍缺少对快递员的人文关怀,社会对快递员的认知停留在“廉价劳动力”。
这种模式下,企业看似降低了人力成本,却陷入恶性循环:员工缺乏归属感、服务质量波动、客户体验下降、企业口碑受损。在这种环境下,京东物流选择了一条更笨且模式更重的路——把员工当资产,而非成本。
女打包员张伟,2014年初入马驹桥分拣中心时月薪4000元,如今通过"多劳多得"实现收入翻倍,更计划借助京东无息购房贷款政策,与货运司机丈夫在京置业。在男性占绝大多数的物流仓储领域,张伟对"兄弟文化"别有体会:"领导办事不绕弯子,遇到'618'大促,经理都带头搬货。"这种直率的管理风格,让她把异乡同事处成了家人——2024年春节,京东发放的3500元子女团聚补贴,让她首次带着高一儿子和女儿在京团圆。
张伟提到,她在京东的职业稳定性被很多同行羡慕:包吃住的园区宿舍、覆盖五险一金的保障体系,让张伟一家的生活得到改善。丈夫驾驶的9.6米厢式货车,正是用两年积蓄购置的营生工具。如今面对北京房价回调,这对夫妻正核算着"十年再奋斗计划":用京东员工专属无息贷款,在北京买房安家。
"系统越智能,越需要工匠精神",张伟的工位墙上,贴着"国补订单专项小组"的标识。2024年政府以旧换新政策实施以来,她日均处理的电脑订单激增,但指尖翻飞的打包动作依然精准如初——这或许正是京东蓝领文化的另一种注解:在技术迭代的浪潮中,普通劳动者的价值从未褪色。
无数和张伟一样的奋斗者们,在京东物流找到了自己的价值点:“揽收王”臧继全因业绩突出获赠汽车,还利用公司资源读完大学;女快递员周忠凤从洗碗工逆袭为成都有房一族,被刘强东赞为“励志典范”。
03
一场行业价值观的“静默革命”
在很多人印象里,快递员并不是一个多么好做的职业,风吹日晒不说,流动性极强,也很难受到尊敬,很多人可能也只是把它当作一份阶段性的工作。
而在京东物流,快递员不仅是一份可以光荣对外炫耀的工作,也是可以提供一辈子保障的稳定事业。我们看到,京东快递小哥可以在国庆70周年阅兵式上以“北京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身份前往天安门广场现场观礼;可以用京东员工专属无息贷款再加上自己的努力在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买房安家;可以正常退休,拿到全额的养老金…越来越多人逐渐意识到,快递员不应是“流动的劳动力”,而应是被尊重、有未来的职业。
站在这个角度,京东物流的十年实践,如同一块投入湖面的巨石,正在行业激起层层变革波澜——
政策倒逼:近年多地出台政策,要求快递企业为员工缴纳社保,行业“裸奔时代”终结;
人才争夺:越来越多快递公司企业开始提高一线员工薪酬、升级员工福利,防止核心人才流向京东物流;
公众认知:社会逐渐意识到快递员应是“有尊严的职业”,而非“底层临时工”
刘强东与一线员工喝大酒、吃火锅的片段,或许最能诠释这种变革的本质——“兄弟文化”不是居高临下的施舍,而是平等相待的真诚。
在老鬼看来,京东物流用“五险一金”“十年老员工家宴”等诸多“小事”以及对其长久的坚持,悄然完成了对行业的价值启蒙。快递行业的竞争,从来不只是速度之争,更是人心之争。 当其他企业仍在纠结“要不要对员工好”时,京东已用十年时间验证——善待员工的企业,终将被员工与时代共同善待。
04
结语
小事极致,终成大事。
很多创业者或者说老板,都喜欢这样一句话——“因为相信,所以看见”。大家都相信了,就尽力的去做,就会有一个好的结果。但真正能够将这句话作到且坚持的人,并不多。
十年间,京东物流用“先人后企”的坚持证明:企业的伟大,不在于创造了多少利润,而在于让多少普通人过上了体面的生活。当一家企业愿意为一线员工的幸福“较真”,行业的未来便有了温度与希望。
这件“小事”,京东物流做了十年,而它带来的改变,或许才刚刚开始。
更新时间:2025-05-07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