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英伟达被约谈的关键时间点,英伟达CEO黄仁勋却在减持股票。
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今日披露的最新文件显示,英伟达创始人兼 CEO 黄仁勋于 8 月 1 日-8 月 5 日期间累计出售约 22.5 万股公司普通股,套现约 4000 万美元(现汇率约合 2.88 亿元人民币)。交易完成后,黄仁勋仍持有近 7345 万英伟达普通股。
黄仁勋在近期已经是多次减持英伟达股票。在7月18日,黄仁勋就出售了7.5万股英伟达股票,在此前的4个交易日,黄仁勋合计减持30万股,套现约5092万美元。计划在未来减持最多 600 万股英伟达普通股。
在此之前,高管减持英伟达并未在市场造成多大波澜,市场之所以对减持保持冷静,最根本原因在于英伟达依然强的可怕。
但是在目前,英伟达再次减持,让人们嗅到了一丝不寻常的意味,英伟达在中国市场的变数越来越大了。
英伟达的算力芯片H20,被曝出存在严重安全问题,最近被国家网信办约谈,要求英伟达对华销售的H20算力芯片存在“追踪定位”和“远程关闭”功能漏洞后门安全风险问题进行说明并提交相关证明材料。
而英伟达两次否定没有后门。8月5日,英伟达首席安全官大卫·雷伯写长文解释:“在芯片里硬塞后门?那是给黑客送大礼!会毁掉全球信任,我们绝不干!”
如今英伟达6日深夜再发布长文称,英伟达芯片中没有后门、终止开关和监控软件。说“这些绝不是构建可信系统的方式,也永远不会是”。这是继8月1日后的再次回应。
它强调的依然是“我没有装”“我没有理由装”,而不是像国家网信办所要求的,“进行说明”“并提交相关证明材料”。所以这个回应,等于没有正面回应。
就在英伟达发声明的同时,中国互联网安全大会在北京开幕。360公司创始人周鸿祎在接受凤凰卫视采访时,被问到这事,他说:“从技术角度,很难判断芯片里到底有没有后门。硬件没驱动跑不起来,驱动就是软件,软件有漏洞很正常。但有意引入的漏洞叫后门,无意引入的才叫漏洞!美国政府逼着英伟达在芯片里加功能,咱们国家有怀疑,太正常了!”
他公开表示:360现在采购的AI芯片,只买华为,不买英伟达H20,国产芯片和英伟达确实有差距,但我们必须咬牙用,不然永远追不上。
周鸿祎说出了不少企业的心声,不少国内企业正在试图从英伟达的成熟的CUDA生态系统中出逃,本来这些企业是基于性能与性价比等纯商业逻辑上的考虑,但H20却基于政治博弈与科技霸权,塞入了一个权重最高的隐患,那就是安全漏洞。
英伟达现在遇到两难:公开设计,泄露核心机密,美方不同意;不公布,无以取信中方,中方通不过。这是美方把英伟达芯片当作一项针对中方的战略工具与武器,必然导致的结果。
英伟达H20拉动中国市场希望破灭,日媒:中国车企和半导体加速替换英伟达
要知道,最初美国为切断尖端技术流入中国,禁止了英伟达旗下最强的H100和A100芯片卖到中国,英伟达数据中心业务近5分之一的营收来源在中国。
英伟达为了适应美国政府的要求,精准阉割“特供版”H20芯片应运而生,仅仅两个月之后,美国政策松动又默许了H20的出口,这时候中国科技企业的订单蹭蹭往上涨,就在中美谈判之际,英伟达已经开始为进一步扩大对华芯片出口做准备。就在7月29日,路透社援引两名消息人士爆料称,英伟达向合约制造商台积电新增了30万片H20芯片的订单,这是一笔大生意。
当时英伟达对外放出主要论调,因为美国对华芯片管制,导致库存积压,英伟达对华出口H20,主要是为了清库存。清完库存,可能不再重启生产线。但后来英伟达却在台积电增加大笔H20芯片订单,那就不是简单的清库存,而是要重启生产线,扩大对华出口了。
如果H20在中国市场能起来,英伟达的业绩会蹭蹭蹭往上涨,并且将压制国产芯片的发展空间,一举多得。
但如今这个希望正在破灭。
据《日经亚洲》6日报道,为防止美国收紧出口限制、阻碍本土自动驾驶和其他技术的发展,中国车企和半导体企业加速替换英伟达芯片,本土采用率上升。
原本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华为系之外,中国主流新能源车企大多自动驾驶使用英伟达的Drive Orin计算技术平台。
除了H20这样的被用于智能驾驶云和数据中心的AI大算力芯片之外,像英伟达Orin-X和Thor两类智驾芯片,已成为国内绝大多数车企高阶智驾方案的主要选择之一。
但现在因为对H20安全后门的担忧,英伟达面临市场挑战。深圳咨询公司“高工智能汽车”的数据显示,2024年,在中国车辆数量最多的L0至L2级智驾解决方案市场中,地平线以33.97%的份额领先,Mobileye以20.35%紧随其后,英伟达则以14.71%位列第三。
未来这种国产化趋势进一步加强,英伟达可能会跌出前三。
最近的例子还有小鹏和蔚来。这两家原本主要由英伟达供应芯片的中国车企,都在最新推出的车型中搭载了其自研芯片。比亚迪、广汽、一汽、长城、吉利等越来越多的中国车企,正积极投资于芯片研发、制造和封装领域。
日媒报道提到,地平线、华为海思、黑芝麻智能、芯驰科技、芯擎科技等中国芯片企业正不断拓展国内车企客户。这一趋势也让中国头部芯片代工企业受益:行业龙头中芯国际目前的汽车及工业应用芯片制造占营收的10%,而3年前这一比例尚不足3%;排名第二的华虹半导体同样在无锡扩建工厂,专攻车规级芯片生产。
这种趋势之下,给英伟达带来了新的冲击。美国银行全球研究估计,5年内,中国本土品牌在汽车芯片总供应量中的占比从9%将上升到50%。
英伟达作为一个国际化科技企业,其庞大的市值天然需要中国这个最大的市场来支撑,但中国的核心诉求就是确保国家关键信息基础设施的绝对安全,AI时代,算力就是新的石油,也是国家战略的核心资源,承载着算力的芯片,它的安全性自然是重中之重。
黄仁勋的压力与危机:我们取得某项成就的同时,别人也在创造伟大
英伟达应该很清楚,痛失中国市场,始作俑是美方。拜登时期,它就作为美方封锁中国技术、遏制中国发展的战略工具。特朗普上任之后,又强化了芯片的博弈与制华工具属性。
中国不会坐视这一情况发生。而一旦中国彻底下定决心实现国产替代,对于英伟达而言,这不仅仅是丧失中国市场这么简单,诸多案例说明,中国市场一旦在AI芯片领域实现全方位的国产替代,必然在全球市场压缩英伟达的发展窗口与空间。
不久前,黄仁勋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至今仍然感觉每天都在面临倒闭危机,33年来每一天,每一分钟我都在压力中度过,感受着公司、客户与市场的重担,这种压力从未离开过我,我总在想,就在我们取得某项成就的同时,别人也可能正在创造伟大。
如今,黄仁勋不断套现的背后,或许就是这种压力的直观体现。而压力也让黄仁勋变得没有那么有自信了。资本市场是依靠信心支撑的,消弱信心是有过程的。而正因为全世界无数的人相信英伟达,相信美国的资本市场,美国资本市场才成为全世界经济的蓄水池。人们的信任不动摇,这个地位就不会改,不因为别的,就是因为还没有替代选项。
一旦这个替代选项如星火燎原的发展的时候,或许就是人们对英伟达信心动摇的时候。无时无刻不被压力困扰的黄仁勋,当下或许迎来了职业生涯中压力最大的时刻。
作者:王新喜 TMT资深评论人 本文未经许可谢绝转载
更新时间:2025-08-08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