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汪允祥

久别山东科技大学,恰似阔别一位老友,心中总萦绕着几分惦念。待到秋意渐浓,那份念想愈发炽烈,便毅然踏上归途,只为赴一场与科苑深秋的约会。穿过熟悉的校门,时光仿佛在此刻倒流,又似在瞬间铺展,往昔的记忆与眼前的景致交织,酿成一坛醇厚的秋光,在心底缓缓流淌。
刚踏入校园,便被一片铺天盖地的金黄撞了个满怀——那是银杏在深秋里绽放的极致浪漫。道路两旁的银杏树,早已褪去盛夏的青涩,换上了金灿灿的华服,宛如一列列整装待发的仪仗队,夹道欢迎着归来的游子。阳光透过枝叶的缝隙,筛下斑驳的光影,落在地上,织就了一张闪着碎金的地毯。微风拂过,银杏叶簌簌作响,像是老友在耳边轻声呢喃,诉说着校园这些年的变迁。抬头望去,树冠如伞,层层叠叠的叶片在阳光下泛着温润的光泽,每一片都像是被秋霜精心打磨过,边缘带着淡淡的红晕,似少女娇羞的面庞。偶尔有叶片挣脱枝头的束缚,打着旋儿飘落,舞姿轻盈而优雅,仿佛是秋的精灵,在空气中划出优美的弧线。拾起一片落叶,叶脉清晰如画,仿佛镌刻着科苑的岁月沧桑,指尖触及的地方,是时光留下的温润触感,带着阳光的暖意与草木的清香。

循着金黄的小径前行,意外地邂逅了几簇盛放的月季。本以为深秋时节,百花早已凋零,唯有菊与桂独占秋光,却不料这月季偏要与秋霜争艳,在万木萧疏中绽放出别样的绚烂。它们或植于花坛之中,或攀附于围栏之上,粉嫩的、嫣红的、洁白的花朵,在翠绿叶片的映衬下,显得格外娇艳动人。层层叠叠的花瓣,像是被精心雕琢过的锦缎,边缘带着自然的褶皱,裹着沁人心脾的芬芳。有的含苞待放,像一个个饱满的胭脂盒,蕴藏着无限的生机;有的纵情绽放,花瓣舒展,露出嫩黄色的花蕊,引得蜂蝶萦绕。这月季,不似春日那般娇弱,历经秋霜的洗礼,更添了几分坚韧与从容,恰似科苑学子,在岁月的磨砺中愈发挺拔。它们点缀在金黄的银杏林间,红黄绿三色交织,为深秋的校园增添了一抹灵动的色彩,也让这份秋意多了几分柔情与绚烂。
一路走,一路看,校园的变化令人惊喜。记忆中熟悉的角落,多了几座拔地而起的崭新建筑,线条简洁流畅,富有现代气息,与校园里的古树名木相映成趣,既有历史的厚重感,又不失时代的活力。最引人注目的,当属那座新落成的图书馆。它静静矗立在校园的中心地带,外观典雅大气,玻璃幕墙在阳光下熠熠生辉,宛如一座知识的殿堂,散发着智慧的光芒。图书馆前的广场上,铺着整洁的石板,几株造型别致的景观树错落有致地分布着,树下摆放着古朴的石凳,供学子们休憩研读。远远望去,图书馆的身影与蓝天、白云、秋树构成了一幅和谐优美的画卷,让人忍不住心生向往,想要踏入其中,在书海中徜徉。

除了图书馆,校园里还多了几栋现代化的教学楼和科研楼,建筑风格与周围的环境融为一体,既满足了教学科研的需求,又为校园增添了新的景致。漫步在校园的小径上,不时能看到穿着校服的学子们匆匆而过,他们年轻的脸庞上洋溢着朝气与活力,与这深秋的校园相映成趣。偶尔有学子停下脚步,在树下看书、讨论问题,或是用手机记录下这美丽的秋景,那份专注与惬意,让人感受到了校园里浓厚的学习氛围与青春气息。
转过一道弯,一片火红的枫林映入眼帘,瞬间点燃了心中的激情。那是校园里的枫林,此刻正处于最佳观赏期,漫山遍野的枫树,像是被点燃的火焰,红得热烈、红得奔放、红得耀眼。远远望去,枫林如同一团燃烧的云霞,在秋日的阳光下熠熠生辉,将半边天空都染成了红色。走近细看,每一片枫叶都像是被精心涂抹过的胭脂,红得通透、红得鲜亮,边缘带着淡淡的金黄,叶脉清晰可见,宛如一幅精美的油画。微风拂过,枫叶簌簌作响,像是在诉说着秋天的故事,偶尔有叶片飘落,像是一只只红色的蝴蝶,在空中翩翩起舞,落在地上,铺成了一条红色的地毯,踩上去软绵绵的,发出沙沙的声响,别有一番韵味。

枫林深处,几条蜿蜒的小径穿梭其间,小径两旁铺满了落叶,踩上去沙沙作响,像是在演奏一首秋日的乐章。沿着小径前行,偶尔能看到几座古朴的石亭,掩映在枫林之中,石亭周围摆放着石桌石凳,供人们休憩。坐在石亭里,抬头望去,火红的枫叶遮天蔽日,阳光透过枝叶的缝隙洒下,形成一道道光柱,照亮了地上的落叶与青苔,营造出一种静谧而幽美的氛围。闭上眼睛,仿佛能听到枫叶飘落的声音,闻到空气中弥漫的草木清香与泥土的芬芳,让人忘却了尘世的喧嚣与烦恼,心灵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宁静与放松。
从枫林出来,便来到了教学楼前的小河边。这条小河是校园里的一道标志性景观,多年来一直静静地流淌着,见证着校园的变迁与学子的成长。深秋时节的小河,水面平静如镜,倒映着岸边的秋树、天空的白云与远处的建筑,构成了一幅对称而优美的画卷。河水清澈见底,能清晰地看到水底的鹅卵石与摇曳的水草,偶尔有几尾游鱼摆着尾巴,在水中嬉戏游玩,它们时而穿梭在水草之间,时而浮出水面,吐着泡泡,像是在欢迎归来的客人。

仔细看去,这些小鱼与记忆中的模样并无二致,它们依旧活泼好动,在水中自由自在地游弋,仿佛时光从未在它们身上留下痕迹。它们嬉戏着春秋的水,也嬉戏着这深秋的水,那灵动的身影,为平静的小河增添了几分生机与活力。河边的垂柳,虽已褪去了盛夏的浓绿,叶片变得黄绿相间,但枝条依旧柔软修长,垂落在水面上,随风轻轻摇曳,像是在梳理着这深秋的时光。偶尔有叶片飘落,落在水面上,泛起一圈圈涟漪,慢慢扩散开来,又渐渐归于平静。
河边的石栏上,坐着几位看书的学子,他们低着头,专注地看着手中的书本,偶尔抬起头,望向远方的秋景,眼神中带着几分思索与向往。阳光洒在他们身上,为他们镀上了一层温暖的光晕,与这深秋的景致融为一体,构成了一幅和谐而美好的画面。这一刻,时间仿佛静止了,只剩下小河的流水声、风吹树叶的沙沙声与学子们轻轻的翻书声,让人感受到了校园里独有的宁静与祥和。

沿着小河漫步,岸边的花草树木都展现出了不同的美。除了银杏与枫林,还有一些不知名的灌木,叶片呈现出深浅不一的红色、黄色与绿色,像是上帝打翻了调色盘,将各种颜色随意地涂抹在大地上。几株野菊开得正艳,黄色的小花在秋风中摇曳,散发着淡淡的清香,虽不似月季那般娇艳,却也自有一番素雅与坚韧。草丛中,偶尔能看到几只蚂蚱跳跃而过,或是几只小蚂蚁忙碌地搬运着食物,它们的身影为这深秋的校园增添了几分生趣。
不知不觉间,来到了校园的湖畔。湖水清澈碧绿,像是一块温润的碧玉,镶嵌在校园之中。湖畔的柳树早已换上了秋装,枝条上的叶片黄绿相间,随风轻轻飘荡,像是在向人们诉说着秋天的故事。湖面上,几只野鸭在悠闲地游弋,它们时而潜入水中,捕捉鱼虾,时而浮出水面,梳理着自己的羽毛,显得自在而惬意。远处的湖心亭,古色古香,掩映在绿树碧水之间,像是一幅水墨画中的点睛之笔。

站在湖畔,远眺校园的全景,心中涌起无限感慨。深秋的山东科技大学,褪去了春日的懵懂与盛夏的浮躁,多了几分深沉与厚重。那些历经岁月洗礼的古树,枝干遒劲,叶片斑斓,像是一位位饱经沧桑的老者,诉说着校园的历史与传承;那些拔地而起的新建筑,现代时尚,充满活力,彰显着校园的发展与进步。红的枫、黄的杏、绿的草、清的水,构成了一幅色彩斑斓的秋日画卷,让人目不暇接,流连忘返。
深秋的科苑,是知性的。图书馆里,学子们埋头苦读,在知识的海洋中汲取养分;实验室里,科研工作者们潜心钻研,为追求真理而不懈努力;教学楼里,老师们谆谆教诲,用知识与爱心浇灌着祖国的花朵。这里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都散发着浓厚的文化气息与学术氛围,让人在不知不觉中受到熏陶与感染。漫步在校园里,仿佛能感受到知识的脉搏在跳动,能听到智慧的声音在回响,这种知性之美,让人心生敬畏与向往。

深秋的科苑,是迷人的。清晨,薄雾缭绕,校园如诗如画,宛如仙境;午后,阳光温暖,树影婆娑,静谧而祥和;傍晚,夕阳西下,晚霞满天,校园被染上了一层温暖的橙红色,美不胜收。无论是银杏林的金黄、枫林的火红,还是小河的清澈、湖畔的宁静,都让人沉醉其中,不愿离去。这里的每一处景致,都像是一首优美的诗、一幅动人的画,让人在欣赏美景的同时,也感受到了生活的美好与诗意。
深秋的科苑,是充满活力的。操场上,学子们矫健的身影在奔跑、跳跃,挥洒着青春的汗水;运动场上,一场场激烈的比赛正在进行,呐喊声、欢呼声此起彼伏;校园里,各种社团活动丰富多彩,学子们在活动中锻炼能力、增长见识、收获友谊。这份活力,不仅来自于年轻的学子们,也来自于校园的发展与进步,来自于每一个科苑人对生活的热爱与对未来的憧憬。

夕阳西下,余晖洒在校园的每一个角落,为一切都镀上了一层温暖的光晕。银杏叶在夕阳的映照下,显得愈发金黄;枫叶在余晖中,红得更加耀眼;小河的水面,波光粼粼,像是撒满了碎金。漫步在校园的小径上,看着熟悉的景致与陌生的变化,心中充满了不舍与眷恋。这次归来,不仅看到了科苑深秋的美景,更感受到了校园的发展与进步,感受到了那份从未改变的青春与活力。
离开校园时,回头望去,夕阳下的山东科技大学,宛如一位端庄典雅的女子,在深秋的暮色中,散发着独特的魅力。那些金黄的银杏、火红的枫林、清澈的小河、现代化的建筑,都深深地印在了我的脑海里,成为了心中最珍贵的记忆。我知道,这次与科苑深秋的约会,并不是结束,而是新的开始。待到明年秋意浓时,我还会再来,赴一场更美的秋之约,感受科苑更多的精彩与芬芳。

秋染科苑,岁月沉香。山东科技大学的秋,是一幅色彩斑斓的画卷,是一首意境优美的诗篇,是一段值得永远珍藏的记忆。它既有自然的灵秀之美,又有人文的厚重之韵;既有历史的传承之力,又有时代的发展之姿。这份美,深沉而迷人,知性而活力,让人在欣赏美景的同时,也感受到了生命的力量与生活的美好。愿这深秋的科苑,永远保持这份独特的魅力,滋养着一代又一代的科苑人,在岁月的长河中,绽放出更加璀璨的光芒。

作者简介:
汪允祥,全国中小学作文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中高考作文实战专家,26年专注于中小学作文教学研究 。半岛小作家、半岛学生记者特邀顾问,《十月少年文学》特聘讲师,百佳散文名家,《宁古塔作家》主编,《燕京文化》签约作家,第六届“小作家杯”青岛赛区组委会主任,“半岛杯作文大赛”西海岸赛区组委会主任,《小荷轻舞》主编,出版散文集《我把春天送给你》等多部,在报刊发表作品40余万字。《母亲的面糊子》等12篇文章被多所学校选为阅读理解试题。
为解决中高考语文难题,汪允祥经过多年研究,形成一套独特的语文教学法,短时间内即可解决中高考语文困惑。近8年来,汪允祥创造了一个“中高考语文神话”,连续五年命中国内18省市中考作文,连续三年命中高考作文范围,在全国各地讲解“中高考语文4小时冲刺”数百场,学生中高考语文成绩人均提高5--15分,使上万学子受益。
更新时间:2025-11-18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