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热评|“偷甘蔗”的狂欢,游戏当有边界

近日,四川眉山某农场推出的9.9元“自助偷甘蔗”创意活动引发热议。游客付费后可在田间上演“猫鼠游戏”,沉浸式体验“偷窃”快感,NPC巡逻的设定更让这场乡村营销迅速走红,吸引上万游客慕名而来。然而,爆火流量背后,不可控的问题随之而来:约半数游客存在恶意破坏甘蔗、逃单等行为,原本10亩甘蔗可实现12万元的批发收入,如今仅能卖到五六万元,农场主的劳动成果蒙受重创。

对很多人来说,这是一种刺激体验。一方面,这场游戏将“偷”合理化,让参与者体验了一种打破常规的刺激感。另一方面,田间地头的自然场景脱离了城市喧嚣,是难得的解压空间。

但游戏终有边界,偷东西也没有真的合理化。“偷”字虽带引号体现趣味,却模糊了游戏规则边界,间接纵容了部分游客的失范行为。

这也给参与者提了个醒:玩家虽在游戏中的偷窃不用承担后果,但刺激过后,不该忘了当下真实处境,出了甘蔗场,游戏就该停,将尊重留下,带着快乐离开。流量散去之后,农民们的生产和生活仍要继续,被破坏的甘蔗、受损的收益,最终都要由劳动者独自承担。游戏可以虚构场景,但尊重劳动、恪守规则的现实准则不容虚构,这是每个参与者都应坚守的底线。

解决问题并非一人之力,社会各方也需采取措施保护农民的劳动成果。于农场而言,需尽快建立细化的管理体系,例如分时段预约、按批次入场的模式控制客流;对流量平台和营销方来说,不应一味以模糊规则、猎奇炒作博取眼球,而应将文明消费、尊重劳动的正向价值融入传播全过程,让流量承载更多社会责任;对游客而言,情绪释放不能成为漠视他人权益的借口,文明参与、依规消费既是对劳动者的尊重,也是流量场景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助农本是好事,乡村振兴的路上,既需要创意的“点睛之笔”,更需要规则的“工笔细描”。期待更多乡村营销能在各方共同努力下深耕创意,让流量真正成为乡村发展的“加速器”。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梅雨菲)

【罗田甜】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1-27

标签:游戏   长江   甘蔗   边界   流量   游客   创意   乡村   参与者   场景   田间   规则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