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坐着不动,35岁之后这个疾病风险大大增加!

为什么当代中青年群体“班味”越来越重

每天都觉得很累、没劲、没精神

这其中有很大一部分原因跟“久坐不动”有关



天天坐着不动

会引起人体内血液循环不良、代谢减缓

对小腿和脚部静脉血管产生较大压力


而血液循环减缓之后

人体器官供血不足

就容易出现头晕、乏力、易疲劳等症状

但这还不是最主要的


血液循环不良、代谢减缓

会逐渐使肌肉变得松弛无力

进而引发颈椎病、腰肌劳损、腰椎间盘突出

甚至是「肌少症」



说到肌少症不少人肯定会下意识认为

这是老年人才会得的疾病

是老年人容易跌倒的“祸根”


但实际上随着中青年群体生活习惯的改变

肌少症也逐渐“年轻化”

而这个疾病的核心就在于肌肉

更准确的说法是「骨骼肌」



骨骼肌生长在人体的骨骼上

多由躯体运动神经支配

可以控制和带动人体骨骼及关节活动

这跟肌少症又有什么关系呢

众所周知万事万物都有“保鲜期”

骨骼肌也不例外


人体肌肉总量(含骨骼肌在内)受年龄的影响

在30-35岁左右会达到最高峰

一般维持5年就会逐渐萎缩

每10年流失约6%

到80岁时肌肉就可能会下降40%左右

这就是肌少症的“由来”

肌少症是指随着年龄的增长,骨骼肌出现了进行性下降,导致骨骼肌功能下降,甚至引起一系列不良事件,如跌倒、躯体功能下降、失能等。


肌肉组织中包含着大量的血管

会随着肌肉运动被挤压、放松

形成人体血液循环的一部分

一旦肌肉开始萎缩

其中血管同步萎缩 肌肉活动无力

被肌肉包裹的骨骼濡养不足

就会出现骨骼新陈代谢障碍 骨质疏松在所难免


此外骨骼肌还是糖代谢和糖元贮存的重要场所

当肌肉减少之后

胰岛素失去了“工位”、肌糖元也无处安放

这就会导致人体内糖代谢紊乱

进而引发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等


肌少症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

原发性肌少症主要跟自然衰老有关

继发性肌少症则与

内分泌功能变化、体力活动量下降

营养失衡、各种原发疾病、全身慢性炎症等因素有关




不管对于老年群体还是中青年群体来说

肌少症短期影响可能尚不明显

但随着时间的积累

其危害会逐渐增大甚至会致死



想要判断身边的长者或自己是否患有肌少症

可以通过以下几个问题进行自测




对于肌少症来说

预防的效果更大于治疗

通过积极治疗原发疾病、运动干预、营养补充等

能延缓肌少症发病时间及疾病进展速度


运动干预包括有氧训练、抗阻训练和平衡训练

抗阻训练可以采用弹力带、哑铃等器械辅助

有氧运动有助于加强对抗阻训练的适应

可以选择慢走、高抬腿、骑单车等

平衡训练则可以选择

太极拳、五禽戏、八段锦等养生操



营养补充首先从改变膳食结构开始

建议可以选择地中海和日本膳食模式

这类膳食结构选用鱼类、禽类、蛋类

瘦肉、奶制品、豆制品等食物

能保证人体摄入充足的优质蛋白质

同时碳水化合物是神经系统的主要能源

对维持肌肉功能具有重要意义




戒烟限酒

建议一天摄入的酒精不超过15g

酒精容易破坏肠道微生态平衡诱发肌少症

香烟会损伤口腔健康 容易使人体处于炎症状态

进而导致肌肉量下降和功能丧失



添加营养补充剂

当通过膳食摄入的蛋白质及能量不足时

可适当添加蛋白质、维生素、微量元素等营养补充剂


另外需要注意的是

肥胖、肝硬化、肾病、吞咽障碍等人群

合并有肌少症时

运动干预及营养补充的方案不能一概而论

应该在专科医生指导下

根据合并疾病的特点进行科学调整

避免进一步加重病情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7-15

标签:养生   疾病   风险   肌肉   骨骼肌   人体   膳食   营养   胰岛素   功能   骨骼   蛋白质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