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韩国人对中国的看法,好多人觉得韩国人总带着点莫名的优越感,这事儿不是空穴来风,得从历史和现实说起。韩国历史上跟中国纠缠了好几千年,从汉朝开始,朝鲜半岛上的政权就经常得向中原王朝称臣纳贡,到了明清时代,更是成了正式的藩属国,国王上位还得中国皇帝点头同意。这种关系一直持续到19世纪末,1894年的中日甲午战争后,日本把韩国纳入掌控,直到1945年二战结束。战后,韩国成了美国的小伙伴,尤其在朝鲜战争期间,美国军队驻扎,还提供了大笔援助。
从1953年到1960年,美国给了韩国17.45亿美元的经济支持,这笔钱帮韩国快速工业化,成了亚洲四小龙之一,经济蹿升到全球前15。相比之下,那时候中国刚从战乱中缓过来,发展起步晚,很多人觉得韩国领先一大截,就养成了这种瞧不起的心态。到了90年代,韩国韩流文化兴起,韩剧、K-pop风靡亚洲,包括中国,这更让他们觉得自家文化牛气冲天。韩国媒体也爱报道中国负面新闻,比如环境问题或老旧设施,强化了这种偏见。结果呢,好多韩国人到现在还以为中国停留在上世纪的水平,忽略了中国这些年的飞跃。
金兰都这个人,在韩国学术圈挺有名气的。他生于1963年,首尔大学毕业后去美国加州大学拿了博士学位,主攻消费社会学。回国后,他成了首尔大学教授,还当过韩国总统的私人顾问和三星集团的首席战略顾问。这样的履历,让他接触到韩国高层决策,也让他对社会趋势有敏锐洞察。他写过几本书,比如关于消费趋势的分析,在韩国卖得不错。早年他对中国了解不多,主要通过媒体和历史课本,脑子里中国形象就是落后和混乱。
但从2010年代初开始,他开始关注中国经济崛起,觉得不能光听别人说,得自己去看看。2015年,韩国KBS电视台推出节目《明见万里》,邀请他做嘉宾,这档节目聚焦全球社会变化,第一季就把焦点对准中国。金兰都接下这个活儿,决定亲自去中国走一趟,带上团队记录真实情况。
那趟中国行,金兰都在几个大城市转悠,用高铁串联行程。他看到中国基础设施发达,高铁网络覆盖广,速度快到让人吃惊。城市里交通发达,电动车和共享单车到处都是,年轻人用手机支付买东西,生活便利度高得超出想象。商场里国际奢侈品牌云集,中国消费者买起东西来毫不手软,跟韩国大城市不相上下。中国自然资源丰富,水果蔬菜新鲜便宜,在韩国算奢侈品的西瓜,在中国街头随处可见。
科技方面,中国企业像华为和小米主导手机市场,创新能力强,专利数量全球领先。金兰都注意到中国年轻人创业热情高,90后一代主导了很多新兴产业,比如电商和新能源。他们对未来乐观,根据调查,中国年轻人中超过一半相信自己能过上更好生活,这点韩国年轻人比不了。经济数据上,中国GDP增长快,2023年就相当于两年增长一个韩国规模。金兰都对比了两国发展路径,韩国靠美国援助和出口导向,中国则走独立自主路子,制造业从低端爬到高端,现在Made in China代表高质量。
回韩国后,金兰都把见闻整理成节目内容,在2015年3月播出,第一二集就是中国专题。节目里他直言不讳,说全世界只有韩国还瞧不起中国,这趟旅行彻底打破了他对中国的盲目优越感。他指出,韩国人优越感来源于历史怨气和媒体误导,但现实中国已远超预期。金兰都强调,中国青年有责任感和创新力,韩国如果继续自大,会被甩在身后。他还制作了纪录片,详细介绍中国现代化进程,呼吁韩国人正视差距。这样的言论在韩国引发争议,有人骂他亲中叛徒,但也让不少人开始反思。节目收视率达到7.9%,韩国媒体跟进报道,推动社会讨论中韩关系。
说到底,国家发展靠实力说话。韩国从穷国变发达,值得肯定,但中国从落后追赶上来,更显韧性。金兰都这趟行,戳破了韩国人自欺欺人的泡泡,让大家看到真实中国。韩国媒体现在报道中国时,负面少了点,正面多了些,比如2023年韩媒说中国GDP两年增长一个韩国,这数据让人警醒。金兰都的贡献在于桥接两国认知,他不夸大中国问题,也不掩饰韩国短板,直来直去。未来中韩合作空间大,经济互补,文化相近,只要抛开历史包袱,就能共赢。金兰都的例子告诉我们,亲眼看看世界,比听风就是雨靠谱多了。
最后,韩国和中国都是东亚国家,历史交织,未来共存。金兰都的经历证明,实地了解比偏见有用。韩国如果继续自傲,会错失机会,中国发展势头猛,韩国得借力前行。金兰都到现在还活跃,2025年或许有新书,继续谈中韩话题。他的故事告诉我们,优越感是枷锁,打破它才能进步。
更新时间:2025-08-12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