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最新研究:每天只需快走15分钟,死亡风险降低19%

你有没有想过,每天只需抽出15分钟快走,就能对健康产生意想不到的积极影响?

在追求健康方面,运动一直是热门话题,而快走这种简单易行的运动方式,最近又因为一项研究结果引发了广泛关注。这到底是真的吗?

一、每天快走15分钟,真能降低死亡风险吗?

2025年7月,《美国预防医学杂志》刊载了一项研究报告。这项研究规模可不小,约8万名年龄在40 - 79岁之间的参与者投身其中,而且平均随访时间长达16.7年。

研究人员按照参与者的日常活动状况把他们分成两组:慢走组,包括普通走动、工作时散步、遛狗或者轻度运动等情形。另一组为快走组,主要运动包含爬楼梯,快速走动之类的运动。

研究结果相当引人注目,每天仅仅快走15分钟,就与全因死亡风险降低19%相关,要是每天快走30分钟,全因死亡风险降低幅度能达到25%。与之形成对比的是,每日慢走3小时及以上,仅仅与全因死亡风险降低4%存在关联,可见这种运动与降低死亡风险相关性比较低。


简而言之,相较于慢走,平日习惯快走对健康的裨益显然更为显著。看到这里,你是不是也和我一样好奇,为什么快走和慢走在降低死亡风险方面会有这么大的差距呢?从专业角度来看,快走之所以能和降低死亡风险扯上关系,背后有着生理学上的合理依据。

快走与慢走相比,快走其实是一种有氧运动,当我们快走时,我们的心脏更加努力地工作,加快跳动频率,增强收缩力度,从而把更多的血液输送到全身各个部位。


长期坚持快走,心脏的功能会得到锻炼和提升,就像给心脏这个“发动机”进行了升级,让它更有力量、更高效地运转。这样一来,心血管系统发生疾病的概率就会降低,而心血管疾病可是导致死亡的重要因素之一,所以从这方面来说,快走有助于降低死亡风险。

快走还能对身体的代谢系统产生积极影响。快走之际,身体能量消耗递增,进而促使身体更为高效地运用血糖与脂肪。对于血糖的调节,快走可以增强胰岛素的敏感性,让身体更好地吸收和利用血糖,降低患糖尿病的风险。

糖尿病若控制不佳,便会引发诸多并发症,这将严重损害生活质量,甚至对生命构成威胁。在脂肪代谢层面,快走可加速脂肪的分解与燃烧,有助于控制体重,削减肥胖发生的几率。

要知道,肥胖可是多种慢性疾病的“温床”,与高血压、高血脂、某些癌症等疾病都密切相关,通过快走控制体重,也就间接降低了因这些疾病导致死亡的风险。


而且快走运动还能对身体免疫系统起到调节作用。适度的快走运动可以刺激免疫细胞的活性,增强免疫系统的功能,让身体更有能力抵御各种病菌的入侵,减少感染性疾病的发生。良好的免疫功能可以及时发觉并清除体内异常细胞,帮助机体降低疾病风险。

现在你是不是对快走能降低死亡风险有了更清晰的认识呢,不过为什么慢走的效果就不明显呢?这是因为慢走时,身体的运动强度较低,对心脏,代谢系统和免疫系统的刺激相对较小,达不到像快走那样显著的锻炼效果。

自己平时的运动方式是以快走为主,还是慢走居多呢?如果之前主要是慢走,不妨从现在开始,尝试每天抽出15分钟来快走,感受一下身体的变化。

在开始快走运动时,也要注意循序渐进,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调整速度和强度。如果本身有一些慢性疾病,最好先咨询医生的建议。坚信只要持之以恒,每日仅仅15分钟的快走,亦能为您的健康带来莫大的惊喜。

二、达到什么标准才算是快走呢?

快走,这种简单且行之有效的运动方式,备受众人青睐。但究竟怎样的速度才算快走,不少人心里并没有清晰的概念。

健康成年人与老年人的步速标准有别,不同年龄段的人,身体机能存在差异,所以快走的标准也有所不同。

成年人快走速度应该处于每秒1.3 - 1.4米的区间,意味着在1分钟内,成年人大约能走78 - 84米。当以这样的速度行走时,身体的心肺功能会得到较好的锻炼,骨骼和肌肉也能在合理的强度下运作。

老年人身体状况渐趋衰弱,其步速标准会相对较低。一般而言,老年人的步速约为每秒0.8米。若老年人步速低于0.6米/秒,便属于慢走,而当步速超过1米/秒时,则可视为快走。

2021年发布的《湖南麻阳长寿乡老年人长寿的体质学特征研究》表明,该地区长寿乡各个年龄段的男女老年人,其步行速度皆显著高于1米/秒。这一研究成果为我们提供了极具价值的参考。


在长寿乡,老人们能够保持较快的步行速度,反映出他们良好的身体状态。这可能与当地的生活环境、饮食习惯以及日常的运动习惯等因素有关。长寿乡的老人们可能经常从事一些农事活动或者户外散步,这些日常的活动使得他们的身体得到了锻炼,从而能够以较快的速度行走。

这也提醒我们,通过合理的运动和生活方式,老年人也可以拥有较好的身体素质,达到相对较快的步行速度。知道了不同人群的快走步速标准,那如何判断自己或者老人的步速是否达标呢?

老人可于地板上画一条4米长的线,以正常速度行走后记录下所用时长,再将该时长除以4,即可得出走路速度。例如,一位老人走完4米线用了5秒钟,那么他的步速就是4÷5 = 0.8米/秒。


建议老年人每年自行测试一次行走速度,且将结果记录下来。如果发现步速有所下降,可能意味着身体机能出现了一些问题,需要及时调整生活方式或者进行身体检查。相反,如果步速保持稳定或者有所提升,那就说明身体状况良好,运动和生活方式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走路之时,骨骼、肌肉与心肺功能须协同运作。当一个人能够走得快,走得稳时,说明他的骨骼系统,肌肉系统和心血管系统都处于较好的状态。

快走于提升骨骼密度颇有益处,在预防骨质疏松方面成效显著。锻炼肌肉力量,提高身体的平衡能力和协调能力,同时,还能促进心肺功能的提升,增强心脏的泵血能力和肺部的换气能力。

快走标准因年龄而异,我们可通过简易方法判定自身步速是否达标。无论是健康成年人还是老年人,都应该重视快走这种运动方式,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保持适当的快走速度,让身体更加健康。也有许多人可能达不到快走的标准,但是通过生活中的一些方法能够帮助我们达到健康快走的目的。

三、想要健康快走,还要做到这几点!

走路速度与肌肉力量、平衡能力、心理状况等诸多因素息息相关。若要保持正常且较快的步态步速,日常的养护不可或缺。

我们要强肌肉,肌肉力量是快走的基础,每周进行2 - 3次抗阻运动,每次20 - 30分钟,像自重训练、使用弹力带等,能强化肌肉力量,改善整体步态。关节的稳定性取决于周围的韧带与肌肉,而肌肉的锻炼亦能舒缓关节疼痛。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康复治疗师李阳善推荐了“直腿抬高运动”,平躺后,先吸气再缓慢呼气,同时伸直膝关节将腿抬离床面至尽头后放下,每次5个来回为一组,左右交替,每天各做2组,有助于改善下肢力量。

平衡与柔韧性训练能够有效预防摔倒,提升身体的灵活性。瑜伽、太极、八段锦这类运动,能够有效提升关节的灵活性与平衡能力。李阳善还向老年人推荐了“仰卧屈髋屈膝”与“扶持栏杆单腿站立”这两个适宜的动作。


“仰卧屈髋屈膝”的做法为:平躺后,先吸气再缓呼气,一侧腿弯曲上抬直至极限再伸直放下,5个为一组,左右交替,每日各做2组,此动作有助于改善下肢关节活动度。

“扶持栏杆单腿站立”是双手扶住稳定物体,缓慢抬起一侧脚单腿站立10秒为一组,一天做2组,能改善单腿站立能力,加强平衡能力。

好的心肺耐力是快走的关键,平时可搭配游泳、骑车、快走等中等强度有氧运动。

每天专门拿出15 - 30分钟练习快步走,速度根据自身体能选择,慢步走每分钟70至90步,中速走每分钟90至120步,快步走每分钟120至140步。

健走之前需进行热身活动。行走时,应抬头挺胸,步幅不宜过大,以防肌肉拉伤与膝盖受损。


蛋白质为肌肉合成的重要原料。四川省人民医院急救中心主任医师江华提醒,要在避免糖、盐、脂过量摄入的前提下,适当增加优质蛋白质类食物摄入,老年人可多吃奶、蛋、瘦肉、禽类、鱼虾和大豆制品,保证足够主食、蔬菜水果,达到平衡膳食要求。

若身体抱恙或有不适之处,运动需循序渐进,谨遵医嘱。做好这几点,就能更健康地快走啦!


美国这项最新研究为健康指引新方向,每天仅15分钟快走,就能让死亡风险降低19%,如此简单又高效的方式,快行动起来,让我们开启健康长寿的生活!

文献参考:

1.《每天只需快走15分钟,有效延寿!关键要“这样”走,效率翻倍》.健康时报.2025.8.3.

2.《走路快与走路慢的人,谁更长寿?研究表明:二者或相差15年寿命!》.北京卫视我是大医生官微.2023-04-24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8-20

标签:养生   美国   风险   最新   身体   速度   老年人   肌肉   长寿   健康   能力   标准   状况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