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边是特朗普加征200%关税的威胁言犹在耳,一边是柬埔寨签下20架C909订单的协议墨迹未干,国际航空市场的这场大戏,正朝着白宫预料相反的方向发展。
9月8日,柬埔寨国家航空有限公司与中国商飞在郑州签署合作谅解备忘录,一口气订购20架C909飞机。这已是C909系列在东南亚获得的第四笔大单,此前老挝、印尼、越南等国早已成为中国客机的运营客户。
而就在几天前的9月6日,俄罗斯第一副总理曼图罗夫明确表示,俄方已准备好向中国提供宽体飞机零部件,包括复合材料机翼、PD-35燃气发生器和重型发动机。这是俄罗斯在短短半个月内第二次向中国航空业抛出“橄榄枝”。
特朗普在8月底的威胁显得格外刺耳:若中国不放开对美国稀土的出口,将对中国加征200%关税,并可能停止向中国出口飞机零部件。这位美国第47任总统坚信,飞机零部件是美国手中“强大的筹码”。
这个威胁的背后,是特朗普团队精心计算的战略布局。他们清楚中国国产大飞机发展的关键路径必须通过出海与国际认证,而停止零部件供应和卡住适航证发放,确实能够直接打击中国航空业的国际化进程。
但特朗普没有算到的是,俄罗斯的反应如此迅速且精准。早在8月21日,俄罗斯国家技术集团就率先放出风声,表示愿意向中国提供先进航空发动机。9月6日的官方表态更是将合作具体化,直接点明可以提供PD-35燃气发生器和复合材料机翼这些核心部件。
俄罗斯的两次表态都巧妙地选择在美国施压后立即跟进,这种时间上的默契很难说是纯粹巧合。更值得注意的是,俄方给出的理由也如出一辙,直接回应美国对中国商飞的打压政策。
曼图罗夫的表态实际上向国际市场传递了一个明确信号:美国试图通过技术封锁限制中国航空业发展的做法,将会为其他竞争者打开机会之门。俄罗斯正是看准了这个市场空白,准备趁机扩大自身在国际航空市场的影响力。
根据航空业分析机构的数据,未来20年中国需要超过8000架新飞机,价值约1.3万亿美元。这个巨大市场哪怕只获得一小部分份额,也足以让任何航空制造商垂涎不已。
柬埔寨的订单只是中国航空业出海的最新例证。C909飞机在东南亚地区的亮相和运营已经形成连锁效应,从老挝到印尼,从越南到蒙古国,中国商用飞机正在新兴市场国家打开局面。
这种突破来之不易。要知道,民用客机市场长期被波音和空客双头垄断,任何新竞争者想要分一杯羹都需要克服极高的技术壁垒和市场信任障碍。
C919的订单数据更能说明问题:截至2025年上半年,C919订单量已经接近1500架。这个数字甚至超过了一些传统机型同期的表现,显示出市场对中国制造客机的认可度正在快速提升。
这些订单并非仅仅来自国内航空公司,越来越多的国际客户也开始关注并选择中国飞机。这种趋势表明,中国航空工业的整体实力正在获得全球市场的认可,而不仅仅依赖价格优势或政治因素。
与此同时,C919第二总装厂的选址之争也从侧面反映出中国航空制造的蓬勃发展。虽然2024年8月已经正式确定上海浦东为首个第二总装厂地点,但各地争夺后续项目的热情丝毫未减。
2024年10月,陕西省发改委发布的发展航空制造业通知中,就明确提到要“积极争取C919第二总装生产线”,同时争取航空发动机和燃气轮机等项目。这意味着浦东项目可能只是开始,后续还会有更多产能布局。
拥有成飞的成都、有沈飞的沈阳、有西飞的西安和汉中……这些航空工业重镇都在摩拳擦掌,准备在中国大飞机的发展浪潮中扮演更重要的角色。这些城市积累的航空制造经验,正是中国对抗外部压力的最强底牌。
航空发动机一直是中国航空工业的最后一块短板。C919目前使用的CFM的LEAP-1C发动机,虽然13到15吨的推力能够满足基本需求,但面对更大型的宽体客机就显得力不从心。更重要的是,这种核心技术的对外依赖使中国民航工业经常处于被动局面。
美国深知这一点,历届美国政府都将航空发动机供应作为对华施压的工具。从特朗普到拜登,再回到特朗普主政,这个策略几乎成为美国对中国高技术产业施压的保留节目。
俄罗斯此次提供的PD-35基于燃气发生器开发的重型发动机,推力高达26吨,远超LEAP-1C的15吨水平。这种推力级别的发动机正是中国未来宽体客机项目最需要的动力装置。再加上复合材料机翼技术的提供,俄罗斯这次确实是拿出了看家本领。
但任何了解航空工业的人都清楚,依赖外部发动机供应终究是权宜之计。就像歼-20战斗机最初使用俄罗斯发动机过渡一样,中国航空工业的终极目标永远是自主研发。
长江-1000A的研发正在全力推进,这是适配C919的国产发动机项目。虽然目前尚未正式投入使用,但各项测试工作正在有序进行。有消息称,该发动机的关键技术攻关已取得阶段性突破。
航空发动机的研发难度堪称工业领域的珠穆朗玛峰。全球能够独立研制大推力民用航空发动机的国家比能够发射卫星的国家还要少。中国在这个领域的每一次突破,都意味着整个工业体系的升级。
俄罗斯的“雪中送炭”确实可以解燃眉之急,帮助中国航空业渡过眼前的困难时期。但从长远来看,中国航空工业的天空必须由“中国心”来支撑。这个过程可能需要时间,但方向已经明确,路径也越来越清晰。
航空工业的竞争从来不只是商业较量,更是国家科技实力的全面比拼。特朗普的关税大棒和零部件断供威胁,反而加速了中国航空业的自主化进程和多元化合作。
俄罗斯提供的PD-35发动机和复合材料机翼技术,为中国宽体客机发展提供了新的选项;柬埔寨的20架C909订单,则是中国航空出海战略的又一个里程碑。
中国航空工业正在走出一条独特的发展路径:既保持开放合作,又坚持自主创新;既借助外部资源渡过难关,又坚定不移地打造“中国心”。这条路或许曲折,但前景已经越来越清晰。
参考资料:
每日经济新闻《东南亚国家大买中国飞机,这国一口气签了20架C909》环球网《柬埔寨拟采购20架C909飞机,中国商飞产业或迎历史性发展机遇》
更新时间:2025-09-12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