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精巧复杂、贵金属打造的优雅正装表至今仍是性价比之选
1747年出生于纳沙泰尔的亚伯拉罕-路易·宝玑(Abraham-Louis Breguet)在凡尔赛和巴黎完成制表学徒生涯后,于1775年在西岱岛创立了自己的工坊。他卓越的天赋很快体现在诸多沿用至今的发明中:陀飞轮、宝玑游丝上绕法、自动上链机制等。法国大革命期间逃亡后,他于1795年重返巴黎,开始制作著名的"souscription"(订阅式)怀表系列。这种通过预付定金销售的商业模式,让更多顾客能够拥有宝玑作品,也为工坊提供了稳定现金流——这一模式后来被F.P. Journe、Kari Voutilainen等独立制表师借鉴。
作为法国宫廷御用制表师和天才发明家,宝玑于1823年逝世。被公认为史上最伟大制表大师的他,其传奇由同名品牌延续。1999年斯沃琪集团收购宝玑前,品牌历经多次复兴,其中Chaumet家族掌舵时期(1970年代初)尤为关键。当时品牌总监François Bodet与Chaumet兄弟聘请制表师丹尼尔·罗斯(Daniel Roth)重振品牌,由此奠定了现代宝玑的美学基因:钱币纹表壳、标志性指针、玑镂雕花表盘,以及搭载Lemania与Frédéric Piguet基础机芯的设计语言。
90年代宝玑在保留古典制表美学(如玑镂工艺与宝玑指针/时标)的同时,将贵金属正装表的尺寸控制得更为精巧。搭配纤薄的Lemania与Frédéric Piguet基础机芯,成就了令人叹服的杰作。尽管近十年价格缓升(苏富比即将举办的宝玑专场拍卖可能进一步推高行情),但与"三巨头"或高端独立品牌相比,这些复杂功能腕表仍具极高性价比。
当其他品牌在90年代中后期转向大尺寸钢制运动表时,宝玑仍坚守着小巧纤薄的贵金属正装表路线,以复杂功能与惊艳表盘延续品牌创始人遗产与丹尼尔·罗斯的制表哲学。以下十款代表作品值得关注,Analog/Shift、Wind Vintage等 vintage 专家及各大拍卖行亦常推出稀有版本。
这款36毫米腕表以钱币纹表壳承载优雅的双计时盘设计,搭载基于Lemania 2310手动上链机芯的宝玑Cal.533机芯(早期超霸同款),丹尼尔·罗斯曾参与调校。
直径:36毫米
机芯:基于Lemania 2310的Cal.533手动上链
二级市场价:约15-25万元
32.5毫米黄金表壳内,Cal.818/4手动上链机芯驱动着6点位小秒盘与9-11点间的月相窗,蓝宝石表冠画龙点睛。
直径:32.5毫米
机芯:Cal.818/4手动上链
二级市场价:约5-7万元
酒桶形表壳(29.5×40毫米)延续品牌历史经典,玑镂表盘与宝玑蓝钢指针尽显雅致,白金款尤为出众。
尺寸:29.5×40毫米
机芯:Cal.818/4手动上链
二级市场价:约5.5-7万元
36毫米黄金表壳内,Cal.502自动机芯驱动着动力储存、月相与日期显示,功能布局错落有致。
直径:36毫米
机芯:Cal.502自动上链
二级市场价:约9.5-11万元
36毫米铂金/玫瑰金双色表壳内,12点位时间副盘与6点位逆跳秒针陀飞轮窗构成视觉平衡,Cal.558手动上链机芯精美绝伦。
直径:36毫米
机芯:Cal.558手动上链
二级市场价:约24-58万元
基于Lemania 2310机芯的40毫米万年历计时码表,将月份、闰年、月相等复杂功能完美整合(铂金款堪称极品)。
直径:40毫米
机芯:Lemania 2310手动上链
二级市场价:约27-68万元
1997年推出的36毫米黄金规范指针表,6点位篮纹装饰小时盘与3点位日期窗相映成趣,表底镌刻历史名人客户名录。
直径:36毫米
机芯:Cal.591HDT自动上链
二级市场价:约9.5-11万元
37毫米表壳内搭载基于Lemania机芯的Cal.567手动上链三问机芯,四种玑镂纹路表盘可选(巴黎钉纹、十字网格纹等)。
直径:37毫米
机芯:Cal.567手动上链
二级市场价:约54-95万元
36毫米表壳内,弧形日历指针与月相盘组成"蛇形"布局,Cal.502 QS自动机芯厚度仅8毫米。
直径:36毫米
机芯:Cal.502 QS自动上链
二级市场价:约10-15万元
39毫米钢壳飞返计时码表搭载Cal.582自动机芯(基于Lemania 1350),钱币纹表圈延续品牌基因,早期版本采用氚气夜光。
直径:39毫米
机芯:Cal.582自动上链
二级市场价:约3.4-6.8万元
更新时间:2025-08-03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