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率先服软,暗示下调对华关税后,中国也给了面子,一口气订了18万吨的大豆,特朗普拿到了自己想要的。

根据路透社10月29日报道,中粮集团本周采购了三批美国大豆,约18万吨,预计在今年12月到明年1月装船运输,而这也是中国在本收获季首次从美国购买大豆。
要知道,就在10月20日,路透社还注意到,中国9月份从美国进口大豆的数量是0,这可是自2018年11月以来进口量首次降到0。
说句实在话,中国突然恢复采购美国大豆,并不是因为中国离不开美国大豆,而是因为美国豆农实在是扛不住了。

在10月17日,特朗普在接受福克斯商业新闻网采访时就已经放软化了,他说对华高额关税不可持续。
到了10月19日,特朗普又在最新的采访中继续释放缓和信号,甚至暗示可能愿意降低关税,因为到了一定程度人们就不会购买商品了,这些表态都发生在中国采购大豆之前,也就是说,特朗普已经意识到这场关税战再打下去,美国自己也扛不住了。
所以中国这次恢复采购美国大豆,其实是一个非常聪明的做法。

首先这是纯粹的商业考量,9月中旬以后,新季美国大豆的FOB价格,因为库存压力已经低于巴西大豆了,国内油厂出于利润考虑,重启采购也是理所当然的事情。
其次这个时机选得非常好,就在特朗普已经放软化,美国豆农急得跳脚的时候,中国出手了,既解决了自己的商业需求,又给了美方一个台阶下,而且中国现在完全掌握着采购的主动权。
数据显示,美国大豆在中国市场的份额已经从2016年的约40%下滑达到2024的20%左右,而同期中国从巴西进口的大豆达到7465万吨,占比超过七成。

也就是说,中国已经建立起了以巴西为主,包括阿根廷、俄罗斯等国在内的多元化供应体系,完全不依赖美国这单一来源。
这次采购只是一个开始,但美国别想着中国会像以前一样大规模采购。
中国现在的态度很明确,买或不买完全取决于价格和商业利益,而不是政治压力。如果美国继续玩关税游戏,中国随时可以转向其他供应商。更何况,中国还通过优化饲料配比、增加大豆自给产能等措施,进一步减少了对进口大豆的依赖。
在关税问题上,特朗普确实进退两难,一方面他承诺要对中国强硬,另一方面美国国内的通胀压力、股市的剧烈波动、农民的愤怒都让他不得不考虑降低关税。

而且从最近的消息来看,特朗普政府正在低调地放松多项关税政策,近几周已经将数十种产品从所谓的对等关税中豁免,这说明美国自己已经撑不住了,关税战打到最后,伤敌一千,自损八百,现在美国的损失可能更大。
最要命的一点是,特朗普本来想通过关税战打压中国制造业,但结果中国不但没有被压垮,反而借机加速了供应链的多元化布局,美国在中国的市场份额被南美国家澳大利亚等国家迅速抢占,等关税战结束,美国想要夺回这些市场份额可就没那么容易了。
所以,中国这次采购18万吨大豆,看起来是一笔简单的商业交易,但背后体现的是中国在经贸博弈中的战略定力和主动权,不急不躁,该买的时候就买,该停的时候就停,完全按照自己的节奏来。

现在中美经贸关系的主动权不在美国手里,而在中国手里,所以中国可以从容应对,该买就买,该停就停。
而美国只能在股市崩盘和农民抗议的压力下,一次次的放软化、降关税,最后发现自己才是这场关税战的最大输家。
更新时间:2025-11-01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